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着中提琴在路上走
这是小提琴吗?
啊 不是的,这个叫中提琴,balabalabala
*拉中提琴
这是受潮了的小提琴吗?
啊不是,这个叫中提琴,它的音色会这样是因为
*拿出中提琴
这是大一号的小提琴吗?
不是,是中提琴。
*又是背着中提琴在路上走
这是小提琴吗?
对呀。
——论一个懒得解释自己的琴不是小提琴的中提琴手是如何诞生的.jpg
上述场景极度普遍,每发生一次就有一个幼小的中提琴手受到伤害,真是太悲伤了。
中提琴是一种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弦乐家族的成员之一,也是弦乐四重奏与交响乐团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优秀的中提琴独奏作品有很多,帕辽兹的《哈莱在意大利》,亨德米特的《天鹅转子》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中提琴曲。
在常见的乐器介绍中,上面这样的描述很少出现。各种书籍资料科普中提琴的方法一般是:像这样描述一遍小提琴,把中提琴紧接在它后面,简短地提一下跟小提琴的大致相似,略有不同。
就 没 了。
因此,写一期来认认真真、专门、单独讲讲中提琴(笑话)是个什么琴,一直在我的愿望清单里名列前茅。
2
就从她的模样讲起吧。
中提琴的主体是一块曲线轮廓的木质面板,有螺旋形状的琴头、旋钮,有四条弦、黑色的指板和拉弦板、两个F孔。
这样的描述,同时也适用于弦乐家族的其他几种乐器。
大提琴有长长的尾巴,倍大提琴有尖脑袋,所以即使没有参照物和固定比例,这俩乐器也很容易辨识。
但中提不一样。中提琴跟小提琴像得过头了,没有参照物地看其中一把,你完全没办法猜到是中提还是小提。
甚至,光一句大了一圈儿就能完整描述这两种琴的外形区别。
大的这一圈看着不多,却增加了音箱的体积,有着重要的声学意义。如果用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完全一样的音高,多的这一点点共鸣空间能让中提琴发出的声音显得更加饱满醇厚。
为了示意一下这一圈儿有多不明显,我特意把两张图叠了起来。
差别这么不明显,开头的错认就显得有些合理和情有可原。
可是
中提琴很累了,中提琴不是大一点的小提琴,中提不想cue小提琴这么重要又热门的乐器,她只想在冷门乐器群里跟巴松倍大上低音号钢片琴马林巴谈笑风生
中提琴是中提琴。有着美丽的轮廓,优雅的f孔,而不只是比小提琴大一点的形状。
再说说她的演奏方式和声音吧。
中提琴需要夹在头和肩膀之间演奏。它有一些重量,因此在习惯之前,肩颈受到的压力不算小。
左手在指板上,每个音都有非常精确却没有标记的位置。灵巧而合理地找到这些位置,是左手要完成的事情。
弓被握在右手里,需要用整个右臂发力控制拉动。在这个过程中,每根手指都要各就位来制造细微的变化处理、手臂则需要提供合适的力量来保证音色既不虚浮,也不发出嘎吱的噪音。
指挥这一切的大脑,需要同时熟练辨识中音谱号后的各个音符,思考乐句的处理,再把它们全都反馈到身体上。
总之,演奏中提真的是个蛮艰巨的任务。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音域这个词。当时在寻找嗓子的音域边缘时,需要用些力气去够到低音和高音。
中提琴的四根弦分别是C,G,D,A。这是四个处在中音区的、不太高也不太低的音。也就是说,这是些相对更加自然、容易得到的音。
在这样的音域中,耳朵受到的刺激相对小些。这导致了乐团中的中音声部不易察觉,却也使得中音成为了最能让耳朵放松、舒适的声音。
3
优雅辉煌更愿意送给小提琴、低沉又要被大提琴占去,一般大家留给中提琴的形容词是温柔、忧郁。
挺贴切的,如果只是要向路人简单概括,我也愿意用这两个印象不算差的词来形容中提琴。
当人们初看到标题时,大多反应是‘不至于吧’‘那么夸张’,古典音乐也疯狂?居然还是那把不起眼的中提琴?本来中提琴的魅力是内敛、甘醇、柔和、质朴、低调、中和,能‘狂’得起来吗?一旦发‘狂’还是她吗?
直到我在一本叫《我为中提狂》的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那个时候,我正好在练一段曲子,需要在C弦上用偏硬的弓段制造宛如嘶吼的音色。
中提琴像月亮。是沉静的白玉盘,也是摄人心魂的Lunatic。她的灵魂从不缺乏疯狂,也不缺乏愿意为之疯狂的人。
——今天我是疯狂的人,想邀您共舞。
作为一篇介绍乐器的推文,本该把音频放在开头,方便看官们一边听声音一边读文字。
可是,曾被这首曲子击穿过的我,非常想让你在读完了所有我想说的话之后,再听听它。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背景,而是独立出现,被全心全意聆听。
因此,我把这首巴赫的中提琴协奏曲放在了全文最后,让它带着富有力量感的稳定,与被压抑包裹的疯狂,站在语言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