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阐述一下本文的目的,就是有感于部分同学学了好几年二胡,但是一碰到老师没教过的指法就傻眼,有必要将相关的乐理知识进行阐述,因此本文分两大部分。而2、3自然段是一些比较枯燥的乐理知识,通过阅读这些您能知道什么叫调性、调式;后几段分别表述了线谱和简谱中调性的表示方法,并且将其与二胡相联系,解释了二胡指法的原理。本文是给有一定基础的二胡爱好者看的,因此有一些地方为了便于理解,表述可能不甚严谨,尤其是2、3、4自然段——这些讲的是基本乐理,不懂照样会拉二胡。
其次是阅读本文前的准备,涉及一些初级音乐知识,还要知道“音高由震动频率决定”的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最基本但却容易被忽视的事实:do、re、mi、fa、sol、la、si不是固定的,对于非移调乐器真正音高固定的是C、D、E、F、G、A、B,后者对应着不同的震动频率,而震动频率决定着乐音的高低。明白了这些,再进入正题。
这里所说的调性,其实是大家常说的“调”。经常有人唱歌唱不上去之后会说“调起高了”云云,他所说的那个“调”其实就是指的他演唱时所用的调性。调性=调式+音高,音高大家应该明白怎么回事,听觉感觉就是声音调门的高低,物理解释就是震动频率的大小。
下面,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调式。所谓调式,通俗点说就是一帮高低不同的音以某一个听着给人感觉很稳定的音为主音,围绕着这个主音进行一种有规律的排列。在我国最常见的调式莫过于大小调和我国传统音乐常用的五声调式了。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主音呢?
主音是调式的核心音,通常乐曲的最后一个音都会用这个音结束(仅仅是通常哈!有些乐曲结尾处故意不给听众以结束的感觉,就好像有些小说的结尾一样。),所以你听着某个音在乐曲中反复出现而且常出现在重要的位置上如小节的强拍(大家还记得小学音乐课讲过的强弱次强弱吗?),那么这个音一般就是主音啦!以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就称为调式音阶。
各个调式的音阶排列是不同的,比如用简谱来表示自然大调的音阶排列就是1234567i,因为音高有整音和半音的区别,该调式的音阶排列特点即为第3个音和第4个音为半音关系,第7个音和高了八度的第1个音为半音关系,其他相邻的两个音均为整音关系;自然小调就是67(6和7下面应该带个点……)123456,第2个音与第3个音为半音关系,第5个音和第6个音为半音关系,其余为整音关系。自然大小调是最常用最普遍的两个调式,大家一定要时刻清楚那几个半音关系在哪里。除了这两种调式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调式,如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等等,可以视作是自然大小调的变形,就不多说了。一首乐曲采用何种调式的音阶能直接反映出乐曲的风格,比如自然大调的曲子给人感觉比较明朗开阔;自然小调的则是“婉约派”的,比如好多那种卿卿我我的流行歌曲;而日本许多传统音乐的音阶排列方式是和声小调。
好了,明确了调式的概念,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调性。上面说了,调性就是调式+音高。经常说某某什么什么调,某某是个英文字母,指明了主音是什么;什么什么调则指明了该调性的音阶排列方式。比如说C自然大调,C说明了主音在哪,而大调说明本曲采用的是自然大调的调式音阶1234567i排列。该音阶排列的主音为C,第二个音就是D,第三个是E,以此类推。
明白了上面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之后,说一下调性是如何在谱面反映出来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谱面只能反映出音高,具体为何种调式,需要通过对乐谱进行分析才能知道。最简单的分析方法莫过于找主音,听感觉了。如果找到的主音是1,那么就是大调式;如果主音是6,那就是小调式;再具体的细分没太大用处就不说了。
下面谈谈音高的确定。如果是五线谱,那么在谱号之后会有调号,就是一大堆的升号或者一大堆的降号(也可能一个没有)。以高音谱号为例(就是瞅着最复杂的那个谱号),对于非移调乐器的曲谱——比如钢琴啦,小提琴啦,双簧管啦等乐器的曲谱,当然二胡也算,不过在国内目前二胡谱还是简谱居多——五线谱的下加一线为中音C,它对应着256Hz的震动频率。如果一份谱子的调号是一个升降号都没有,那么就代表本曲为C大调或者是a小调。如果有一个升号,且该升号被放在第五线上,乐曲的主音也变成了G音,那么该曲子就是G大调了。不同升降号的数量对应着不同的调式,因为民族音乐常用简谱,大家对这些了解多了也没有太大用处,因此就不再罗嗦了,直接说说我们常用的简谱是如何表示调性音高的。
