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气鸣乐器>

巴拉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拉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时间:2019-04-27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巴拉曼,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双簧气鸣乐器。民间又称皮皮、毕毕、巴拉曼皮 皮。汉文史籍中曾译作巴拉满。它还有芦笛、芦管之称。流行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各地,尤以南疆和田、麦盖提、莎车,东疆鄯善、吐鲁番等地最为盛行。

  中文名: 巴拉曼

  别    名: 皮皮、毕毕、巴拉曼皮 皮

  流    行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各地

  外    形: 管长28——34cm,尾端外径1.2cm

  制    作: 是采用当地生长的旱芦苇制作而成

  管体质地: 坚韧

巴拉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拉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拉曼的起源

  关于巴拉曼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的传说。据和田著名民间艺人、巴拉曼演奏家白克力·吐尔地讲:他的已故老师热黑木·麦梯库万告诉他,古时候,虫子把芦苇咬了一个洞,经风一吹, 发出好听的声音。后来就有人割下有洞的芦苇,用嘴吹起来,也很好听,管上端的芦簧吹嘴 ,是受孩子玩的柳笛的启发改进的,巴拉是维吾尔语孩子之意,巴拉曼意即孩子的玩具。 另一种传说是:从前有个牧人,随手折了一根芦苇,当他挥动苇杆赶羊时, 听到了发出了呜呜的声音。后来他拿一段芦苇,并在苇杆上钻了几个小洞,用手指分 别开闭洞眼,竟发出了高低不同的乐音。后经人们不断改进,才成为今天的巴拉曼。

  巴拉曼的记载

  历史悠久。巴拉曼是古代的筚篥,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流传在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拜城 一 带),在公元3世纪开凿的库车库木吐拉千佛洞中的壁画上,就绘有吹奏巴拉曼的图像。东晋末年 ,巴拉曼由“丝绸之路”随龟兹乐东传中原。后经世代流传,清代成为宫廷乐器之一。清《 皇朝礼器图式》将其列入“回部乐”。《清史稿》(卷一一?)载:“巴拉满,木管,上敛下 哆 ,饰以铜,形如头管而有底,开小孔以出音。管通长九寸四分,七孔前出,一孔后出,管上 设芦哨吹之。”今日形制与记载稍有不同。

巴拉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拉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拉曼的形制

  现在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民间流行的巴拉曼,仍保持着古老的形制。管身苇 制, 是采用当地生长的一种旱芦苇制作而成,管体质地坚韧,管长28厘米——34厘米,尾端外径1.2厘米、内径0.8厘米,管壁厚0.2厘米。管的上端削薄压扁后成为双簧哨片吹口,簧片 部分 长约4厘米,为使双簧哨片不致变形,簧哨下方还用两根竹片或木片夹住、用绳捆紧,夹片 两端系以红色绸带为饰。所以巴拉曼的上端呈十字形。管身中下部的正面,开有八个正方形 按音孔,各孔长、宽均为0.7厘米,孔距均为1.8厘米。

  巴拉曼的演奏

  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握巴拉曼,右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一、二、三、四孔 ,左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五、六、七、八孔。口含管首簧片吹奏,用气要均匀、 饱满、连贯。巴拉曼多为民间艺人自制自用,各种调子的都有,口含簧哨深浅不同,也可改 变筒音的音高,演奏不同调子的乐曲。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在民间乐队中,多使用筒 音为d?1的巴拉曼。维吾尔地区专业文艺团体中使用的巴拉曼,多用木管或竹管制作,并已 改用唢呐哨为吹口,可以随时调整音高,管身正面开六或七个圆形按音孔,其音律与其他民 间乐器相近,用于乐队合奏极为方便。筒音为c?1的巴拉曼,其音列为:c?1、d?1、e?1 、f?1、g?1、a?1、?bb?1、c?2、d?2,音域近两个八度。巴拉曼发音明亮,音色 柔和、优美,富有较强的表现力,最擅长演奏抒情性、歌唱性的曲调,常用于独奏“十二木 卡姆”中的散序、器乐间奏曲、民歌或歌舞音乐片断,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民间乐队中 最富有特色的吹奏乐器。用巴拉曼合奏或伴奏,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尤其在南疆和田地区 的“木卡姆”伴奏中,已成为离不开的乐器。较著名的独奏曲有《牧羊人之歌》、《木夏乌 热克“木卡姆”》(选段)等。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63
体鸣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19
弦鸣乐器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79
弦鸣乐器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055
膜鸣乐器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9
弦鸣乐器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8
体鸣乐器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499
弦鸣乐器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99
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8
弦鸣乐器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82
膜鸣乐器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14
弦鸣乐器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93
体鸣乐器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