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现在提起他,就象四十年前对人谈起萨拉赛地一样。不过在50年代,他被人们称为一代小提琴巨擘,无人能望其项脊。当然,这个说法是要就其对小提琴艺术的整体贡献,加上其传奇般的生涯而言的。当时很风行听克莱斯勒的唱片,我也听过不少。如今听他的录音,会感到他的演奏法和现代杰出的小提琴家的演奏方法有些不同。现在人们往往称之为"诚恳"、"老练"。在50年代,则有不少人喜欢研究克莱斯勒的演奏技法,不但对此津津乐道,并且说得绘声绘色、神乎其神。现在我把它们简要归纳为4点,记在下面。算是留下一些旧事的痕迹。
第一,右手。一般认为克莱斯勒是法比派的演奏家,法比派运弓有一句名言:"多用弓、多用弓、还要多用弓。"认为这样拉琴,可以发出饱满而优美的声音。但克莱斯勒却不循此道而另辟蹊径。演奏时他右手用力压弓,运弓的长度较短,结合左手的技法,拉出独特而优美的琴声。也有后人试图模仿他的方法,往往以不成功而告终。
第二,左手。他的左手技法与众不同的是,加上了又快又密的颤指(我国有人把它称为揉弦),不但在4分音符上加,在快速的16分音符上也加,使他的发音另具特点。
第三,节奏。巧妙地控制节奏是克莱斯勒的独家功夫。说起来方法也不复杂:通常人家拉得快的一些乐句,他也许会拉得略慢;而通常人家拉得慢的一些乐句,他也许会拉得略快。从而形成他的独特风格。不过说来简单,别人一旦模仿起来,也往往会弄巧成拙。
第四,用琴。现在的小提琴家,有好几位都是"斯特拉蒂瓦里"和"瓜内里"两琴都用(当然还是有倾向那一类的),不过在克莱斯勒的时代,使用这两类琴的演奏家,可分出比较分明的两大阵营。而克莱斯勒则两种琴都用,这表现出他奏出的音色是取决于演奏本身,和所用的琴相对关系不太大。
与此可见,一代大师就是这样拼搏出来的。克莱斯勒苦心研究出这套方法,来抗衡象萨拉赛地和依扎伊等前辈留下的巨大影响,又以此来区别于他的后辈,如埃尔曼、海菲茨的新一代的风格,特别是后者对乐坛的棱砺攻势。真可谓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