当前位置:主页>戏曲>戏曲知识>

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3-16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高清电子版乐谱歌词图片是器乐学习网于2022年03月16日 10:29:54更新分享的戏曲知识;资源收录于戏曲知识栏目中;器乐学习网免费分享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简谱与五线谱歌谱图片,欢迎在线免费下载;器乐学习网无需注册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各类乐器学习资源及乐谱。

《华容道》中的关羽、《满江红》中的岳飞、《碰碑》中的杨继业、《追韩信》中的韩信、《赤桑镇》中的包拯……当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京剧人物跃然纸上时,不少人在感叹之余都想了解这些创作这些画作的李会山是怎样一个人物?日前,李会山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门创作的60米国画长卷《盛世梨园庆华诞》正式问世,引来京剧界、书画界多位大师的高度评价,记者也有机会走近李会山,倾听这位中国京剧画家几十年艺术创作中的酸甜苦辣,感悟这位贯通京剧、书画两大艺术领域的山东汉子对艺术的忘我追求和无限挚爱。

矢志不渝:儿时两个愿望让他走上戏剧绘画之路

回想起当年是如何走上艺术创作之路时,李会山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就有两个愿望:一个愿望是当演员,另一个愿望是当画家。“正是幼年时代纯真而强烈的愿望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让我坚定地走上戏剧绘画之路,并使得我的人生因此更精彩!”

1946年出生的李会山虽然不是出自艺术世家,但他小时候很喜欢京剧。他从小就喜欢看戏,尤其喜欢看京剧。每次看完,他都喜欢演喜欢模仿,喜欢把京剧里面的情节人物画出来。因为家庭不富裕,他就自己手工做京剧道具,用绳子头缠在铁丝上做成胡子,在烟盒、废纸甚至墙上、地面上画京剧人物。也就是在这样的绘画中,李会山深深热爱上了戏剧绘画艺术。在老滨城旧货市场用手心攥湿的几角钱买下了一本《芥子元画集》,成为他童年的最爱。

李会山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正是这种坚持和热爱,让很多人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图为李会山的京剧画作品《龙凤呈祥》。(摄影 朱继东)

李会山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正是这种坚持和热爱,让很多人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图为李会山的京剧画作品《武松打店》。(摄影 朱继东)

因为家庭贫困,李会山12岁时被迫离开学校,但他的艺术梦想并没有因此而破灭。一次,他走到县城里的烈士陵园门口,正巧碰上县里的京剧团、吕剧团等剧团正为解决接班人问题办一个戏剧培训班招收学员,就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去报考了。当时报考的很多少年在考试中都是唱歌曲,唯一唱京剧《打渔杀家》的李会山就引起了轰动,主考官、京剧老艺人耿长春对他大加赞赏,李会山顺利被录取。得到被录取的消息的那一天,李会山兴奋地彻夜未眠。

被录取之后,李会山加倍刻苦练功,成绩也很优秀,经常被选出来配合剧团演出。但在训练班培训结束后,他却被分到了吕剧团,让他感到很受打击。屡次要求要调到京剧团被拒绝后,李会山依然离开吕剧团,踏上前往北京的求学之路。到了北京之后,因为没有政府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并且自己从家里带的粮票是不能在北京使用的地方粮票,李会山在北京的生活非常艰难,几次饿昏在大街上和火车站,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追求艺术的艰难。

1964年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折,他不仅光荣地应征入伍,而且因为自己有绘画特长被安排到部队俱乐部担负起绘制幻听片、宣传画、美术创作等任务,这也是他走向美术专业的道路的开始。尽管部队的宣传任务担子很重,但终于真正开始从事美术工作,实现了当一个画家的愿望,李会山不仅没有喊累,而是因为得到锻炼而感到十分充实和快乐。因此,他不仅对漫画、宣传画、水粉画、油画、国画等全身心投入,而且爱好摄影、写作等,作品多次在军事报刊发表。

20世纪70年代,李会山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在滨县文化馆搞美术创作,后调到滨州市电影院与国画家乍启典先生共同担任海报的绘制工作。此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尽管遭受过一些打击,但他一直潜心戏剧绘画,不为外界的打击、诱惑所动摇,创作了《红发女郎》《一个女演员的梦》等获奖电影宣传画,决心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博采众长:用实力告诉世人什么叫真正的京剧画家

京剧和中国画都是传统艺术,两者的美学意趣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用中国画来表现京剧,自然和谐,如鱼得水。因此,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吸引了众多中国画家来表现它。但是由于能够对两种艺术都潜心研究且融会贯通者较少,真正优秀的京剧画家很少。而李会山则博采众长终成大家,用自己的实力告诉世人什么叫真正的京剧画家。

