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响音乐专业演奏团体。1940年春由马思聪等人发起,在于重庆成立。它得到中苏文化协会的赞助。拥有团员50多人,是当时较大的一个交响乐团。最初为民间团体,1942年开始由政府教育部接管。
1940年6月在重庆中山公园举行建团音乐会,由马思聪指挥演出了其所作《思乡曲》、《塞外舞曲》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等作品。1941年秋由郑志声接任指挥,演出过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响曲》以及郑志声所作歌剧《郑成功》的片断和合唱《满江红》等作品。郑志声逝世后由王人艺代理指挥。1942年秋后,一直由林声翕担任指挥。王人艺、黎国荃先后担任首席小提琴。1946年4月,乐团迁往南京,陆续演出了巴赫、贝多芬、柴科夫斯基、鲍罗丁、德沃扎克、法利亚等人的交响音乐作品,并介绍了当时中国作曲家的作品。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夕,该团解散。
中华交响乐团演奏时情形 抗战建国大画史(1948.04出版)
中华交响乐团在抗战时期所作的种种努力与贡献,赢得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中华交响乐团的重庆岁月,既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面光辉旗帜,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独放异彩的一段华丽乐章。
相关介绍
中国现代唯一的配备齐全且有一定演奏水平的双管编制的专业性管弦乐团。1940年5月成立于重庆。初为民间团体,后因经费困难于1943年改属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成立时团员有三、四十人,后发展到五、六十人。负责人司徒德、马国霖。下设研究部、演奏部、总务部。先后有马思聪、郑志声、王人艺、黎国荃、林声翕等担任指挥。小提琴首席先后由王人艺、黎国荃担任。常举办“星期音乐会”,以演出十八、十九世纪西洋交响音乐作品为主,也演奏个别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曾于1943年10月创办不定期音乐刊物《音乐导报》,主要介绍本团情况及演出节目,刊载音乐论文及少量歌曲。另编有歌曲副刊、演出特刊及音乐节专号等。于1944年夏停刊。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重庆迁至南京。继续举办“星期音乐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始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