每当我们拿过来一份完整的谱子,左上角一定有个“1=X”的符号,该符号就是告诉我们本曲采用何种调性的,但是仅仅能告诉我们这些而已,不能区分出是大调还是小调等更具体的划分。一般的朋友们通常都是依据此采用何种指法,比如说标着1=D,那么就1 5弦,标着1=C,就是2 6弦等等。可能很多人学琴都是死记硬背的这套指法,反正笔者小时候就是这样,虽然乐理学了一大堆,但是都是五线谱的,很少往简谱上靠。但是当见到《二泉映月》这样的曲子时问题就出来了,因为该曲子标的明明是1=G,但我们在演奏的时候用的是1 5弦!这就逼迫我们去思考,为什么通常D调就是1 5弦,G调就是5 2弦了。通过上面的啰嗦,大家应该知道,各种调性决定了一首乐曲的音高,我们的二胡弦是可以调音高的。那么我们的二胡是怎样定弦的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里弦定为中音D,外弦定为中音A,也就是说,两根弦的震动频率确定下来了,即音高被固定(这点不明白的去学学初中物理的声学部分)。假如谱面标有1=D,代表以D这个音当1,而我们的二胡里弦定弦就是定为D,自然里弦就是1啦。当D做1时,DEFGA,12345,A就是5,所以外弦就是5了——这样,当1=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D调的时候,我们的二胡为1 5弦。同样我们在看看别的调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随便举个例子,比如1=A。这是A调,也就是说一A这个音当做我们的1,恰好我们的二胡外弦就是定为A,所以外弦当1。DEFGA,45671,D这个音是4,所以里弦做4,这样A调就是4 1弦的指法啦!明白了这些,当我们在碰到新的调的时候,比如1=B,我们也能明白我们的二胡空弦是什么音了,就拿1=B为例子,以B这个音高作为1,而我们二胡的里弦是D,BCD,123,所以里弦是3;外弦定弦是A,AB,7i,所以外弦是7——这样,当1=B时,我们采用的是37弦(很不常见的哦)。那为什么《二泉映月》的指法那么特殊呢?这是因为理论上在演奏该曲时,我们二胡的定弦要改变,里弦定为低音的G,外弦定为中音的D,这样我们再按照上面所说的一算,应该是1 5弦了吧。
知道了空弦代表什么音,自然就可以推导出其他音的位置了。音高有整音和半音的区别,3和4之间、7和i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余为整音关系。而对于固定音高的C、D、E、F、G、A、B,E和F之间、A和B之间为半音,其余为整音。据此我们来推算一下1=D的一把位指法。当1=D时,里弦做1,2这个音和1是整音关系,因此在我们的一指和千金之间留了很大的距离;3和2也是整音关系,所以我们的二指与一指之间也留了很大的距离;关键的时刻来啦:4和3的关系是半音,所以我们的指法为三指与四指几乎挨着;外弦与里弦是一个道理。当自己的几个手指头都用完了,我们就进行换把。不过要注意,把位向下进行的时候,根据声学的震动原理和音高的规定,在构成一个整音或半音的时候,演奏的指距会变得越来越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演奏四、五把位的时候经常需要“让指”,就是说一个整音距离已经近到一定程度了。同样道理适用于其他调性,比如1=G时,里弦一把位的手指摆放方式与D相同,但是在演奏外弦音阶的时候,二指与一指挨着而非三指,乃是因为3和4为半音关系,4和5为整音关系。如果仍然要二指与三指挨着演奏,那么拉出的将是升4——因为升4和3是整音关系,和5是半音关系。
掌握了上面所说的,我们就能够离开老师和书本,自学各种指法了。下面我们用上面所说的理论进行一次推导。日本的二胡曲《风居住的街道》中间和结尾有好长的一段是降D调的,没有哪个老师会教学生这套指法。但是看了上面我啰嗦的这些,相信大家应该能够自己推导出各个音高的准确位置了吧!降D和D是半音关系,所以如果降D做1,那么D是什么?对,降2(说成是升1也可以)。那么外弦呢?一推算,哦,降6。然后往下推其他音的位置吧。里弦空弦为降2了,那么一指位置摆放在略为靠近千金的位置就能演奏出2了(其实这个距离就是当我们拉F调时3和4的距离,为什么呢?因为降2跟2与3跟4一样,都是半音关系啊),然后留一大距离,二指按3,三指和二指挨着演奏4,同样道理适用外弦,继续往下推,就能知道高音的位置了。依据已知的位置,参考其他调自己熟悉的指法,给新的调式编配一套自己拉着习惯的指法就可以了。怎么样?搞定了吧,非常简单!
其实其他乐器的道理是一样的,聊举琵琶为例。琵琶定弦是AEDA,如果是D调的话,那么就是说四弦为5,三弦为2,二弦为1,一弦为5。然后每一个品格为一个半音关系,据此就可以确定出所有音的位置啦!
乐理并不复杂,而了解一些乐理对于乐器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身边好多朋友乐器演奏得非常棒,但是对乐理却一窍不通,一面对五线谱就傻眼,不用说用线谱演奏了,就是将其译为简谱都不会。想来民乐教学中时常忽视乐理教学(我在这里说的主要是指西洋的音乐理论,因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一是好多略显过时不甚实用,二则精华的东西太高深了……),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多找些基本乐理的书看看,力争让我们的民族音乐与国际接轨,将我们的传统雅韵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