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笛子>笛子百科>

竹笛曲渔家姑娘介绍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1-1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 “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瑰丽多姿,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在“琳轩音乐 赵也教你学乐器系列”竹笛、葫芦丝教材《竹笛 葫芦丝基础器乐学习精编教程》中介绍到,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竹笛曲渔家姑娘介绍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与今天的中国音调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现在的民间乐曲《小白菜》。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横吹类的笛乐器。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中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后笛子与现在类似,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10世纪,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词唱曲的主要乐器,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
  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上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下出音孔:在上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头: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扎线:缠于笛身外面,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镶头: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头。
  品种和规格
  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中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梆笛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分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可
  能是小横吹的遗制。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定调笛
  每支笛子固定一个调,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它适应不同调子乐曲的演奏,最适宜独奏或参加乐队演奏。它给吹奏者带来方便,可以不变指法,只用与乐曲相应的调笛吹奏即可。定调笛在笛身的吹孔与音孔之间,装置铜制插口以调节吹孔与音孔的距离。这种经过改进的定调笛,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通过调节管长来控制音准。定调笛将对中国的竹笛名称统一起积极作用,因为它不再有曲笛、梆笛之分,而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定名,这既符合民间传统演奏习惯,又解决了笛子在调高问题上的混乱,并为记谱和演奏带来很大方便,它完全适用于传统的六孔笛和各种改革笛。
  玉屏笛
  产于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用当地的小水竹制成。笛身呈椭圆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或诗文等图饰,工艺精细。成对的雌雄笛更为著名,雄的笛管稍粗,上面刻有"腾龙";雌的笛管略细,发音明亮,上刻"彩风"。这种龙凤对笛,在工艺上颇具特色。
  短笛
  又叫学生笛,笛身短小,一般无基音孔。分有膜孔和无膜孔两种,练习或合奏用的。
  低音笛
  近年来随着乐器的改进,加之音乐多样的发展。笛子种类也就越来越丰富。例如:低音长管、弯管低音笛等等。第三孔的音高低于b1的称为"低音笛",如:大A调、大G调、大F调、大调、大C调等。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谓:“尺八”。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中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 “猿臂笛”等顾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由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在此不能一一举。
  笛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中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 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演奏家,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滔滔江河,滚滚长江。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再次掘起,更放异彩。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南、北二派笛风均以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笛子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无论从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画, 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1991年朱践耳先生为竹笛和22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交响乐《第四交响曲》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大赛奖,国外赞为“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可见中国竹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能量走向世界。
  吹笛子的姿势,分 立式和坐式两种。 立式(如右图)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重奏、齐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是当身体站定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前、一脚稍后。笛尾向右者,左脚稍前;笛尾向左者,右脚稍前)。一般情况下,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必要时才向左右移位。腰部要直。胸部自然张开。头正。肩平。眼前视。双手举起笛管,两肘自然下垂,将吹孔向上(不要过分里斜或外闪)置于口唇中央处,笛管与双唇平行、与鼻梁垂直,或笛身和头部略向笛尾方向倾斜,笛头稍高于笛尾。
  在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
  坐式上身与立式相同。坐位高低要适当,凳子太高、太低都会妨碍正常呼吸。坐式最好不要架腿,两脚分立才坐得稳定。
  持笛的方向,即向右方还是向左方持笛的问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决定。这对演奏来说毫无妨害。但从笛子改革,从演卖者兼学多种笛,从参加合奏时求得统一等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以向右方持笛为宜。这不是说要把已经习惯于左方持笛的都改过来,而是建议初学者从开始学吹起便形成右方持笛的习惯。本书是按右方持笛讲述,若属左方持笛者,做反向理解。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 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
  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
  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
  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
  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
  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T 或扌)
  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 TK或TTK)
  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吐时需短,急促。
  滑音
  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
  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
  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强音(>;)
  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
  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
  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
  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
  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
  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
  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
  总结
  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相关文章 推荐

竹笛曲渔家姑娘介绍
人气:96
笛子百科
竹笛曲渔家姑娘介绍

大家都在看

笛子练习六大诀窍

笛子练习六大诀窍

(一)决心自讨苦吃 吹笛子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太难不了的事,但是,他和其他各种技术一样,再聪明的人,若不付出辛勤的劳动,不下一番苦功,也难以取得成功的,所谓红梅...

