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名家>

古琴大师《张友》简介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6-0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古琴演奏家张友概述:

  张友,号南琴先生,著名古琴演奏家,琴学专栏作家,印心琴院院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当代文人琴代表性人物,【南琴】创始人。

  个人经历:

  在2005年初,年仅二十出头的张友先生已是诸多知名杂志的专栏作家,而此时,张友仍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深研古琴,自小学习古琴的张友,在音乐学院就读时期,便已在古琴上颇有造诣,并已在校内外已成为知名的古琴专业佼佼者,

  从2006至今,已在广州、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举办数场古琴专场音乐会,并引起热烈反响和获得广泛好评。

古琴大师《张友》简介

  2009年还曾到韩国首尔市举办古琴专场音乐会。因为兼具音乐学院学院派的专业素养,同时又有着文化作家的特质,张友的琴风被业内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一股潮流,既沿袭了学院派的专业和厚度,又保留了文化人的浪漫与纯粹,其琴风融各流派之精髓,并兼具吴声、楚声之韵,树立了独树一帜的新文人琴之旗帜。

  在当代,像张友这样兼具古琴演奏家和文化人身份的,在中国算是首例,被古琴界称为在21世纪开创了文人琴的先河,树立了别具一格的当代新文人琴,为古琴传承之正本清源,做出了表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人精神当为琴之魂,张友大力提倡文人琴的复兴,并认为艺人琴和文人琴“是一不是二”。

  张友先生多次受邀前往德国、韩国、斯里兰卡等各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努力推广古琴文化及倡导的“南琴”的理念。同时也应成都市政府外事办邀请参与了“成都·以色列周”四川音乐学院大师教学班及“香格里拉之夜”演出等艺术交流活动。其艺术论著更获诸多权威媒体刊载,曾担任多家艺术、文化类杂志主编。

  代表曲目

  《潇湘水云》、《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流水》、《广陵散》、《渔樵问答》、《欸乃》、《神人畅》、《阳关三叠》、《关山月》、《醉渔唱晚》、《酒狂》、《幽兰》等。

  媒体采访:

  如果说宋徽宗此生犯下的最大错误,那就是不该身在帝王家。

  他是那样的才情纵横——《大观》论茶,瘦金造字,天青做盏,连操缦入画,都甘愿仅仅做一位单纯的琴者角色,郑重地,为他所认可的知己之士抚清音入耳。《听琴图》,在流芳百世后,依旧是文人品格存留世间的最好范本。

  由宋传习至晚明,文人之风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听琴,焚香,点茶,挂画。如今看似的高远与奢享,不过是当时文人们生活中的平常为之。

  是什么,遥远了我们本该继承的风骨与气度?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古琴家张友一直在寻找。漫漫二十余载的琴路还不够,也许,他会为此问寻整整一生。

  在张友学琴的当初,古琴还不如当下以“新美学时尚”的名义被普及,所在的城市良师难寻,少年时代的张友就常常孤身一人,拜会蜀派古琴名家门下。在学琴路上因缘际会,又得到浙派与广陵派名家的传承。尔后,属于张氏的琴学风格,逐步成就。除了是琴家,他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人。

  “像活在现代的古代人”,张门的学生常常这样打趣自己的老师。但门生们对他的敬重与认可,也许恰恰正因为此——他固执的因循着古礼,“实在弄不懂,当有想学琴的人第一个问题竟然是,教几节课能弹曲子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扎实的基本功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古琴独特深远的文化与传韵,不是几节课就能学到的。它需要一颗耐心,更需要一颗尊重与谦卑的心。”对当下速成培训式的古琴教学不置与否,他坚持一对一“传承式”的教授,门生的“心”是否与琴共鸣,才是他最看重的。

  注重心之共鸣,是中国式文人的执念。竹林七贤的浪漫坦然与世俗观念无关,《听琴图》所传递的美感毫不受身份地位的影响,幽居园林的明代玩家文震亨闲卧竹塌胜过端坐朝堂的满足。他们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用以证言文人的傲骨与品位。这一缕血脉被七弦清音所保留,被古琴家张友所拨响。

  宋明的文人画被称作“南画”,张友将自己的文人琴与思想与多年形成的教学体系称为【南琴】。张友作为中生代琴家代表性人物,决定另辟蹊径,将所传承的古琴文化精髓开宗研习。

  “我想通过【南琴】的传播与普及,让更多当代喜欢古琴的人,真正理解中国文人的弦外之音。无论他们喜欢古琴的初衷是因为醉心文化还是追崇美学时尚,都有触碰古琴真意的权利。这些古曲背后的故事与精神,才是最迷人的”。【南琴】的提出与推行,是当下古琴领域中的一个全新概念,前路慢慢,但有着学生与有识之士的助力,张友行不止步。

