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帝王多好古琴,视其为华夏正统而加以提倡,正统治阶级对于古琴音乐的重视,因而古琴成为了国乐之首。
嗜琴的皇帝们
- 宋太宗赵匡义
宋太宗因为喜爱古琴,所以学习周文王和周武王给古琴增弦——“增作九弦琴“; 但是又因为不切合实际,而遭到朱文济的反对,也不为琴界所接受,因此九弦琴也未流传下来。
1964年12月,我们小分队在滇西北找矿。小分队一共8人,其中4名警卫战士每人配备一支冲锋枪。一天,出发前,一位纳西族老乡搭我们的车去维西。那天路上积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一段就会被雪坞住。我们不得不经常下来推车。就在我们又一次下车推车的时候,一群褐黄色的东西慢慢向我们靠近。我们正惊疑、猜测时,纳西族老乡急喊:“快、快赶紧上车,是一群狼。”司机小王赶紧发动车,加大油门……但是很不幸,车轮只是在原地空转,根本无法前进。这时狼群已靠近汽车……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只狼,个个都象小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战士小吴抄起冲锋枪,纳西族老乡一手夺下小吴的抢。比较沉着地高声道:“不能开枪,枪一响,它们或钻到车底下或钻进树林,狼群会把车胎咬坏,把我们围起来,然后狼会嚎叫召集来更多的狼和我们拼命。”他接着说:“狼饿疯了,它们是在找吃的,车上可有吃的?”我们几乎同声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给它们吃。”老乡像是下达命令。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紧张,大脑似乎已经不会思考问题。听老乡这样说,我们毫不犹豫,七手八脚把从丽江买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干巴往下丢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红了,兴奋地大吼着扑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着,刚丢下去的东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乡继续命令道:“再丢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约50斤肉品又飞出了后车门,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又被8只狼分食的干干净净。吃完后8只狼整齐地坐下,盯着后车门。这时,我们几人各个屏气息声,紧张的手心里都是冷汗,甚至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令我们从狼群中突围出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又发话道:“还有吗?一点不留地丢下,想保命就别心疼这些东西了!”此时,除了紧张、害怕还有羞愤……!作为战士,我们是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物资的,哪怕牺牲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车被坞到雪地里出不来,只能被困在车里。我们的子弹是极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唤来,我们会更加束手无策。我们几人相互看了一眼,迟疑片刻,谁也没有说什么,忍痛将车上所有的肉品,还有十几包饼干全都甩下车去!8只狼又是一顿大嚼。吃完了肉,它们还试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几包饼干,但没有吃。这时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经滚圆,先前暴戾凶恶的目光变得温顺。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其余7只狼没动。片刻,那只狼带着狼群朝树林钻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8只狼钻出松林,嘴里叼着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树枝帮我们垫起轮胎,让我们的车开出雪窝。我激动地大笑起来……哈……哈……刚笑了两声,另外一个战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这突兀的笑声惊毛了狼。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但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我眼里滚动着泪花,大呼小王:“狼帮我们扒雪呢,赶快发动车,”车启动了,但是没走两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先往车轮下垫树枝,然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来次。最后一次,汽车顺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这时,8只狼在车后一字排开坐着,其中一只比其他7只狼稍稍向前。老乡说:“靠前面的那只是头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们激动极了,一起给狼鼓掌,并用力地向它们挥手致意。但是这8只可爱的狼对我们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们,然后,头狼在前,其余随后,缓缓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连凶猛的狼都懂得报恩,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身?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我们是不是应当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因喜爱古琴,利用自己皇权“搜罗南北名琴绝品”,并专门设有“万琴堂”来贮藏这些名琴。 其中他最喜爱的便是“春雷”琴,是唐代名匠雷威所作。
宋代仕风与古琴美学
宋人热爱古琴,加之文化繁盛,因此诞生了第一部《琴史》,作者为朱长文,收录先秦至宋初琴人156人,至今还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 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在《琴史》的影响下,朝野上下无不以古琴为荣,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名士都以弹琴闻名于世。 不仅如此,北宋还形成了一个一百多年的琴僧体系,其中人才辈出; 并有重要的琴学论著《则全和尚节奏指法》传世,在当时的琴乐表演届居重要的地位。
文人与琴家 古琴及古琴音乐不仅为宋代文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北宋琴家也常常与文人合作进行创作。 文人写词,琴人谱曲,《醉翁吟》、《胡笳十八拍》都是由文人与琴家共同创作而成的。 除此之外,文人还会发表一些琴论,苏轼就著有《杂书琴事十首》,在其中一则《琴非雅声》中写到: “世以琴为雅声,过矣!琴,正古之郑卫耳。今世所谓郑卫者,乃皆胡部,非复中华之声。自天宝中,坐立部与胡部合,自尔莫能辨者。”
苏轼并不认为琴曲是高不可攀的“雅声”,也指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对于琴曲的影响,十分有思辨色彩。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琴诗》 从苏轼的《琴诗》中便可以看出,古琴艺术的发展是与人分不开的。
古琴艺术丰富了宋朝人的生活,而宋朝人对于古琴的喜爱也促进了古琴音乐的蓬勃发展,若是没有古琴,宋朝该有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