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音乐百科>

音乐大师的教与学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2-18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今天的文章标题,源于我们中国人常讲的成语“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不可分割。可以说,这是一种普世价值,德文中的“教”是lehren,“学”是lernen,二者不仅写法、发音相似,而且词根是相同的。

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的一生是最好的诠释。伯恩斯坦就要过100岁生日了,他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时不时地,人们总要回头看他一眼。每次观看的角度不同,感悟也就不同,毕竟,伯恩斯坦身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细细去看。今天,我们就从“教与学”的视角,去尝试理解伯恩斯坦的一生。

“教”

最早接触伯恩斯坦的教,是他解说贝多芬交响曲的系列视频。虽然每集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他独特的切入视角,以及像他的指挥一样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伯恩斯坦和马克西米利安·谢尔讨论贝多芬第6、7交响曲

接下来真正打动我的,是伯恩斯坦与一支青年乐团排练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现场视频,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到舞台之下的伯恩斯坦,立刻被他的个人魅力折服。

我的感受,就像其中一位青年乐手说的:“他给我的感觉不能用任何语言来形容。”这种难以名状的感觉由何而起呢?仅仅是因为他的指挥风格吗?恐怕不止。还有他对音乐的理解,他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他对音乐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总之,是这个“人”的一切。

▼伯恩斯坦排练《春之祭》片段

伯恩斯坦的后半生致力于教育后进。1951-1956年,伯恩斯坦担任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的音乐教授,教作曲。与此同时,他还是第一个通过电视讲授古典音乐的指挥家。

1954年,伯恩斯坦在美国CBS电视节目Omnibus上举办音乐讲座,一直持续到1958年。古尔德的美国电视首秀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古尔德在节目中演奏巴赫《D小调第一键盘协奏曲》

KeyboardConcertoNo.1inDMinor,BWV.1052:I.Allegroconbrio,GlennGould;ColumbiaSymphonyOrchestra;LeonardBernstein-50Masterworks-GlennGould

伯恩斯坦、古尔德和斯特拉文斯基,1960年。

1958年执掌纽约爱乐乐团之后,伯恩斯坦将纽约爱乐的《年轻人的音乐会》(Young People’s Concerts)搬上电视荧幕,影响力极大。在这里,伯恩斯坦指挥了53场演出,即使1969年卸任纽约爱乐音乐总监之后,仍然担任《年轻人的音乐会》的荣誉指挥,直到1972年。

ConcertoNo.1InDMinor,BWV1052:II.Adagio(PianoVersion),GlennGould;ColumbiaSymphonyOrchestra;LeonardBernstein-Beethoven:ConcertNo.2forPianoandOrchestra,Op.19-Bach:KeyboardConcertoNo.1,BWW1052(OriginalAlbum,1957)

ConcertoNo.1InDMinor,BWV1052:III.Allegro(PianoVersion),GlennGould;ColumbiaSymphonyOrchestra;LeonardBernstein-Beethoven:ConcertNo.2forPianoandOrchestra,Op.19-Bach:KeyboardConcertoNo.1,BWW1052(OriginalAlbum,1957)

伯恩斯坦的余生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举办电视讲座、成立基金会、创办音乐节、培养年轻指挥家和乐团......直到1990年去世。

伯恩斯坦的指挥和教学风格,不仅有他为人熟知的富于激情和感染力的一面——像魔术师一样让把你迅速拉进他的世界,跟着他的节奏——而且还有极其严谨、理性,甚至苛刻的一面。曾经是伯恩斯坦助理指挥的小泽征尔说:“他不会教你怎样指挥,而是让你知道乐谱里有什么,年轻指挥家处理时缺失了什么感觉,就像在一点一点解剖乐谱一样。”

这两种看似截然对立的气质在伯恩斯坦身上同时存在,并且能够统一起来,成就了伯恩斯坦的伟大人格。这种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要说到伯恩斯坦的“学”。

“学”

对伯恩斯坦影响最大的老师有两位,一是弗里兹·莱纳(Fritz Reiner),美籍匈牙利指挥家;一是谢尔盖·库塞维兹基(Serge Koussevitzky),美籍俄罗斯指挥家、作曲家。