  关于【南琴】的思想文化体系,张友释之有道——

  琴心傲骨

  【南琴】的初心,脱胎自中国文人的进退傲骨。张友告诉我们,不比现代古琴制作中启用钢弦,琴音相对宏亮;古人的琴大多以蚕丝做弦,想拨弹出“金石之音”是非常难得的。正因难得,所以精心敬重为之。一把七弦琴,天地为轴,龙凤作响,包罗五行大义。它可承纳山河之音,更能将文人之心传神表达。张友尤为喜弹《平沙落雁》与《梅花三弄》,曲目所蕴含的文心傲骨与坦荡气度,是他的信仰所在。“记住这些难得的心境与傲然风骨,这是我们拨动琴弦的初衷”,在每一位门生的首堂课,张友都作如是说。

  琴意清濯

  琴自上古传衍而来,哪怕它不做声响,也蕴含着千年的智慧。在时光的长河里,它被无数双清亮的眼所珍视,无数双清瘦的手所抚响。它的音律,伴随着阮籍的长啸,东坡的徐行,以及无数文人雅士的唱吟坐卧,汇聚成濯世的清流,穿越时空流淌进我们的内心。秉持【南琴】的清濯本意,张友明心而为,每一次的传习讲授或公开演出,他都精心准备。无论听者是谁,“古琴的真与雅,会给每一个人不一样的感受。每一种感受都值得被尊重。大道清音,本来就流淌在世人心里。”

  琴风颂雅

  作为中国文人生活四艺之首,古琴之雅毋庸置疑。“中国有那么多种传统乐器,惟有古琴以寥寥七弦,可拟山川、河流、虫鸣、花落之音。它的雅不仅仅在人间,更在世外”。张友将多年对于古琴的理解融入教学与生活之中,抚动文人琴,沏盏文人茶,心情畅意的时候,张友的门生们还会听到老师吟唱梵呗。对于生活细节之美的坚持,亦是对古琴另一种敬意的表达。

  “古琴就像一个原点,发散出种种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将其中任何一种放在当代,都会让人们惊艳和推崇。”从琴中延伸至生活各处的雅意,被张友表述在自己所举办的雅集里。这些雅集或有针对性,或者是公开举行。以此为媒介,近年来张友将对古琴之雅的理解进一步升华——在他的音乐雅集上,他尝试进行着古今中西的跨界嫁接。古琴、梵呗、钢琴、小提琴、插花、点茶,和谐相汇,观者感动有之,惊叹有之。在张友看来,“旋律之美无处不在,每一刻都是如此风雅悦心”。

  雅的存在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古琴之音可承天地古今,抚琴人的心更应宽广。在深邃的心土之上,才能生长出最美好雅致的精神。

  琴韵恣放

  “文人相轻?我并不这么认为。”对于传统文人精神的解读,张友有自己的看法。“中国文人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个群体。他们虽然心有傲骨,但行为坦荡,自信从容。他们拥有时恣意享受,失去时进退有度,懂得放下是中国文人很重要的尊贵品格。”

  在张友看来,“恣”与“放”的文人品质也是【南琴】所传承的精髓所在。张门的学生所习教材,是张友结合古今名家所长,再依据多年经验自己打谱的教材。这些“独门教材”在强调扎实的基本功之外,更注重神韵、心性的表达。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张友因材施教,“释放习琴者的内心,当心与琴共鸣,哪怕是一段练习曲也可以很动人。”

  不仅仅是教材,因为身怀古琴传统三大派系所学,张友各取其长,对名曲进行了自我诠释与改编。张氏风格的《平沙落雁》与《流水》,每每聆听,都能让人念念不忘。

  “对古琴的传承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在尊重正道传统的前提下,发散出更适合当代人听的曲目,我觉得是时代所需。在当下的环境中,人们认可了古琴的风雅,并将对其的复兴看做是一种生活时尚。这是好事,但如何在洪流中保持传承的清净初心,是我们必须去思考的。能够专心弹琴,是我的福分;去传承古琴,也是我的责任。”

  有一些路,总要有人坚持去走。有一些精神,总要有人矢志不移。有一些壁垒,总要有人去破。【南琴】概念的横空出世,不知道会给当下古琴界带来怎样的回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古琴家张友多年的积淀与选择。在他坚定前行的路上,新旧理念不断交汇碰撞。当一切回归最初,当时光再次荏苒千年,也许【南琴】的风骨与气度,会成为后来人关于琴学思想发散的某一个原点,在岁月长河中生根发芽,再次发出金石回响。

相关文章 推荐

古琴的三层境界
人气:134
古琴教程
古琴的三层境界
古琴鉴藏要领
人气:118
古琴百科
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人气:220
古琴曲谱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人气:428
古琴赏析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人气:184
古琴教程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人气:214
古琴教程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人气:141
古琴百科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人气:253
古琴曲谱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人气:433
古琴曲谱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人气:157
古琴百科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人气:281
古琴曲谱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人气:185
古琴演奏视频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大家都在看

当代古琴人物《陈熙埕》介绍

当代古琴人物《陈熙埕》介绍

陈熙埕,杭州人,现代虞山吴门女琴家。 陈熙埕早年随管平湖学琴,后考入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 师从虞山吴门创始人吴景略,毕业后回到杭州, 在浙江省歌舞团任...

