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3月21日,保罗·托特里埃出生于巴黎的一个木工家庭。在父母鼓励下,他自幼学习大提琴。12岁时,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Louis Feuillard和Gérard Hekking学习演奏,跟随Jean Gallon学习和声学。他在16岁时演奏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获得音乐学院大提琴比赛的一等奖;17岁时,他举办首次公开演出,由拉穆勒交响乐团协奏,演奏了拉罗的大提琴协奏曲。
1935年,21岁的托特里埃加入蒙特卡洛爱乐乐团,担任大提琴首席,在布鲁诺·沃尔特和托斯卡尼尼指挥棒下演奏。他也担任独奏演奏员,由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本人指挥,演绎了《堂吉诃德》,得到了施特劳斯夫人的称赞。托特里埃一生与这首曲目相伴,多次演出并录制录音。
Paul Tortelier
(1914.3.21-1990.12.18)
演奏贝多芬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1937年,他加入谢尔盖·库塞维茨基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并从1940年起担任大提琴首席。1938年,他在波士顿市政大厅开启了自己的独奏家生涯,由伦纳德·舒尔担任伴奏。1947年,他在英国首次演出,在伦敦的理查·施特劳斯艺术节上再次演奏《堂吉诃德》。指挥他的比彻姆盛赞道“你将在英国收获成功,因为你的音乐太有性格了。”1950年,在以纪念巴赫逝世二百周年为主题的第一届普拉德音乐节上,托特里埃与卡萨尔斯相遇,卡萨尔斯对他的演奏非常赞赏,并将其选作音乐节的首席大提琴演奏员,惺惺相惜,一时传为佳话。一位法国乐评人曾如此评价:“如果卡萨尔斯是朱庇特神,那么托特里埃就是阿波罗神。”托特里埃一直将卡萨尔斯视作对自身影响最大的大提琴家。
在1956至1969年间,托特里埃任巴黎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随后在德国埃森和法国尼斯音乐学院任教。在此期间,杜普蕾曾短暂地向他学琴。他还在六、七十年代间为BBC电视台作了大师班系列讲座,向公众展示他激情四射的演奏法。1975年,他被牛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1980年9月,托特里埃访华,在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并被聘为名誉教授;作为文革后第一位最高级别来华讲学和演出的大师,在当时成为中国音乐界的一桩盛事。中国老一代大提琴家们对托特里埃心存崇敬和感激,因为他作为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在当时殊为不易,也令业内大开眼界。
BBC访谈和大师课
托特里埃颇有个性。他虽是法国人,却督促学生多研究莫扎特、贝多芬等德奥音乐家,因为这些大师的作品更受公众追捧;他虽是天主教徒,却深深被以色列这个新成立的国家所吸引,并携全家在那里居住过近两年时间,并创作了一部“以色列交响曲”。此外,他还创作了两部大提琴与乐队的协奏曲,一套大提琴独奏组曲,和两首大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
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他一生研究的题目,他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这一组曲。他编订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于1966年出版,在速度、句法 、弓法等演奏手法上展示了个人的诠释,并详细标示了乐句的小节划分;在力度方面,他说明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并指出谨慎使用揉弦,避免使用滑音和不必要的放慢速度。他的版本成为后世学习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大提琴演奏者必不可少的教科书。托特里埃的演奏和教学经验 ,都总结在他的著作《我如何演奏如何教学》 以及他的自传《保罗·托特里埃自述》中。
托特里埃的爱好包括骑行和演奏长笛。在晚年,他更多开始扮演指挥的角色(这与罗斯特洛波维奇相似)。另外,很多人误以为折弯的大提琴腿是罗斯特洛波维奇发明,其实这要归功于托特里埃。他的这一发明使大提琴在演奏中的姿态从竖直变得水平,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有助于琴的发音和左手技巧的发挥。
他有两次婚姻,育有一子(后成为指挥家)一女(后成为钢琴家)。他中止了孩子们接受普通学校的教育,让他们专攻音乐。在一次访谈中,当被问及“官方是否会要求你把孩子送回学校学习文化课程”时,他回答“我对官方的意见不感兴趣。我是个独奏家,孩子们也会成为独奏家”;当被追问“如果他们无法学成、出类拔萃,该怎么办”时,他答道:“当你开始想‘万一不成功’的退路时,你已经失败了。”
1990年,76岁高龄的托特里埃在普拉德音乐节(这是他和卡萨尔斯相遇的地方)上一口气将巴赫六首无伴奏组曲演奏完;同年12月,他在上课的时心脏病突发,溘然而逝。他的一生献给大提琴演奏与教学事业,其卓越的技巧、充满感染力和气魄的演奏,明亮甜美而高贵的音色,和控制自如的变化,成为了他最耀眼的标签。他与让德隆、富尼埃、纳瓦拉一道,被人们称为“法兰西大提琴四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