1939年,伯恩斯坦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就读于柯蒂斯音乐学院,师承弗里兹·莱纳学习指挥。伯恩斯坦日后提起莱纳,说他是自己最重要的导师之一。

莱纳本人和他的指挥一样一丝不苟

莱纳的指挥风格可谓一板一眼,绝不随意摇晃身体,只用一根指挥棒调动整个交响乐队。而且,他对音乐演出的要求也是出了名的严格,对每一个音都要求极端准确。乐队中有任何一个人奏错了音,都逃不过他的耳朵,他清楚地知道每个人在做什么。

▼莱纳指挥芝加哥爱乐演奏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莱纳一板一眼的指挥风格,还有他手里那根“巨大”的指挥棒

伯恩斯坦在回忆起在柯蒂斯的求学经历时,称那是“一场噩梦”,即便如此,他在莱纳身上学到的对乐谱和乐队全面的掌控能力,对他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据说,莱纳在教学生涯中唯一的“A-grade”,就是给了伯恩斯坦。

1940年,经阿隆·科普兰推荐,伯恩斯坦参加了波士顿交响乐团在坦格伍德(Tanglewood)的夏季音乐节,跟随当时的音乐总监谢尔盖·库塞维兹基学习指挥,地点就在马萨诸塞州的音乐公园Tanglewood。

科普兰、伯恩斯坦和库塞维兹基在Tanglewood,1948年

与莱纳的风格恰成极端,库塞维兹基的指挥和教学充满了灵性、感觉和热情。库塞维兹基本人也是如此,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爱的光芒深深感染了伯恩斯坦。一星期的相处之后,两人便亲如父子。

库塞维兹基和伯恩斯坦手挽着手谢幕,1947年

莱纳给学生们的指挥棒巨长无比,库塞维兹基则正好相反,他让伯恩斯坦用他的那根铅笔长短的迷你指挥棒;莱纳决不允许身体随意晃动,库塞维兹基不仅允许,还琢磨着怎么让它晃动得更好看——他请来舞蹈演员和编舞家给学生们上形体课。于是,学生们对着镜子,做出一连串美丽的指挥动作......

当然,这个不是跟老师学的

“我同时拥有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大师…他们俩完全互补。”伯恩斯坦回忆起那段学习经历时说,“就像《会饮篇》中说的那样:你的一半与那另一半结合,它们共同构成了——爱。”

在遇见莱纳和库塞维兹基之前,伯恩斯坦还认识了一位音乐家。严格意义上说,这个人并不是伯恩斯坦的老师,但他却影响了伯恩斯坦的一生。这个人就是美籍希腊指挥家迪米特里斯·米特罗普洛斯(Dimitris Mitropoulos)。

1957年,伯恩斯坦接替米特罗普洛斯担任纽约爱乐总监,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作曲家

1936年1月,米特罗普洛斯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担任两个星期的客席指挥。当时,伯恩斯坦还是哈佛大学大二的学生,在一次下午茶上认识了米特罗普洛斯,米氏邀请伯恩斯坦出席他跟波士顿乐团的彩排。

彩排过程中,伯恩斯坦发现,米氏从来不用乐谱,因为他把乐谱上所有的数字、符号、字母全都记下来了。而且他总是那么充满热情,从来不用指挥棒,排练时,他会突然冲向中提琴手,抓住他们的肩膀,猛烈地摇晃,以达到他的目的。

这是伯恩斯坦遇见的第一位伟大的指挥家,当时伯恩斯坦初学指挥,信念还不坚定,正是米氏让他见识到了指挥家的魔力。可以想见,在年轻的伯恩斯坦心中,这样一位掌控一切又充满激情的人物有多么了不起。他简直就是莱纳和库塞维兹基的结合体,未来将要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全部指引,此时此刻通过这位指挥家,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伯恩斯坦面前。