笛子入门 258 阅读

侗族民间竖吹叶子笛简介

侗族民间竖吹叶子笛简介

叶子笛:侗族民间富有特色的竖吹乐器,侗语称纪拔昧(意即叶子笛)或拔锛(即竹叶笛之意)。广泛流行于黔东南的从江、桂北的融水和三江西部的侗族地区。 叶子笛有单管...

笛子百科 124 阅读

中国竹笛演奏家[冯子存]简介

中国竹笛演奏家[冯子存]简介

1940年春节前一天,塞北地区的一个山窝里空前地热闹,半山坡一个矿坑口下面的空地上临时修建了一个舞台,从山外几十里的各村步行的。坐驴车的男女老少一齐奔向这里,他们...

笛子名家 703 阅读

笛子单音E(mi)练习方法

笛子单音E(mi)练习方法

这里所要学习的E(mi),就是简谱中C调的3,它在钢琴键盘上的位置,非常明显在re,2的后面,如图所示...

笛子入门 176 阅读

笛子吐音练习要点

笛子吐音练习要点

吐音一般用于跳跃、活泼、明快的乐曲。吐奏时,将舌尖紧贴上齿龈,形成阻塞,然后让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发出吐的声音。 怎样使每一个吐音都十分清楚呢?除了在吹奏时注...

笛子教程 91 阅读

竹笛吐音循环换气技巧的练习方法

竹笛吐音循环换气技巧的练习方法

吐音循环换气比起长音循环换气来有许多限制。这些限制,除了时间上的以外,主要的就是有它机械式的规律性换气规定在1/4拍位的补字上。在快速的双吐进行中要循环换气,这...

笛子教程 99 阅读

正确吹笛子的方法

正确吹笛子的方法

吹奏笛子,呼吸要比一般频繁,加上初学者往往运气不当或吹奏过久,就会感到头昏。嘴酸是因为吹奏时嘴唇和两颊肌肉伸张收缩活动过多而产生的。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应该注...

笛子教程 174 阅读

笛子简谱全音与半音练习

笛子简谱全音与半音练习

在钢琴的键盘上半音是最小的计量单位: mi-fa是半音 半音与半音相加就叫全音...

笛子入门 196 阅读

笛子基础教程汇总

笛子基础教程汇总

怎样吹响笛子呢? 很简单,只要能吹响笔套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您就已有足够的天份来学笛子了!现在,请先相信自己, 再配合以下说明及方法要领,吹笛是用口将气息吹进...

笛子教程 133 阅读

经典竹笛乐曲《矿工歌》舟波曲

经典竹笛乐曲《矿工歌》舟波曲

经典竹笛乐曲《矿工歌》舟波曲...

笛子曲谱 180 阅读

中国竹笛演奏家[孔建华]简介

中国竹笛演奏家[孔建华]简介

玉笛声声黄鹤归 评著名笛子演奏家孔建华 王同譬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闻笛曲梅花落有感而赋的千古...

笛子名家 204 阅读

竹笛全按作低音3(筒音)教学

竹笛全按作低音3(筒音)教学

全按作低音3(筒音) 膜孔 指孔 低音3 〇 ●●●●●● 低音4 〇 ●●●●●◎ 低音5 〇 ●●●●〇●或●●●●◎〇 低音6 〇 ●●●〇〇〇 低音7 〇 ●●〇〇〇〇 中音1 〇...

笛子指法 346 阅读

竹笛巧练有法技巧

竹笛巧练有法技巧

练习竹笛时有这8种巧妙的方法: 1、蜻蜓点水练颤音。我以前练颤音是让手指在笛眼上不停地打,或均匀地打,经常不着要领。王键的颤音与众不同,快速而有力,打起来嘣嘣地响,富有弹性。...

笛子教程 152 阅读

吹响笛子的方法

吹响笛子的方法

在初学笛子的时候,有的朋友刚拿起笛子马上就能吹响,这是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有些朋友却怎么也吹不响,管子刚学的时候也是吹不响。这里说一些自己的经验,也许对初...

笛子指法 134 阅读

笛子长音的吹奏方法

笛子长音的吹奏方法

长音是吹好竹笛,练习运气的最基本方法,它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天可在吹奏乐曲以前,练习十分钟左右,以达到运用自如...

笛子教程 17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