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气鸣乐器>

巴乌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乌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2)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时间:2019-04-27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乐器种类

  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彝族的巴乌,有竖吹和横吹两种,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细而短者竖吹。在蒙自地区的土佬人(彝族支系)中,也流传有双管巴乌。佤族的巴乌,管长25 厘米左右,上面开有7 个(正 6背1 )音孔,在靠近音孔的管身上,均刻有人字形的纹饰。

  巴乌因竹管长短、粗细不同。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巴乌三种。高音、中音巴乌,管长30厘米—50厘米、内径0.8厘米—1.4厘米,低音巴乌管长60厘米—80厘米、内径1.6厘米-2厘米。在距封闭端1.5厘米—2厘米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孔长2.4厘米—3厘米、孔宽0.7厘米—1厘米。

  双管巴乌,又称双眼巴乌。彝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蒙自、建水等地。管身竹制,由两支形制、音高完全相同的竖吹单管巴乌并排绑扎而成。管身多用较细的无节青竹管制作,管长20厘米、内径1厘米,管体修削成方筷形或将两管相邻处的管壁削平。正面开有六对圆形按音孔,孔距均等。在上端管口各插入一截竹管作为簧管。簧管长4厘米、外径1厘米,上留竹节,下口与管身相通,将簧管正面竹皮削平,在节下刻出一个长3 .5厘米、宽0.3厘米的竹制簧片,簧舌朝上。

巴乌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乌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将两管的上、中、下三处用细线绑扎牢固 。也有管身用鹰腿骨、雁腿骨或银制的双管巴乌。其中鹰腿骨制的双管巴乌,管长17厘米,上开六对圆形按音孔,上口各插入一截长3.7厘米的青竹制簧管,上刻竹簧,簧舌朝上。骨制或银制的双管巴乌多属礼器,为博物馆或民间收藏家所珍藏。

  双管巴乌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常用于独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

  构造制作

  巴乌外形似箫,竹制,在近封闭端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口,管身八孔,前七后一,并与吹口成45 度。 管上端装有铜簧片(最早的巴乌,吹口上装的都是竹制簧片,后来才改为铜制簧片,使用0.2——0.25 毫米厚的薄铜片制做),横吹上端,振动簧片而发音,音色优美。

  管身用细毛竹、青竹制,下端(或右端)开口,上端(或左端)留竹节或木塞封闭。上端管壁开长方形吹口,用蜂蜡粘一长方形竹或铜制簧片,簧舌呈三角形,有细蔑编制的活动簧套。管身开八孔(前七后一),与吹口成四十五度角。有的在下端开二至四个尾音孔。

  巴乌的制作比较简单,取一段长约26到28公分的竹管,在上端近节处的一侧嵌上一片三角形的铜质簧片,竹管上钻开8个按音孔,能发出6个到9个的音。云南民族乐器制作师杨声制成木管巴乌,用紫油木制,设铜插口。

  这种乐器很奇特,说它像汉族的箫吧,却是横吹;说它像汉族的笛,却又没有笛的声音清脆。这主要是因为它在上端的触口处安了两片铜制簧片而不是像笛子一样贴上竹膜,所以音量就不大。常用巴乌全长30—60厘米。音域:高音巴乌f1—g2、中音巴乌b—c2、低音巴乌f—g1。

  演奏方式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巴乌由管身和簧片组成。管身竹制。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

  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

  演奏时,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细而短者竖吹。竖吹口含簧片,横吹将簧片置两唇间,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上三孔, 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下三孔,吹气鼓簧按孔发音,气流振动簧片并激发管内空气柱共鸣,用吐音方法吹奏,有滑音、打音、颤音、抹音、琶音、飞指等技巧,可用循环换气法奏长时值音符。

  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刺簧片。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一般应略小于簧框。为保护簧舌,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也有的用细竹蔑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吹奏时将其移开。管身上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横吹的巴乌,音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45度角。还有的巴乌在尾端开有尾音孔。

  簧片是巴乌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后来才改进为用黄铜(62或68乐器铜)制作,也可用合金铜、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铜制簧片的厚度尤为重要,不应超过0.03厘米,厚者一定要用锤锻薄。将铜片剪成长2.5厘米、宽0.8厘米的长方形坯片,然后用锋利的尖刀在其上—刻出锐三角形簧舌。簧舌的大小根据调高而定,以F调为例,舌长1.7厘米,舌根宽0.25厘米,刻好后将簧舌理平,底面用水砂纸磨去毛刺,再把舌尖挑起,使其翘高0.15厘米左右,达到簧舌与黄框缝隙微小、自由振动通畅。

  簧片调音最为关键,簧舌根部较厚,中部及尖端较薄,应一边刮削一边装在巴乌上试听,以灵敏度高、音色优美、各孔发音协调为佳。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不同调高的巴乌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相同。通常应为调高的下方五度音,如F调巴乌,簧片应发升B音。簧片的音高允许有小二度的游动范围,如将簧片音提高为下方四度音,就要将基音孔的位置错后或利用管口,才能使发合灵敏、明亮。巴乌与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乐器,但簧片不同。笙是每管一簧发一个音,簧舌是长方形的;巴乌是一管一簧发九个音,簧舌是锐三角形的,并且舌尖翘起。虽然都可以做自由振动,但音色根本不同,如果将巴乌换上空的簧片,就不会发出浓厚而柔美的音色。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63
体鸣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19
弦鸣乐器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79
弦鸣乐器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055
膜鸣乐器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9
弦鸣乐器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8
体鸣乐器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499
弦鸣乐器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99
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8
弦鸣乐器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82
膜鸣乐器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14
弦鸣乐器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93
体鸣乐器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