对于极具天分又非常敏感的伯恩斯坦来说,这样的震撼无异于醍醐灌顶。“他从来不用指挥棒,所以我在指挥生涯的前15年也不用指挥棒......我永远也忘不了他指挥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我每次指挥这首曲子时,就会想象他是怎么做的;他指挥贝多芬《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时,动用了波士顿乐团的所有弦乐手,我在维也纳乐团的时候也这样做过。”伯恩斯坦说,“他已经融化在我的血液里了,直到今天。”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I.Préludeàlanuit,NewYorkPhilharmonic;LeonardBernstein-Ravel:Boléro,Alboradadelgracioso,LaValseandotherworks

II.Malagueña,NewYorkPhilharmonic;LeonardBernstein-Ravel:Boléro,Alboradadelgracioso,LaValseandotherworks

III.Habanera,NewYorkPhilharmonic;LeonardBernstein-Ravel:Boléro,Alboradadelgracioso,LaValseandotherworks

IV.Feria,NewYorkPhilharmonic;LeonardBernstein-Ravel:Boléro,Alboradadelgracioso,LaValseandotherworks

伯恩斯坦通过他的学,加上自己的天赋和特质,成为了他理想中的米特罗普洛斯——理智和激情、理性和感性、智和爱的统一。

归根

不管是教还是学,Tanglewood对于伯恩斯坦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伯恩斯坦在这里认识了库塞维兹基,成为他音乐道路上的转折点。小泽征尔说:“伯恩斯坦在Tanglewood与库塞维兹基相处的时光简直像个梦。我想,这是他差不多每年都要到Tanglewood教导年轻人,而且在面对青年乐团和指挥家时总是热情满满的原因。”而小泽征尔,曾经也是Tanglewood的学生。

伯恩斯坦和小泽征尔在Tanglewood

1990年夏天,伯恩斯坦仿照Tanglewood模式,在日本札幌创办了太平洋音乐节(Pacific Music Festival),旨在培养年轻音乐家。在开幕致辞中,伯恩斯坦说,他决心把余生仅有的时间奉献给教育事业。尽管那已经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并患有严重的肺病。

Tanglewood给青年伯恩斯坦埋下了种子,以后这颗种子长大结果,他再把果实洒向Tanglewood,洒给全世界的年轻人。

相关文章 推荐

音乐趣图 解锁纸张的魅力
人气:192
音乐百科
音乐趣图 解锁纸张的魅力
“噪音”也可以成为“音乐”吗?
人气:176
音乐百科
“噪音”也可以成为“音乐”吗?
刀郎成了华语乐坛的标杆,又给所有人好好上了一课!
人气:110
音乐百科
刀郎成了华语乐坛的标杆,又给所有人好好上了一课!
傈僳族其布厄简介
人气:178
音乐百科
傈僳族其布厄简介
学音乐,需要专注
人气:87
音乐百科
学音乐,需要专注
听,中国声音
人气:175
音乐百科
听,中国声音
10个孩子学音乐,为什么只有1个孩子能坚持下来?
人气:160
音乐百科
10个孩子学音乐,为什么只有1个孩子能坚持下来?
永恒的灵魂音乐
人气:146
音乐百科
永恒的灵魂音乐
“交响乐团的心脏”弦乐器
人气:77
音乐百科
“交响乐团的心脏”弦乐器
为什么琴童近视发病率高 ?
人气:307
音乐百科
为什么琴童近视发病率高 ?
如何编曲制作音乐 编曲需要哪些乐理知识
人气:100
音乐百科
如何编曲制作音乐 编曲需要哪些乐理知识
好听的音乐,总能为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人气:142
音乐百科
好听的音乐,总能为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大家都在看

练琴需要注意的问题

练琴需要注意的问题

众所周知,练琴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每天练七八小时甚至二十四小时却没什么效果呢?那就很有可能是练琴的方法出了问题。实际上,如果你掌握了科学的练...

音乐百科 124 阅读

那些与动物有关的温暖旋律

那些与动物有关的温暖旋律

那些与动物有关 的温暖旋律 大部分的音乐家都喜爱动物,有的作曲家甚至为自己的宠物写下不朽的动物乐章。音乐是如何表现动物的?是通过描摹它们的神态和声音,还是书写它们的故事? 在音...

