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名称。嘉令,是藏族双簧气鸣乐器。藏语“嘉”为汉族的意思,“令”译为笛,意即汉族的笛子。又译作加林。汉语称藏族唢呐。
中文名: 嘉令
流行地区: 西藏省、青海省等
汉语称:藏族唢呐
特 点: 造型独特、形体高大、装饰精美
民族乐器
造型独特、形体高大、装饰精美,用于合奏或伴奏 ,深受人民喜爱。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地。
历史文化
相传,嘉令是由内地传入藏族地区的唢呐演变而成的,其名称即是最好的佐证。另一种说法是:大约在五世达赖时期(公元1642年—1682年),从西部的拉达克地区传入拉萨的。嘉令的形制,与内地流传的唢呐基本相同,但要比一般的唢呐管身要长、管径较粗、按音孔稍大、管哨也稍粗并较硬,还有的嘉令管身是由两层木管套制而成的,尤其是它的外表装饰,远比内地的唢呐精致、美观。
形制结构
嘉令由管身、喇叭口、芯子、气牌、管哨等部分组成,通长48厘米——72厘米。管身木制 ,多采用红木、乌木或檀香木等优质硬重木料制作,尤以用名贵的深红色檀香木制的为最佳 。管身呈圆锥形,后小前大,管体中空,两端相通,管长20厘米——40厘米。管身多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也有的设有七孔(前六后一)。音孔之间设置有银制环箍,上面还嵌有色彩鲜艳的淡蓝色的松耳石装饰。尤为独特的是,在布达拉宫嘎尔巴乐队里使用的嘉令,管身的首端是由可以拔出的双层套管组成的。管的首端置有芯子,管的尾端套有可以活动的喇叭口。也有的嘉令,管身用铜片制成,与喇叭口焊接成一体。喇叭口又称碗,多使用薄铜片圈制而成,也有使用银片制作的,有的还在纯银碗上镀金。嘉令的喇叭口较为长大,一般碗长14厘米——26厘米、碗口直径12厘米——18厘米,在碗的上口、中部和碗口部分,分别嵌有对称的环形凸条图案或雕刻出花卉纹饰,碗口边缘一侧缀有铜或银环,供拴系丝穗飘带之用。芯子铜或银制,名贵者银外镀金,呈中空圆锥体,长7厘米——12厘米。气牌为两块圆形铜制薄片,分上、下套在芯子上,中间夹以两个铜制圆球形装饰物,气牌上片是为吹奏时用以托住嘴唇,下片用以压紧管身。有的嘉令,将芯子、两片气牌和中间的装饰物焊为一体。管哨苇制,以采用 当地高原水塘所产之芦苇为佳,上口是扁平的双簧哨片,下口为圆形哨座套于芯子上口。各地嘉令规格不一,在藏传佛教寺院用于宗教活动的嘉令,通长60厘米——70厘米,如拉萨大昭寺的嘉令,通长64.4厘米,碗长23厘米、碗径15.6厘米。萨迦县萨迦寺的嘉令 ,通长69厘 米, 碗长25.3厘米、碗径14.4厘米。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嘉令,通长61厘米,碗长20.4厘米 、碗径16 .2厘米。寺院用于嘎尔乐队的嘉令较小,通长48厘米——55厘米,如拉萨市布达拉宫的嘉令 ,通长48.5厘米,碗长16厘米、碗径12.2厘米,昌都向巴林寺的嘉令,通长51厘米,碗长14厘 米、碗径 13.2厘米。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嘉令,通长55.1厘米,碗长17.2厘米、碗径13.2厘米。 整个嘉令,造型协调、装饰精细,外表非常美观,犹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具有不尽的欣赏价值和无限的收藏价值。
演奏方法
演奏时,管身竖置。两手持握嘉令,右手在上,无名指、中指、食指按第五、六、七孔,拇指按背孔,左手在下,无名指、中指、食指按第二、三、四孔,第一孔不用,第二孔也较少使用。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除第一孔外,背孔也封而不用。口含管首双簧管哨 ,用循环换气法吹奏,可使奏出的乐声连绵不断。嘉令的筒音不一,通常在b—e?1之间, 音域a?1—b?2。发音低沉、浑厚,别具特色,演奏技巧常用快速装饰音。常用于齐奏、器乐合奏或为藏剧、歌舞伴奏。
寺院法器
嘉令是藏传佛教寺院的必备乐器,被推崇为法器,常在宗教活动中应用,如诵经音乐、 羌姆表演和嘎尔演出等。在云南省迪庆州中甸县归化寺,诵经时齐奏《堆列》,乐意为赞颂菩萨;念大经时,嘉令则参加吹打乐《敖称浪》,乐曲都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在四川省甘孜、巴塘和德格等地寺院所属的藏剧团乐队中,也使用嘉令为藏剧伴奏。嘉令在藏族民间很少使用,但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和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等地,民间婚嫁或送丧时则要吹奏嘉令。
博物馆收藏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嘉令多支,其中有一支为寺院宗教活动用的嘉令,通长70厘米,芯子长8.5厘米,管身长39厘米,上口内径1.2厘米、下口外径3.4厘米,开有八孔、 背孔封堵,碗长20厘米、碗径15厘米,碗上刻有双龙、云纹等凸条图饰。另一支用于嘎尔乐队的嘉令 ,通长51厘米,芯子长10厘米,芯子、气牌和中间球形装饰物连为一体,下口插入管首1.5 厘米,管身铜制,与喇叭口焊为一体,上口内径1.2厘米,碗长11厘米、碗径12.2厘米。 音孔间镶有锡环,环上嵌有淡红、淡蓝相间的松耳石装饰。首尾两端缀有铜环,中间拴系一条铜链,尾环并垂有丝穗为饰,外观极为精美。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