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
铜鼓,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全部铜铸,一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五十公分,高约三十公分(个别的较大)。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敲身都刻有精致的花纹。 铜鼓按不同形制和花纹,分为八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广西北流出土一面铜鼓,高67.5、面径166厘米,重300公斤。是现今世界最大的铜鼓。全国各地收藏的铜鼓已达1400面,分散在中南、西南各地民间还有200余面。中国是世界上发现铜鼓数量最多、铸造和使用铜鼓时代最早、历史最长的地区。在古代,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曾以占有铜鼓的多少,作为代表自己统治权力大小的象征。
后流传到东南亚地区,如仰光,作用巨大。一般用于祭祀、乐器、召集、婚庆、节日等等。
演奏方法
但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把铜鼓作为乐器,至今广西河池的瑶族、贵州的苗族等,都流传铜鼓舞。舞蹈时把铜鼓悬挂起来,一人用鼓槌敲击鼓面,一人手执木桶对准鼓底,以增加共鸣,声音浑厚深沉,能传远处。舞者(一般是集体)围着铜鼓,随着鼓点节奏起舞。
分类
万家坝型铜鼓
以云南省楚雄市万家坝古墓葬群出土的铜鼓为代 表的一类铜鼓。时值 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中期到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中期。流行于云南中部的濮族(即今之彝族先 民)人民之中。这种铜鼓鼓壁较厚,工艺粗糙,鼓面无花纹或花纹较简单,胸大于鼓面,是 迄今所知最早的铜鼓。由于它的鼓面还残存有炊烟痕迹,足以证明它是古代由做饭的 铜釜向铜鼓演变发展过程中,处于炊具与乐器混用的最初阶段。
石寨山型铜鼓
以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古墓葬群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初期到公元前1世纪的东汉初年。流行于云南晋宁、四川会理、贵州赫章 、广西玉林等广大地区。 这种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的继承与发展,鼓面较宽,铸造工艺也较精细,纹饰多样,其中有 翔鹭羽人、龙舟竞渡、瘤牛、剽牛祭祀和环形、同心、锯齿等纹饰。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丰 富多彩的生活图景,表现了铜鼓铸造技艺日臻完善、进入了发展阶段。 石寨山型铜鼓在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有流传。
冷水冲型铜鼓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横村冷水冲出土的铜鼓为代表 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晚期到12世纪的北宋时期。流行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和左江、右江、郁江、黔江、浔江流域一带。这种铜鼓形体瘦高、鼓体较大,花纹密集而趋于图案化,饰有变形翔鹭、变形羽人和变形龙 舟纹,重要特征是鼓面四周铸有蛙饰和鸟兽、人物等立体造型,奇异多姿。是石寨山 型铜鼓的继承和发展,并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遵义型铜鼓
以贵州时值10 世纪的五代到14世纪的元代时期。流行于以贵州、广西北部为中心的黔、桂、滇等省区。
这种铜鼓,鼓面无立体蛙、兽饰物,它的花纹和图案也衰退简化。是由冷水冲型铜鼓 蜕变而来,也是由冷水冲型铜鼓演变到麻江型铜鼓的过渡形式。
麻江型铜鼓
以贵州省麻江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12 世纪南宋 初年到19世纪清代晚期。广泛流行于两广、滇、黔、川、湘、海南等省区。为壮、布依、侗 、水、黎、苗、瑶、彝、白、土家、仡佬等族人民所使用。麻江型铜鼓,鼓型矮小、数量最多。这种铜鼓的重要特征是体型扁矮,鼓壁较薄,发音效果好。在鼓面的同心晕圈中,铸有十二 生肖、八卦、盘龙等多种浮雕,并有“成化”、“万历”等汉字纪年铭文。由于铸造 工艺精湛、饰纹丰富多彩和音响效果俱佳,使铜鼓发展到颠峰阶段。麻江型铜鼓,还流传于越南北部广大地区。
北流型铜鼓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 。时值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到10世纪的唐末。流行于广西北流、陆川、容县、浦北、广东高州等地。这种铜鼓的特征是:面大于胸,胸部略直,鼓腰收束、凹处平缓,足部较高。鼓面的立体蛙饰瘦小,蛙身无纹,一般为四只。又因鼓身遍布精细的云雷纹,故又有“云雷纹鼓”之称。
灵山型铜鼓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 铜鼓。时当公元3世纪东汉末年到10世纪的晚唐时期。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这种铜鼓与北流型铜鼓形制相近,鼓面大于胸,胸部较为平直,鼓面花纹精细,多为云雷纹、线纹和鸟纹等纹饰。它的特征是:鼓面无立体蛙饰,而铸有三只脚蟾蜍六只。鼓背也有纹饰。
西盟型铜鼓
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 一类铜鼓。时值公元8世纪唐代到20世纪清代末期。流行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 、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乐器。鼓身较小,呈直筒形,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 这种铜鼓,铸造精巧,鼓身轻薄,音响效果好。它的特征是:鼓面铸有立体蛙饰,并两三只 重叠一起,等距分为四组。有的还铸出立体小象、蛇、海螺、玉树等浮雕,由四只象雕作耳 ,独特而别致。西盟型铜鼓,还流传于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尤其在缅甸北部克耶邦的克伦族中 广为使用。故国外学者称其为“克伦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