李会山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正是这种坚持和热爱,让很多人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图为李会山的京剧画作品《满江红》。(摄影 朱继东)

李会山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正是这种坚持和热爱,让很多人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图为李会山的京剧画作品《汉津口》。(摄影 朱继东)

李会山从1986年开始把京剧绘画作为主攻方向,为此专心研究,立下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国粹而竭尽全力的远大目标。他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

起初,李会山的绘画艺术涉猎领域比较广泛,并且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他曾获得“全国艺术品大展一等奖”、“九九澳门回归中国金奖”、“中华民族艺术杯一等奖”等奖项,指画“双英图”获《全国艺术品大展》一等奖,国画“双雄”获《九九澳门回归中国》金奖,“接凤竹”获《中华民族艺术杯》金奖。他2005年创作的10长卷“百鸡图”与2006年创作的10长卷“百犬争春图”分别由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滨州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以头条新闻报道,引起很大反响。其传略作品收编于《1900-2000中国美术家选集》、《当代书画名家代表作选集》、《世界名人艺术大典》、《世界名人录》等辞书。

在长期的辛勤创作中,李会山逐渐形成了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博采众长、弃收览蓄、潜浮熔一、纵横驰骋,成为一位国画、油画、水粉、人物、花卉、风景等无不精道的画家。他画的山水把观察、体验、情感凝聚于笔端、跃然于纸上;画花卉他用笔简约、墨色灵动、颇具创意;画人物他笔简神完、讲求立意,特别是京剧人物中那酣畅的墨法,概括的形神,瞬间的刻画实为独到,给人以浑然天成,若有神动之感。不少人观后评价认为,李会山的作品超凡脱俗、风格鲜明,看后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他笔下的花鸟栩栩如生,用笔朴拙婉转、墨色灵动,尽显对生命之爱;泼墨山水,大气磅礴、苍茫浩瀚,以展江山万里之胸怀。

但在成绩面前,李会山却十分清醒,从五六年前开始,他摒弃了很多名利的诱惑,开始专心京剧题材的创作。凭着他自幼酷爱京剧艺术,又这么多年孜孜不倦地学习京剧艺术,他的京剧人物画很快自成一家。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幅幅画面转瞬即逝。但李会山却有超常的把握能力与表现手段,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最能体现戏剧情节和人物风貌的瞬间形象,出神入化地再现表演中那难以被观众看清认识的瞬间美,将其定格于翰墨丹青之中,化为永恒凝固之美,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不仅陶冶情操,更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宠辱不惊:坚持绘画手段只能为京剧服务、添彩

尽管成就喜人且赞誉声不断,甚至有人认为他的绘画是对京剧艺术的巨大贡献,在改变着京剧发展进程。对这些赞誉,李会山宠辱不惊,显得非常冷静。他始终认为,绘画创作应该本着不损害京剧舞台的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绘画表现手段,自己的绘画手段只能为京剧服务,而不能让京剧艺术为自己服务。例如他所画的《秦琼观镇》秦琼的水袖、大袋、马鞭、衣服都处于飘动状态,脚上穿的厚底比舞台上要高了许多,夸张不少,但身姿、手、眼、身、法、步无不严格按照舞台原貌展现在笔端。所画的《赤桑镇》呈现在画面上的,不是通常留在人们脑际的大义凛然、铁面无私的包拯形象,而是俯首敛眉、双膝跪倒在嫂娘面前请求理解、请求宽恕的包拯形象。无人能说,如此画法就贬低了这位受人尊崇的“包青天”;你只能说,这般描绘突出展现了包拯诸多美德的另一侧面,在他耀眼的光环上又添加了一道人性的光辉,让人看了倍受感动。

李会山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正是这种坚持和热爱,让很多人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图为李会山的京剧画作品《三家店》。(摄影 朱继东)

李会山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正是这种坚持和热爱,让很多人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图为李会山的京剧画作品《洛神》。(摄影 朱继东)

李会山就是这样拓展、丰富了他笔下京剧人物形象的内涵,使他的京剧人物画好看、耐看,值得咀嚼回味。注重人物造型不是对舞台角色的机械摹写,而是要画家在细心揣摩、深刻理解角色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积极融进个人的、社会的审美意识进行再创作,才能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灵动、栩栩如生的人物。李会山做到了这一点。以他的《洛神》为例,画面上描绘的是洛神馆驿托梦、约情人曹植洛川相会的情景。乍看上去,画中的洛神较之舞台上的洛神似乎少了些端庄,多了些妩媚。仔细想想,这正是李会山匠心独运之处。不妨说,端庄是洛神这个人物在众人眼中的常态。然则今夕何夕?今夕是在夜深人静的馆驿,今夕是她独自面对暗恋已久、分离已久的情人,心中该有多少柔情蜜意!此时此地的她,减几分端庄,增几分妩媚,岂不在情理之中?

