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气鸣乐器>

彝族唢呐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彝族唢呐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时间:2019-04-27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彝族唢呐,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因通体用木制成,故又有彝族木唢呐之称。流行于贵州省威宁、毕节、六盘水和四川省凉山彝 族自治州甘洛、喜德、布拖等地。

  中文名: 彝族唢呐

  类    型: 彝族双簧气鸣乐器

  别    称: 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

  材    料: 木头

  组成部分: 簧哨、芯子、管身和喇叭筒等

  大    小: 45厘米到达90厘米不等

彝族唢呐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彝族唢呐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介绍

  形制较古朴,比普通铜碗唢呐长大。由簧哨、芯子、管身和喇叭筒等部分组成。规格大小不 一,较小者高约45厘米,较大者可达90厘米,常见者通高72厘米左右。簧哨是用芦苇或麦杆 制成的双簧哨子,长约2厘米。芯子用木棍或铜片制成,上细下粗,呈锥形管状体,上口套进簧哨,下口插入管首;也有的芯子用木制成漏斗状,与气牌合二为一,外径和高度均为5 厘米左右,中间有插管安置簧哨,下端插入管首。管身多使用红木、梨木或椿木制成,管长 45厘米左右,管尾外径2.4厘米,管身上开有七个或八个圆形按音孔,七孔者无背孔 ,八孔者第八孔为背孔,孔径0.6厘米。管身下端套有一个用椿木或棕树杆旋制的喇叭筒, 筒身较细而口小,筒高22厘米,上口外径4厘米、内径2.3厘米,筒下口外径12厘

  使用

  演奏时,管身竖持,双手扶管,右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左手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正面下四孔。口含簧哨,用循环换气法吹奏,音域a—a?2, 有两个八度。发音较为柔和,音量较大,音色浑厚。可用于独奏、齐奏或器乐合奏。彝家经 常使用两支音高相同的唢呐一起吹奏,演奏乐曲的中音旋律时,两支唢呐就齐奏;演奏乐曲 的高音旋律时,有一支唢呐吹奏低八度音,民间称这种两支分别吹奏高低八度的奏法为“倒 扣”。每逢佳节喜庆或婚丧嫁娶之时,彝族人民都要请民间艺人演奏唢呐,并且还常有由小皮鼓、铜钹等乐器一起进行合奏。据传,唢呐的曲谱,是受岩洞滴水的“叮咚”声的启发而 来的,民间称其为“声谱”。唢呐传统曲牌较多,流传较广泛的有《迎上谱》 、 《阴谱》 、 《扣谱》等。

  结构及作用

  哨子

  唢呐的哨子, 主要由大麦的桔杆制成。在每年4、5 月份大麦正要抽穗的时候, 看准两、三丛长势比较好的麦苗, 连根拔起带回家后, 放置在房前屋后的房檐下使其阴干, 然后再收到家里, 每株只能选用中间的1 节最多两节, 每节中的两头必须去掉, 只能用其中间长约3 寸左右部分。大麦桔杆皮要不厚不薄, 假如不光滑、不柔软、色泽白净反而发黑或有黑斑点就不能用。选好之后, 再用剪刀剪成每截约0. 5 厘米长, 然后把它们, 放置在小盒子里, 这样, 随时都可以取来作哨子用了。用的时候要先把哨子放在嘴里滋润, 再用牙齿轻轻地咬一下, 然后再将其套在鸭毛筒上并用细线打个活套扎在哨子与鸭毛筒结合部的中间位置, 松紧适中。唢呐的每个部件都很重要, 但哨子的作用特别突出。

  哨子不好或哨子坏了, 就会影响吹奏或吹奏的效果。哨子, 主要起发音作用, 当人口里的气流强行通过扁型哨嘴的时候, 哨子就会发出声音, 它相当于人们发音时发音器官中的声带。如人的声音高亢、浑厚, 就说明声带厚长, 人的声音尖锐, 就说明声带薄短。如出一辙, 质地比较厚和剪得长的哨子吹出来的声音就浑厚、低沉, 质地比较薄和剪得比较短的哨子, 吹出来的声音就比较尖锐。因此, 根据唢呐的大小, 如何选择哨子成了吹奏唢呐的关键。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63
体鸣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19
弦鸣乐器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79
弦鸣乐器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055
膜鸣乐器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9
弦鸣乐器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8
体鸣乐器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499
弦鸣乐器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99
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8
弦鸣乐器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82
膜鸣乐器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14
弦鸣乐器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93
体鸣乐器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