古琴名家 122 阅读

当代古琴人物《朱晞》介绍

当代古琴人物《朱晞》介绍

朱晞(公元 1964 年 ),娄东太仓人,原籍昆山周庄,现代虞山派琴家。 朱晞幼喜琴棋书画,公元 1979 年,随父迁居常熟后师从虞山派翁瘦苍学琴,并曾受学于吴景略,后又师从...

古琴名家 265 阅读

当代古琴人物《老桐》介绍

当代古琴人物《老桐》介绍

老桐原名吕建福,号老桐,现代吴门琴家。 老桐为南京金陵刻经处副主任。其琴启蒙于金陵派刘正春,师从于吴门吴兆奇,琴风淡泊含蓄。他的琴著主要有《琴道问答》、《琴...

古琴名家 154 阅读

当代古琴人物《李村》介绍

当代古琴人物《李村》介绍

李村,西安人,原籍河北宛平,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李村为泛川琴家李明忠之女,自幼随李明忠学琴及诗词书画,公元 1986 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主修古琴、作曲, 1997 于...

古琴名家 423 阅读

古琴名家《师旷》介绍

古琴名家《师旷》介绍

文/宋大年 师旷,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晋国大夫,是春秋时期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乐师。师旷博学多才,精通音乐,尤善弹琴。据传,著名的琴曲《阳春》、《白雪》等即是他...

古琴名家 1037 阅读

当代古琴人物《任静》介绍

当代古琴人物《任静》介绍

任静, 祖籍洛阳,现代女琴家,公元 2000 年随闽派琴家陈长林学琴,后担任陈长林中关村古琴艺术班助教, 2004 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古琴演奏专业深造,师从吴文光,学习研究...

古琴名家 243 阅读

当代古琴人物《刘善教》介绍

当代古琴人物《刘善教》介绍

刘善教(公元 1949 年 ), 江苏盐城人,现代梅庵派琴家。 刘善教是梅庵派名家刘景韶之子,是刘景韶梅庵琴学的继承人,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江...

古琴名家 185 阅读

当代古琴大师《杨荫浏》介绍

当代古琴大师《杨荫浏》介绍

杨荫浏(公元 1899 年公元 1984 年) 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无锡人,现代音乐家和音乐史学家。 杨荫浏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校期间即任该校国乐会会长。他可以演...

古琴名家 86 阅读

当代古琴人物《李祥霆》介绍

当代古琴人物《李祥霆》介绍

李祥霆(公元 1940 年 ), 满族,吉林省辽源市人,祖籍辽宁岫岩,现代琴家。 李祥霆出生于中医家庭,自幼对传统艺术颇为偏爱,曾学习吹箫、古典诗词及水墨画;后因从广播...

古琴名家 274 阅读

当代古琴大师《陈阅聪》介绍

当代古琴大师《陈阅聪》介绍

陈阅聪(公元 1917 年公元 2008 年), 北京人,祖籍河南灵宝县,现代诸城派琴家。 陈阅聪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应化系,历任东北大学教授、冶金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高级...

古琴名家 218 阅读

古琴名家《喻绍泽》介绍

古琴名家《喻绍泽》介绍

蜀派古琴教育家、演奏家喻绍泽 喻绍泽(1903年1988年)字润,190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殷实人家。近现代杰出的蜀派古琴教育家、演奏家。 喻绍泽八岁入私塾,十七岁考入省立外...

古琴名家 200 阅读

当代古琴人物《乐瑛》介绍

当代古琴人物《乐瑛》介绍

乐瑛(1904?),女,北京人,其父系清末京城名药店乐家老铺的主人。乐瑛为极少数的女琴家之一,然其难得之处不在此,而在其琴艺特色之鲜明与清刚。其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

古琴名家 266 阅读

古琴名家《孔子》简介

古琴名家《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①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

古琴名家 183 阅读

当代古琴名家《梁球》档案

当代古琴名家《梁球》档案

梁球,广东佛山人,现代岭南派琴家。 梁球的曾祖为南洋富商,后定居佛山,家好古琴,以琴为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梁氏以农耕养鱼为业。 梁球继承了家学,并师从净...

古琴名家 364 阅读

当代古琴大师《叶名珮》介绍

当代古琴大师《叶名珮》介绍

叶名珮(公元 1929 年 ),浙江温州人,现代女琴家。 叶名珮少年在上海生活,即已开始学琴,后师从张子谦、李明德,以后又去杭州随徐元白学琴。后定居苏州。 公元 1986 年,...

古琴名家 9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