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有些能力是显性的
1. 演奏技术
准确无误地演奏每一个音符;
随心所欲地控制琴键,能快能慢、能强能弱;
游刃有余的处理情绪,变换音色。
2. 深刻诠释
清晰地表达音乐的层次、线条和色彩;
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全面而深刻,
能精彩再现出大师们的风范,
但同时还能弹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3. 舞台表现
投入的表情与肢体动作,
强大的心理素质与控场能力,
旺盛的精力与持久的体能耐力……
这无疑都是光彩夺目
令人羡慕的
有些能力则是隐性的
这些能力从观赏者的角度看来,
不会像精心雕琢后的瞬间绽放那么耀眼,
其实需要更全面的音乐综合素养做支撑,
需要更持久稳定的思维训练和技术训练做“底层内功”。
当功力达到后则具备强大的实用性,
做到快速甚至即时反应,
而表现出超强的“实战能力”。
比如把听到的曲子扒出来
而非找乐谱照弹
1. 旋律按首调基本都能扒出来,和弦色彩与和声进行可就需要很丰富的审美感受与弹奏经验才能快速反应过来。
2. 原曲中丰富的配器,不会单独而完整的展现纯钢琴部分,有些曲子甚至里面压根就没有钢琴声部,那么如何用纯钢琴表现情绪起伏、节奏律动?
3. 对于前奏、间奏、尾奏、吉他riff、乐器solo(非钢琴)、人声solo等等,都需要熟练用钢琴恰如其分的表达。
4. 除了独奏,还要边弹边唱,弹唱同时还要照顾华彩乐句,如此一心多用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能力,其实难度着实不小。
5. 即便扒出来,是否按原调弹?要知道B调与C调或者#F调与G调虽然只差半度,对于歌手不构成太大的挑战,但在键盘上弹奏的难度却有着极大的差距。(钢琴老师深有体会)
比如乐队协奏与弹唱的能力
钢琴作为音乐表现力的王者,是天生具备独奏属性的,一个人可以干出一个交响乐团的效果,有着它自己的王者荣耀。但可惜它永远解决不了多音色的问题,(实际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别,而非同一件乐器音色差别)不过大家别忘了,钢琴同样也是最强伴奏乐器与协奏乐器,也许交响乐团的常规编制没有钢琴,但无数小型乐段和现代乐团可少不了它,几乎所有歌者的伴奏、作曲家的创作都需要它,或者说需要这种使用钢琴的能力。
再比如改编与即兴弹奏的能力
只有深刻理解了音乐理论,熟练掌握了音乐元素的搭建手法,获得了即时编织音乐语言的能力,才能做到模仿特定作曲家、模仿多种音乐风格的弹奏,或者自我改编、自我创作的即兴弹奏。
这些隐性的能力显然不是弹几本速成乐谱书籍就能获得,因为即便是公式化的速成乐谱,本质上的学习方法仍然是传统的,绝大部分钢琴老师和琴童需要成体系化多方面的培养和学习,才能获得这些“信手拈来”的隐性能力……
我们分析出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
1. 心理问题——没有谱面指令,无从下手,严重依赖乐谱,无法建立手脑耳的反馈循环。
解决方案:采用“永动机”模式,进行心理破冰,建立反馈自信;利用“限制器”,强规则向弱规则的逐步解禁放宽,达到“相对自由”,不要一开始“写作文”,而是从“填空题”、“选择题”开始做,心理软着陆……
2. 和弦问题——名称(固定调)、级数(首调)、连接、转位反应太慢。
解决方案:利用把位概念,使用不同转位出发的连接体系,从而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专项训练和弦转位与连接……
3. 节奏问题——重复模式,没有变化(比如从头到尾的四分音符)
解决方案:用固定的节奏模式做强制变化,直到随意创造节奏……
4. 旋律问题——缺乏逻辑性,歌唱性。
解决方案:以和声进行为规则进行旋律创作,从重复音、音阶级进、琶音跳进、模进引导、强制节奏安排 等一系列训练来营造设计感获得审美经验……
5. 移调转调——只具备固定调思维,缺乏首调思维,成为转调移调的最大障碍。
解决方案:建立地图思维,掌握级数概念,从简单连接、简单移调开始进行大量重复训练……
6. 灵感乐思——固定在几个音符,僵化在某种模式,局限在某个区域。
解决方案:换把位与跨音区引导,并在节奏、旋律方面允许随机性,利用随机性,控制随机性。
这里我们收集了几个有趣的提问
我们也就此做出了回答
即兴伴奏仅仅是即兴的伴奏能力吗?
答:
所谓即兴伴奏的字面描述并不准确或者完整,大家所说的所谓即兴伴奏绝不止是伴奏的能力,首先这种即兴当然是不依赖乐谱的,靠的也不是灵感乍现,而是依托于大量的和声经验与技术手法、编曲思维的综合输出,它甚至可以表现多种风格即兴演绎,是一个人音乐素养的最高表达,我们即兴伴奏其本质是即兴的创编,不仅是和弦和声,更有对旋律的探讨,对编曲思维的输出。
视奏能力天下第一,能否能轻松搞定即兴?
答:
视奏能力天下第一当然牛!但视奏再强也是照谱弹奏,永远也无法获得真正的音乐编曲思维能力,因为压根就不是一个方向的训练。这些隐性的更多的是创作思维方面的训练,需要基于和声训练的系统方法才能做到。
这里面既有技术训练更有审美经验,与看谱弹奏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无论手指技术多强,也是表达着头脑中的乐思,而乐思来自于谱面也来自于自我就是两码子事了,所以创作思维不训练就始终在两个领域做着两件事,好比书法与写作。都是用笔写字,但一个是以临摹为主的美学表达,另一个是创作为主的思想表达。
弹好琴就行了,要些类似作曲的能力干啥?
答:
钢琴演奏显然不是作曲专业,所以这些隐性能力并不是要把人培养成专业作曲家。但训练这些基本的音乐综合输出能力,的确属于基础音乐教育范畴:参考近年风靡全球的菲伯尔、巴斯蒂安系列,都有重视琴童在创作力方面的训练,可遗憾的是这些教材的精华内容仍然停留在启蒙阶段……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趋势使然,琴童的素质搭建必然是全面的而非极端的(郎朗无可复制),而钢琴教学基础老师的责任,是在任何音乐、乐器的学习,都不应该只停留在乐器本身的发声技能或仅仅是音乐情绪层面,而需要能运用乐器和基本音乐元素来表达音乐思维与音乐本体。何况孩子们动辄几年十几年的时间精力,如果连任何基本的应用能力都没有,灵动手指翻腾的脑袋中其实空空如也,岂不成了一场虚假可笑的全民狂欢,这里就不diss那些类似几年十级的更为荒谬的极端应试教育了……
无论你信不信,只有全面的基础教育才能支持日渐精细化的职业领域和社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