其实,李会山的京剧人物形象能倾倒那么多观众并赢得不少京剧名家和书画大师的赞誉,与他是一位擅长自拉自唱的京剧爱好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告诉记者,由于以前整天都泡在京剧团体里,由于深爱京剧艺术,就开始仔细琢磨起演员的动作范式,慢慢地画出来的东西也就与众不同了。“连国家京剧院的演员们看过我的画后,都推测我是京剧演员出身,要不然不可能将京剧人物画得那么传神!著名京剧泰斗梅葆玖为我题字‘继承传统,弘扬国粹’,全国政协委员吴欢称赞我‘笔精墨妙为京剧传神’……我会牢记大家的鼓励,让我的绘画手段更好地能为京剧服务、添彩!”李会山发自内心地说。

志存高远:有信心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如今,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这让深感他肩负责任之重。他告诉记者,自己长期以来就有个想法,想利用自己的画笔来为振兴京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吸引更多人来关注、支持两大艺术的发展。

这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门创作的60米国画长卷《盛世梨园庆华诞》整理材料,是李会山继2008年9月创作“二十二米长卷——盛世梨园庆奥运”后的又一力作,可谓是他最重要、最钟爱的心血之作。为了完成这幅长卷,他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录像机就用坏了8台,终于在新中国60华诞到来之际完成了《盛世梨园庆华诞》60米长卷的创作,画卷从介绍4大名旦、4大须生等开始,然后按历史顺序从周文王访贤、黄飞虎反五关、六国封相开始画到秦汉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戏,最后以八仙过海为原型,把吕洞宾、张阁老等八仙人画成各捧六个寿桃来为国庆献寿而结束。画面充满喜庆之美,共60出戏展现在此卷中。画卷本着还原京剧舞台原貌的原则,在保持手眼身法步求实的基础上尽力发挥国画表现笔墨,同时对京剧的常识做了力所能及的加以介绍,让无论是京剧票友还是对京剧了解不多的人都能流连忘返,收获不少。一位京剧演员留言说:“在美术界像你这样懂京剧,对京剧理解研究如此精深的实乃少有。因为你对京剧研究的程度精深,所以在作品中才能把京剧的精华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过去这样的人少,将来恐怕更少,因此京剧是国宝,你李会山也是国宝。”

李会山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正是这种坚持和热爱,让很多人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收藏李会山的京剧画作品。(摄影 朱继东)

李会山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正是这种坚持和热爱,让很多人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图为李会山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门创作的60米国画长卷《盛世梨园庆华诞》的一部分。(摄影 朱继东)

李会山画京剧有自己的创作原则,即严格尊重京剧这一国粹“四功五法”程式,在还原京剧原貌的原则下,尽力发挥另一国粹——国画的笔墨技巧,把京剧人物、故事塑造得更为绚丽感人,绝不任意胡抹乱涂,伤害京剧的风骨。正是这种坚持和热爱,让很多人一提起中国京剧画家,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会山。图为李会山的京剧画作品赢得京剧大师梅葆玖的认可和赞誉。(摄影 朱继东)

虽然已经远离家乡,但在担任华夏书画院副院长、九洲画院副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艺术总监等众多社会职务,但李会山仍心系家乡文艺事业的发展,他一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滨州分会艺术顾问、中国书画研究会滨州分会副会长。并且,李会山有机会会经常深入到剧团、农村等去调研、采风,这也使他的艺术生命力更加旺盛。“人不能忘本,不能忘了自己的根。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基层艺术的发展、繁荣,我们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基层艺术的发展、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

正如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高占祥为李会山题字“精耕换求丰收日时光没负苦心人”所言,李会山潜心艺术创作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除了创作了《赤桑镇》、《钟馗嫁妹》、《华容道》、《满江红》、《碰碑》、《武松打店》、《追韩信》、《洛神》、《夜探浮山》等多幅京剧画精品外,他还出版了多部专著。仅以最近几年来说,2006年,他的《会山画集》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同时与我国著名画家董辰生先生应山东文艺出版社之约共同创作出版了《赏析京剧诗书画》一书;2008年,他出版《中国京剧画家李会山》,并应邀与董辰生、文怀沙合著《京剧赏咏诗书画》;而2009年,他的60米长卷《盛世梨园庆华诞》被誉为中国京剧画的历史巨作,即将结集出版,同时为挖掘、抢救那些濒临失传的京剧剧目正在创作《中国京剧百米长卷》……目前,深居简出的李会山几乎每天都在全身心投入创作,“我会用更多的艺术精品回报大家的厚爱,相信不久之后会带给大家给多的惊喜!”

