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歌剧
——《罗恩格林》
《罗恩格林》是瓦格纳告别浪漫主义的一部歌剧,由于是童话歌剧,很容易引人共鸣。瓦格纳所独创的“乐剧”形式在《罗恩格林》中已经确立。
作品运用了很多主导动机,比如“圣杯动机”、“禁问动机”等,在音乐架构上带有音乐和诗歌的双重意义。
管弦乐的规模变得更庞大,其中特别增强了管乐配置,借以产生更丰富、更华丽壮观的音响效果,使整个歌剧成为一首流动不断的音乐。歌剧于1850年8月28日在魏玛的大公爵宫廷剧院首演,由李斯特指挥。
歌剧情节
第一幕
——公主梦中所见的
天鹅骑士现身
在10世纪前叶的布拉班特,日耳曼王来到安特卫普城,他召集部下准备抗击匈牙利人的入侵。
瓦格纳用辉煌宏大的音乐描绘王国上下齐心抗敌的信心。同时,在歌唱声中,引出一个令人费解的离奇故事。泰拉蒙伯爵提出要审判布拉班特公爵的遗女埃尔莎公主,控告她谋害了自己的胞弟戈特弗里德王子,并与情人幽会。
埃尔莎否认控罪,认为这只有天庭可定夺。
埃尔莎先前曾经梦到,上帝会派遣使者来保护她。当她向日耳曼王诉说了这个梦之后,使者呼唤天庭,此时果然出现了一位骑士。他站在一艘由天鹅拉着的小船上徐徐前来。
船上迎风站立着一位身穿金铠甲的骑士,即主人公罗恩格林。于是在日耳曼王发号施令,让天鹅骑士与泰拉蒙伯爵决斗。天鹅骑士以不费吹灰之力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埃尔莎向罗恩格林表白心意,在日耳曼王的见证下,二人约定婚期。
天鹅骑士接受了公主的表白,但他有言在先,如果成为埃尔莎的夫君,她必须许诺,永远都不能问骑士从哪来,也永远不能问他的名字和来历。公主爽快应允。
第二幕
——巫婆奥尔特鲁德呼唤
“早已经消失的众神”
泰拉蒙伯爵夫人奥尔图德告诉被打败的丈夫,决斗并不公平,罗恩格林只是靠幻术取胜。同时她还断言,只要罗恩格林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受到攻击,幻术就会消失。
同时奥尔图德在婚礼上遇到埃尔莎时显得很内疚。可埃尔莎并不记仇,一心要和奥图尔德冰释前嫌。
在一次私底下的谈话中,奥图尔德别有用心暗示埃尔莎,罗恩格林不说自己的名字,肯定有鬼。埃尔莎努力驱除头脑中的疑虑,但是显然未能完全释怀。
第三幕
——埃尔莎和罗恩格林成婚
“婚礼合唱”如天使一样,将人们带进圣洁的仙境,然而,埃尔莎公主完全听信奥尔图德的话,她想拥抱自己的爱人,可是最后又一把推开他,完全违反契约精神,三重拷问爱人:告诉我,你的名字!你从哪儿来?你到底是谁?问题一旦提出,即毁了两个人一生唯一的爱情,所有的幸福都终将付之东流。
罗恩格林非常遗憾。这时,泰拉蒙冲进了房间,罗恩格林和他展开了第二次对决,并把他刺死了。罗恩格林不得不在国王面前说出了有关圣杯的故事,自己的名字和来历,他已不能随国王前去打仗,也不会留在布拉班特。
罗恩格林对埃尔莎说,其实她只要一年之内不提出破约之问,他们两人是可以永远在一起的,而弟弟高特菲也会回来。埃尔莎的央求,国王的诚邀都没能使罗恩格林留下。
此时,天鹅又出现了,突然奥尔图德大声欢呼起来,她认出那天鹅就是高特菲,是她曾经施展魔法,把高特菲变成了一只天鹅。
罗恩格林通过祷求,将禁锢高特菲的魔法解除了,而罗恩格林的小舟也随即由一只鸽子牵引离开。巫婆奥尔图德看到大势已去,魔法失灵,表明她的势力宣告结束,一去不返,她尖叫一声倒地身亡。而埃尔莎则因为伤心过度,魂归天国。
音乐此时转到大调式,暗示罗恩格林和埃尔莎在天国亦将重逢。整部歌剧最后在“圣杯动机”所形成的高潮中结束。
《罗恩格林》的第一、三幕前奏曲是流传甚广的名曲。第一幕的前奏曲以神秘的“圣杯动机”为中心展开,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用极为清纯庄严的手法描绘远方的圣杯格拉尔圣域。
李斯特形容它是发生在:“被彩虹所照的浅蓝波涛中”,是瓦格纳众多序曲或前奏曲中音响最浪漫、最甜美的。
第三幕前奏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音乐,在音乐会上,婚礼上都经常单独演奏,以木管、铜管和大镲等音响烘托渲染婚礼的盛大场景。但即使在这喜庆庄严时刻,那个隐含矛盾的“禁问的动机”在前奏曲出现,使人感受到一丝忧虑。
《罗恩格林》著名的乐曲还包括《微风之歌》、《婚礼大合唱》、《报出姓名之歌》以及《和天鹅告别之歌》等等,成为瓦格纳此类作品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