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乐队中,高胡按实际音高记谱,定弦比二胡高纯五度或纯四度,即定弦为a(1)、e(2)或g(1)、d(2)。常用音域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发音紧张、尖锐,不宜多用。在常用音域范围,其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并经常与二胡构成八度奏。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统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胡的产生,和中国民间乐种广东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同广东地区的粤剧有密切联系,曾作为粤剧伴奏的主奏乐器,因此,高胡也常被称为“粤胡”。
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高胡的构造、制作和用料与二胡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是琴筒较细。由于高胡在二十世纪才刚刚诞生,因此,乐器制作家们在改造高胡的时候便少有顾虑和束缚。有的乐器制作家把早期高胡的圆形琴筒改为扁圆形状,使音量加大;有的乐器制作家还把两根弦的高胡改为三根弦,使乐器的音域向下扩展了五度。
高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因此高胡的构造、制作以及用料都与二胡基本胡同。它的琴筒比二胡小,定音比二胡高四至五度,所以叫它高胡。外弦用钢丝弦,内弦用钢丝缠弦(也有用丝弦的)。拉时两腿夹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减少沙音。音色清脆、嘹亮。高胡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民族乐队中的高音拉弦乐器。它用于合奏、伴奏和独奏。 但是,高胡与二胡在形制上还是有所区别是的:高胡琴筒比较细,形状是圆形的,有别于二胡的六边形,琴筒的后口不像二胡那样开有各种式样的音窗。由于高胡产生的时代很晚,因此,吕文成之后的乐器制作家们在改造高胡的时候便少有顾虑和束缚。
比如,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时候,有的乐器制作家根据椭圆形扬声器的声学原理,又把早期高胡的圆形琴筒改为扁圆形状,使乐器共鸣频率范围加宽、音量加大。另外,这种新型高胡的琴弦也比以前粗了,琴杆也由圆形杆改为椭圆形的扁杆。与此同时,有的乐器制作家还制作出一种三根弦的高胡,这种高胡的琴筒前口呈扁八方形,后口为正八方形,琴筒内装有喉管和立体音窗,新增设的低音弦使乐器的音域向下扩展了五度。总而言之,高胡具有音色清脆,低音区圆润和高音区明亮的特点,它就像女声四重唱中的女高音一样,在乐队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都给高胡配备相当重要的席位。另外,由于高胡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因此,它在乐队中经常以华彩的方式给乐曲的主旋律作伴奏,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 高胡的定弦一般比二胡高一个纯五度或纯四度,音域是(a——e4)或(g1—— d4)。
高胡的定弦一般比二胡高一个纯五度或纯四度,常定为 ( a1、e2)或(g1、d2),它在乐队中常用的音域是(a——e4)或(g1—— d4),在合奏时,最好不超过这个高度。独奏时,可再高五度或更高一些,但过高的话则发音紧张尖锐。
高胡音色清脆,低音区圆润、高音区明亮,是演奏广东音乐、潮州音乐粤剧和潮剧的主要乐器,民族管弦乐队里一般有6个席位,除担任主要曲调的演奏外,还经常用来独奏。拉奏高胡时,两腿夹住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减少沙音。
高胡适于演奏抒情华丽的旋律,在乐队中,常以华彩的方法把原曲调按情感需要加以装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高胡的主要演奏技巧右手弓法多奏分弓,快速弓法用得较多,奏强拍时,多用推弓。左手指法主要有各种滑音和旋律中自由的垫指加花,广东音乐传统奏法,左手不用猱弦,而用压按弦和空弦震音。
在演奏高胡时,演奏者两腿加紧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减少噪音。高胡的音色清脆、嘹亮,原是用来伴奏广东戏剧和演奏广东小曲的,也用于合奏、独奏。在现代大型民乐队中,高胡多作为高音乐器。
演奏时,一般多用双膝夹持琴筒,以利于消除杂音。如果在琴码下方安装竹质音罩,罩内放置厚呢料类的“控制垫”,再在后口下方约三分之一处加装一软质木块,也能获得良好的音质。高胡擅长演奏抒情、活泼、华丽的曲调。是演奏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伴奏粤剧、潮剧的主要乐器。在民族乐队中属高音拉弦乐器,尤宜于演奏装饰性的华彩乐段。近代创作的独奏曲有《双声恨》 、《雨打芭蕉》、《鸟投林》、 《平湖秋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的独奏曲有《珠江之恋》、《夕愿》、《故乡情景》、《春到田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