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双柏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等地。
中文名: 双管闷笛
流行于: 云南省楚雄彝族
管 长: 10厘米——15厘米
下口内径: 0.8厘米——0.9厘米
形制结构
传统的双管闷笛,由两支管身大小、长短、孔距和音高均相同的单管小闷笛并列捆扎而成( 图)。管身竹制,多采用笔管粗细的凤尾竹制成。管身上下通透,管长10厘米——15厘米、 下口内径0.8厘米——0.9厘米,管身上开有七个(前六后一)圆形按音孔。将两管相邻的一侧管壁削平,管的首尾两端用线绳或细铁丝捆扎牢固。两管的上端管口内,均插有一个双簧哨子。 管哨用虫茧制作,外形呈蛇头状,哨长1.5厘米,多使用亚热带地区河谷地带橄榄树、野蒿树上结的一种蓑蛾囊(虫茧),经过压、烤、磨等工艺制成的。在双管闷笛的管尾,多系有 彩色丝穗作为装饰。
演奏方法
演奏时,管身竖置。口含两管上端虫哨,运用适中气息吹奏。双手持笛,手指横按双管并列 的两个音孔,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按正面下三孔,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按正面上三 孔,拇指按背孔。可借鉴单管小闷笛的演奏技巧,但不能发挥闷、放、扇、合等演技。音域 c?2—e?3十度。发音清脆悠扬,音量较大,音色富有田园风味,擅长吹奏优美抒情、委婉 动听的曲调。常用于独奏,多为即兴吹奏。也可参加器乐合奏或为山歌伴奏。每到春耕时节 ,彝家就吹响闷笛,开始了一年的劳作。在青年男女恋爱和“打歌”时,小伙子用闷笛向心 爱的姑娘倾诉衷肠,表达深厚的爱情。民间艺人常把要表达的词意,也用闷笛描述出来,把 情感溶于吹奏的乐曲之中,在一些不便用言语说明的场合中,闷笛就是彝家的代言人。传统 独奏曲有《四山打谷》、《过山调》和《迎客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