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工作就是胶合了。胶合之前要准备大约20到24套螺栓、垫圈和螺帽,它们都可以方便地在一般的五金店买到。螺栓用6毫米(即M6)的,长度为50毫米;每个螺栓配6毫米和10毫米的垫圈各2个;另外用皮革或人造革剪出外径和10毫米垫圈外径一样大,内径和6毫米内径一样大的软垫圈,也是每个螺栓配两个。制作时使用这些螺栓来夹持边圈和琴板。夹持时的排列次序是:螺栓头、6毫米垫圈、10毫米垫圈、软垫圈、被夹持的部件、软垫圈、10毫米垫圈、6毫米垫圈、螺帽。
除了这些外,还要准备几个大票夹。 首先把边圈和琴头木琴尾木在背板的准确位置找好,用铅笔划出记号线。用熬制得比较厚的胶(目的是要胶得很牢固)把它们按正确的位置胶在背板上,用大票夹可靠地夹住,24小时即可干透。然后分几天逐步依次胶上左上、右下的侧板;右上、左下的侧板;最后是中间的两块侧板。胶合时就要用那些螺栓来夹持,以保证胶合的牢度。 这些胶好后,就可以按四个已经形成的琴角形状来配作琴角木,然后也把它们胶在琴角里。 最后是胶那些位于侧板上下的窄窄的衬条,这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不过数量多,要化不少时间。胶合时也是用票夹来固定它们。 这些工作作完后,就可以看到附图所示的边圈完成时的模样。只要作的细心一点,把面板合上去是基本正确的。所以下一步是把和面板接触的边圈端面磨平整,然后胶合面板。胶合面板是要求一次完成的,也是用那些螺栓来夹持。操作起来涂胶的动作要快一点,然后迅速把面板合上去,把螺栓逐个上紧。
上紧螺栓时,可以微量移动面板和边圈的位置,但不可把面板和边圈拉开,以免影响其牢度。按专业的高级琴的做法,背板要和边圈非常牢固地粘合,而面板今后可能会要打开,所以要求粘合强度低一点。业余作琴了解这一点就可以了,可以用熬得稀一点的胶,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粘合得牢固一点的好。 现在琴体基本已经好了,只是上面和琴头配合的地方只是予留了一个小一点的开口,这要待琴头好后,按琴头的配合尺寸来切削到位,琴尾木上的尾柱孔大小也没有到位。另外面板和背板都还没有嵌线。这些就留到后面的文字里来说吧。 .
六,嵌线
在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的边部有整圈的嵌线,起着加固琴边和一定的阻尼振动的作用。它们是用两条薄的乌木细条夹着一条薄的松木条构成的。乌木条很脆,所以也有人就用普通的松木条染成黑色,代替乌木。这样的做法,对于中等质量的琴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为制作方便,我也建议业余制琴时用这样的办法。 先准备一点0.5毫米的松木片,它们实际上是用刨子刨下的刨花。一般的制作者是用盐基染料把它染黑,业余制作不用那样麻烦,用文具店里出售的绘图墨水一涂就可以了。要注意这种绘图墨水是溶剂型的,有一股化学气味,干燥后遇水不化,用酒精可以稀释它。另外有一种水溶性的碳素绘图墨水,是不可用的。 把宽度为2到3毫米的两片条形黑木片和中间一片条形白木片用木工白胶胶合起来。这样的木条必须长于琴上每段嵌线的长度,当然不得已时也是可以接的。用一段直径约一厘米多的竹子劈开,把这些竹片把它的一头锯出一个突肩,使用时把铅笔放在里面,利用突肩靠住琴边按附图的尺寸划出嵌线的轮廓线。这样的竹片按突肩的宽窄不同,要有两个,一个划内轮廓线,另一个划外轮廓线。 然后用锋利的小刀按轮廓线开出1.5宽1.5深的嵌线槽来。完成后用白胶把嵌条埋入其中,待24小时后,胶水干透,就可以用小圆凿修去嵌条露出于琴板的部分,然后用砂纸打光。这样嵌线就作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