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辰谙
一提到所谓“调式”的话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大小调、中古调式这一类西方的专业术语,然后追溯到西方音乐史中的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的时代。
但其实,调式的概念从来都不是西方音乐的专属,因为几乎所有拥有音乐文化的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调式。不同的调式往往都能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对音乐的不同的欣赏心理。
同样地,在中国民族音乐中,调式也是一门历史颇久的学问。
01宫商角徵羽与十二律吕
概括地说,民族调式是指以宫、商、角、徵、羽五声构成的五声调式,以及以五声为基础构成的六声和七声调式。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间的音程关系大致与五线谱上的C、D、E、G、A五个音间的音程关系相同,放在简谱上则是类似1、2、3、5、6之间的音程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级只有相对的音程关系,而没有固定的音高。故而,有人提出可以把它们称作“阶名”,意即五声音阶中的每一个音级的名称。
表示固定音高的任务,则交给了十二律吕。与当今全世界通用的十二平均律类似地,中国民族音乐中存在着“十二律吕”这一重要的概念。在十二律吕的体系中,十二个音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关于十二律吕所表示的具体音高,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规定。据记载,元明两代十二律吕中的首律“黄钟”的音高大致相当于如今钢琴上的d1音。其余律吕都可以基于黄钟律来进行推算。
与西方产生十二平均律的五度相生法相对地,十二律吕最开始是由三分损益法产生的。因此,产生之初的十二律吕也是一种“十二不平均律”。
一直到我国明朝时期,著名音律学家朱载堉用在数学上给2开12次方的方式始创十二平均律之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了解决。同时,朱载堉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发明十二平均律的人,这一成果领先西方近百年。
02偏音与六声调式
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中把宫、商、角、徵、羽称作正声(或正音),比正声高半音叫“清”,相当于#(升记号),比正声低半音叫“变”,相当于b(降记号)。比正音低全音叫“闰”,相当于bb(重降记号),这些变化音级统称偏音。
我国古代多使用四个偏音,即清角、变徵、变宫、闰。翻译成现行音名即:F、Gb(狗头)、B、Bb。
开个玩笑,变徵的正确表述是F#。六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的基础上,再加入清角或变宫而成的。即:宫、商、角、清角、徵、羽,翻译成现行音名即:C、D、E、F、G、A;或者宫、商、角、徵、羽、变宫,翻译成现行音名即:C、D、E、G、A、B。
03清乐调式
清乐调式是在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的基础上,再增加清角和变宫这两个偏音而构成的,其又被称作新音阶或者下徵音阶。清乐音阶的构成是: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其宫调式翻译成现行音名即:C、D、E、F、G、A、B。 与西方调式体系不同的是,清乐音阶里的七个音不是都可以做主音的,只有宫、商、角、徵、羽五个正声可以。
清乐宫调式:
清乐商调式:
清乐角调式:
清乐徵调式:
清乐羽调式:
04燕乐调式
燕乐调式是在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的基础上,再增加清角和闰这两个偏音而构成的,其又被称作清商音阶或者俗乐音阶。燕乐音阶的构成是:宫、商、角、清角、徵、羽、闰。其宫调式翻译成现行音名即:C、D、E、F、G、A、Bb。
同样地,以其中五个正声为主音可以构成五个调式。
燕乐宫调式:
燕乐商调式:
燕乐角调式:
燕乐徵调式:
燕乐羽调式:
05雅乐调式
雅乐调式是在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的基础上,再增加变徵和变宫这两个偏音而构成的,其又被称作正声音阶或者古音阶。雅乐音阶的构成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宫调式翻译成现行音名即:C、D、E、F#、G、A、B。
同样地,以其中五个正声为主音可以构成五个调式。
雅乐宫调式:
雅乐商调式:
雅乐角调式:
雅乐徵调式:
雅乐羽调式:
06与西方调式的比较
观察上述清乐音阶、燕乐音阶和雅乐音阶,我们可以发现:清乐宫调式的音阶构成与西方的C自然大调的音阶构成几乎一致;燕乐宫调式的音阶构成与西方的C混合利底亚调式的音阶构成几乎一致;雅乐宫调式的音阶构成与西方的C利底亚调式的音阶构成几乎一致。
但,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也仅限于此。因为,在西方的大小调中,调式中每一个音级的功能特点都是非常鲜明的,而无论是清乐音阶、燕乐音阶还是雅乐音阶,其本质上都还是一种五声音阶。
这三种音阶中添加的清角、变徵、闰、变宫这些音其实只是起辅助作用的。这个从它们区别于宫、商、角、徵、羽的“正声”的称呼“偏音”上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