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膜鸣乐器>

竹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竹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时间:2019-04-27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竹鼓,又称竹筒鼓、升筒鼓。佤、布朗、傣、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阿佤山区,几乎家家都有竹鼓,供儿童敲击娱乐。广泛流行于云南省沧源、耿马、西盟、孟连、澜沧、德宏等地。

  中文名 :竹鼓

  外文名: zhugu

  别    名: 竹筒鼓、升筒鼓

  简    介: 民间乐器的一种

竹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竹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文献记载

  竹鼓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士竹鼓”,即陶器的竹鼓。

  由于竹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机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竹鼓,声闻五百”(《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

  到了周代,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竹鼓人”来管理竹鼓制、击竹鼓等事。竹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竹鼓,如寂祠用的雷竹鼓、灵竹鼓、乐队中的晋竹鼓等。

  其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音)竹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竹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竹鼓。此外,路竹鼓、晋竹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竹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竹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

  乐器历史

  竹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竹鼓是群音的首领,竹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俗可以是民间的欢庆锣鼓,雅可以进入庙堂祭祀和宫廷宴集。从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鼓,鼓是最为人们喜爱和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有观点认为,最早的鼓应该是由远古的先民使用的,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所演化而来,出土的陶鼓证明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陶鼓的制造。陶鼓又称土鼓,是用陶土烧制成鼓框,再蒙上动物的皮革做成的。在中国以瓦为框制造陶鼓的传统,沿袭了很久腰鼓是由西域传入中国,在唐代广为流行,唐代的腰鼓除了木质材料以外,也有以陶瓷作为鼓材的。

竹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竹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最早的竹鼓,是用大龙竹筒做成的竹制体鸣乐器,后来才蒙以猪膀胱、青蛙皮或蛇皮。德宏傣族,称竹鼓为猪尿泡鼓。澜沧布朗族,称竹鼓为土鼓或地鼓,它的使用与风俗活动有密切关系。过去,凡遇久旱不雨之年,根据民族传统风俗,全寨要举行宗教祈雨祭祀活动,多在寨外山坡大青树下,挖一深30厘米的圆坑,将竹鼓置于坑内,坑前置桌供以鸡、酒、糯米饭 等食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坑前边念祈祷词边执小棍击敲。本世纪70年代末,经过沧源佤族自治县音乐工作者的改造发展,在鼓腔下端延展出鼓腰与鼓足,使之能立地演奏。 [1]

  形制结构

  鼓身竹制,用一根长约100厘米、直径10厘米-11.5厘米的三节大龙竹筒制作,竹筒中间去节,两端通透。用上端的一节作为鼓腔,一般长20厘米-厘米、竹壁厚0.8厘米-1厘米,鼓面蒙以羊皮,鼓腔以下的一节竹筒挖成空条状,中间用竹篾片绑扎成蜂腰状鼓腰,并将最下面的一节制出三条腿,鼓身通体施以彩绘。

  大小不同的数面竹鼓组成一套。形制美观大方,富有地方特色。

  竹鼓又一制作,竹鼓外形精美,它是用三节大龙竹筒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张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鼓身常有图饰,有时竹鼓在舞动中还插上几根孔雀羽毛,是阿佤最珍视和喜爱的鸟类,它代表着吉祥如意,表现了阿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样,竹鼓在阿佤人的心中象征五谷丰登,生活美好。从竹鼓中看到了孔雀和大象,无不表明出傣族人民的美好愿望。

  演奏方法

  演奏时,奏者既可将竹鼓立于地上,双手执短木棰敲击鼓面,也可用左手将竹鼓抱在腰间,鼓面朝前,右手执棰击奏。竹鼓无固定音高,发音高亢清脆,常用于民间舞蹈伴奏。在佤族《竹鼓舞》中,男女青年边奏边舞,很有特色。它既是舞蹈的伴奏乐器,也是舞者的道具。

  演奏时,有时将竹鼓背带挂于肩上,鼓身斜向身前,也可将鼓直立于地,左手扶住鼓边,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敲击鼓面。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演奏方法有正拍、闷拍、指拍(用一个指头)、掌拍和拳击(半握拳)等,右手多击重拍,在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

  佤族家鼓手演奏时,为了改变鼓的音色和音高,还在鼓面中心糊上饭团,用饭团的大小、厚薄来改变演奏效果。竹鼓因大小不同而发音各异,大鼓音色雄壮、浑厚,中鼓激越、昂扬,小鼓清脆、明亮。竹鼓常与铓锣、佤族镲组合在一起,为佤族族的孔雀舞等民间舞蹈伴奏,在民族乐队或佤族剧乐队中,竹鼓常作为色彩性节奏乐器使用。此外,竹鼓还与舞蹈相结合,作为独奏节目来表演,这就是人们熟悉的《竹鼓舞》。

  竹鼓演奏

  有时演奏,鼓绳挂于颈部或左肩,将鼓置于左胯部位,双手各执一棰击奏。旧时用于婚丧嫁娶的仪仗乐队,一般八至十六面鼓,排成两列,在行进中演奏。有时在鼓身前面挂有绣花的锦缎帘面作为装饰。当仪仗队伍缓缓行进时,众鼓齐奏,隆隆作响,颇有气势。在灯节和迎神赛会的“走会”( 多种民间艺术组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表演形式)中,也有跨鼓表演节目。清人绘《北京走会图》中有跨鼓图,画面上,八名强壮男性肩挂跨鼓,排成两列,边行进边演奏。今日用于民间器乐合奏、民间舞蹈伴奏、节日庆祝等民间娱乐和婚丧嫁娶等场合中,是常用的节奏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63
体鸣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19
弦鸣乐器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79
弦鸣乐器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055
膜鸣乐器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9
弦鸣乐器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8
体鸣乐器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499
弦鸣乐器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99
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8
弦鸣乐器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82
膜鸣乐器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14
弦鸣乐器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93
体鸣乐器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