李会山的艺术成就得到了越多越多人的认可和赞誉。2008年1月20日,由中国文联为其主办《李会山京剧创作精品展》在北京展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题字收藏李会山的京剧画作品,称赞其“弘扬国粹”;著名艺术评论家、收藏家齐建秋赞誉“南有高马得,北有董辰生,而山东有李会山君耶!”……10月12日,著名画家李滨声先生慕名找到李会山,看了作品以后给予极高评价,并欣然写下“美不胜收,大气可观”赠与李会山。

采访结束,李会山总结自己的人生感悟,深有体会地说:“对京剧爱的越深,对京剧画的越深入,我越感到自己有一种责任。自己年龄越大越感到更应该积极为振兴中国国粹努力创作,越感到有一种历史责任压在肩上。我不顾年老体弱,放着家里的优越条件,独身为弘扬京剧艺术来到北京,把国画和京剧双粹合为一体,对我的人生是一个满足和快乐。我有信心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并通过这种融合来推动京剧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文章 推荐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人气:117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人气:115
戏曲知识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人气:134
京剧唱谱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昆曲[荆钗记·见娘]
人气:216
其他唱谱
昆曲[荆钗记·见娘]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人气:229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人气:79
地方戏谱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人气:273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人气:217
其他唱谱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人气:93
地方戏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人气:483
京剧唱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人气:184
地方戏谱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人气:748
豫剧唱谱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大家都在看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

戏曲知识 94 阅读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动现实题材创作 促进京剧高质量发展 全国京剧院团主要负责人建言献策 张帆 上海京剧院院长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海京剧院坚持以京剧小戏为突破口,如以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司机甄选为...

戏曲知识 142 阅读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尖团字上口字标注唱词 ( 标注说明: 蓝 :上口字; 红 :尖字;部分 小辙音 /多音字) 若非仁兄从天降 以顺口动听尊重原唱为原则,选择尖团上口 鲁达(白):贤弟! (林白):仁兄! 林冲:【二黄摇板...

戏曲知识 1380 阅读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

戏曲知识 248 阅读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为实现戏曲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我们在艺术形态的蜕变、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不遗余力,在戏曲生态环境的治理上想方设法,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但在一些领域,尚未完全达到...

戏曲知识 122 阅读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伶人唱戏向来分行当流派。受此启发,笔者以为京城戏迷似也可分派。权以清末民初戏迷为例,略作剖别,试分之如下,博方家一哂。 01耳派 只带耳朵进戏园,坐那儿基本不睁眼,就听唱念是...

戏曲知识 133 阅读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四、戏曲表演 (二)表演特性 1、综合性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

戏曲知识 73 阅读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

戏曲知识 84 阅读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常宝霆白全福的相声《诸葛亮遇险》讲的是一位不懂艺术的剧团领导为了平衡各个演员的关系在舞台上胡乱安排角色的故事。这种对艺术不严肃的事情在现在的舞台上是无论如何不会发生的。...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剧需要建立起观演关系才能够成立,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观众没看懂,那么这样的观演关系就不成立,创作者期待的与观众对话的情境更是无从谈起。如何让独特的自我表达为...

戏曲知识 159 阅读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什么是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 怎样发声才是京剧演唱的正确方法呢? 笔者认为, 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方法应是在运用丹田气的状态下,根据唱者自身的生理条件,贴住上腭吸着唱,唱出在自己口...

戏曲知识 86 阅读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为什么一些戏曲剧目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得到古今人们的高度赞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雌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戏...

戏曲知识 69 阅读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刘箴俗(19031924)民国前期秦腔旦角中一颗闪亮的明星。陕西户县人,自幼家贫,随父亲去西安卖羊血为生,民国二年(1913)报考易俗社,被蒋卜王社长以不堪入目而拒收,恰逢创始人孙仁玉...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唱念做打都是啥?

唱念做打都是啥?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戏曲知识 139 阅读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文 要谈戏曲现代戏,我首先得从豫剧《香魂女》开始说起,因为这也是我和戏曲的初恋。 现代豫剧《香魂女》的创作、启动是在1999年冬...

戏曲知识 14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