音乐百科 202 阅读

[小调向下属调的转调]简介

[小调向下属调的转调]简介

小调向下属小调转调时,常用原调的IV级(等于新调的主和弦)为共同和弦,在它的后面可接新调的下属功能组或属功能组和弦,在转调上非常方便。如下图: 如果用原调的I级、...

音乐百科 133 阅读

女孩从小学习什么乐器好?

女孩从小学习什么乐器好?

孩子特长培养,是每个家庭都不会忽视的教育核心。今年来,孩子特长培养,也分男女了,男孩注重下棋、武术之类,女孩则注重钢琴、古筝等乐器的培养。那么女孩从小学习什...

音乐百科 169 阅读

怎样保持孩子学琴的兴趣?

怎样保持孩子学琴的兴趣?

营造快乐氛围,注重能力培养 循循善诱,互动陪练 因势利导,培养成就感 练习曲目的合理调配 寻找兴趣的添加剂 很多琴童最初都是满怀着兴趣走进艺术殿堂的。但如果选择钢...

音乐百科 182 阅读

世界上最大的乐器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乐器是什么?

本文作者:辰谙 提到体积硕大的乐器,很多同学可能都会联想到低音提琴、竖琴、三角钢琴乃至管风琴等等。 事实上,低音提琴、竖琴等乐器的体积虽然比起小提琴等一个手就能拿起来的乐器...

音乐百科 166 阅读

音乐与电影的完美搭配,创造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

音乐与电影的完美搭配,创造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

电影和音乐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有时候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视听盛宴。音乐可以强化电影的情感,而电影则可以提供音乐所描述的情境。当音乐与电影中的...

音乐百科 91 阅读

古典音乐是融入灵魂之美的艺术,时刻散发着魅力

古典音乐是融入灵魂之美的艺术,时刻散发着魅力

人生就跟音乐一样,充满着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音乐的生命之歌,回归古典,回归人本,以音乐与生命的密切关系,重新思考生命与艺术的真谛与价值。 a小调引子与回旋曲 引子部分是小提...

音乐百科 148 阅读

[多重留音]简介

[多重留音]简介

当两声部或三声部同时运用留音时即可构成多重留音。多重留音可同时级进下行解决,或有的声部下行级进解决、有的声部上行级进解决。如图:...

音乐百科 148 阅读

周易与音乐治疗浅议

周易与音乐治疗浅议

一。音乐治疗的本质和功能 音乐是一种自然悦耳的声音。是带有节奏、韵律、调式、速度、音频等特点的乐音。从自然发出的声音到形成音乐的乐音,从单个的乐音到一曲完整...

音乐百科 214 阅读

古代音乐乐名[万舞]简介

古代音乐乐名[万舞]简介

万舞 先商至周代的一种大规模的乐舞。《墨子非乐》引先王之书:启乃淫佚康乐 万舞翼翼,章闻于天。说夏启过份享乐,演出万舞,舞姿如飞,声振天地。甲骨文: 乎(呼)万...

音乐百科 203 阅读

这些常考的音乐常识你都了解吗?赶紧收藏起来吧

这些常考的音乐常识你都了解吗?赶紧收藏起来吧

在音乐考试中不仅仅是专业展示,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有交谈的机会,如果考官问你一些音乐常识那你一定要知道。 同样很多考级、艺考直接把音乐常识纳入必考题型。那么,今天小安就整理...

音乐百科 203 阅读

练琴,公开场合的演奏,忘谱了怎么办?

练琴,公开场合的演奏,忘谱了怎么办?

答,一个字,编。 编出来的内容,就是即兴演奏,这非常考验学琴者的综合能力。 包括乐器演奏技术、音乐素养的积累、反应速度等。 这一点很类似于于即兴演讲。但我们多半不知道的是,...

音乐百科 206 阅读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创作背景 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

音乐百科 886 阅读

蔡文姬寄情“胡茄十八拍”

蔡文姬寄情“胡茄十八拍”

蔡文姬(公元177年?)名琰,是蔡邕之女。在《蔡琰别传》里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文姬少聪慧秀异,年六岁,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一弦;邕故断弦问之,琰曰:第四弦。文...

音乐百科 14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