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往往是一般欣赏者容易忽视、较难领会的要点。
奏鸣曲式是大型器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为使作品富于动力与色彩,除主题旋律与节奏本身外,富于逻辑的调性转换也起了极大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中,奏鸣曲式形成了自己的调性转换规律,即“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原则”。我们可以通过一下两个层次去理解:
一、从整体看
典型的奏鸣曲式,其首、尾总是建立在最稳定的调性,即主调上,这样就有种有始有终的完满感。而中间部分的展开部,则建立在一系列不稳定的调性上,以使主题得以充分地发展。
二、从局部看
调性的奏鸣曲式各个部分的调性安排,是与该部分的艺术表现职能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呈示部:处于乐曲开头的“主部”,必定是建立在主调上,这种最稳定的调性可以使听者对乐曲的主要主题留有强烈的印象。进而,为使乐曲富于对比并获得发展,副题就转入具有动力的从属调上去,并为进入更具动力的展开部作了准备。
展开部:这是乐曲进行戏剧性发展的段落,这个音乐充满了矛盾对比、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色彩变幻,并有川流不息、一泻千里之势。因此,在调性安排上就必然出现拦蓄的、极不稳定的复杂转换。
再现部:这是全取进入终结的准备阶段。为了使乐曲有圆满的结局感,主题之间的对比少了,副部的调性归向了主部,并最终在主调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