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戏曲>戏曲知识>

《豫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豫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0-08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豫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豫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高清电子版乐谱歌词图片是器乐学习网于2021年10月08日 09:17:05更新分享的戏曲知识;资源收录于戏曲知识栏目中;器乐学习网免费分享《豫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豫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简谱与五线谱歌谱图片,欢迎在线免费下载;器乐学习网无需注册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各类乐器学习资源及乐谱。

  豫剧(英文:Henan Opera),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也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家。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文化部统计,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山西、河北、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豫剧保护单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编。
  2021年5月2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报的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中文名:豫剧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河南省
  外文名:Yu Opera
  地理标志:河南地区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Ⅳ—23
  发源地区:河南开封
  著名院团:河南省豫剧院、台湾省豫剧团等
  时代人物: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
  代表剧目:梵王宫、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程婴救孤等
  剧种简史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
《豫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豫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历史溯源
  1924年,王义成在《京报》副刊《戏剧周报》上发表《豫剧通论》一文,文章中的豫剧是对河南省所有剧种的统称。
  1947年秋,洛阳、开封、兰州、西安四地的民间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
  1947年末,豫剧教育家李战在兰州组建甘肃第一个豫剧表演团体“新光豫剧团”。
  1948年,创办豫剧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私立新光豫剧学校”,这是最早使用“豫剧”名称的组织机构。
  1950年,中南区军政委员会文化部为发展戏剧事业,派人在郑州招收一批河南梆子演员到武汉,组成以梆子大王陈素真及王魁元、黄忠祥为首的“群众河南梆子剧团”在武汉演出。演出结束后,中南区军政会副主席邓子恢接见了相关演员。谈到河南梆子时,邓子恢说:“河南梆子是个小名,豫是河南省的简称,我看可以取个大名为豫剧比较恰当。”1950年8月间,陈素真、王魁元等率领该剧团在河南、河北等地巡回演出时将河南梆子定名为豫剧,此后“豫剧”一词正式取代了河南梆子。
  清朝之前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发展而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得出豫剧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的结论。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明确记载,北宋东京开封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勾栏瓦舍遍布全城,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当时在开封已经演出了大型杂剧《目连救母》。
  清朝时期
  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河南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书的《岐路灯》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杞县志》记载,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等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河堤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已在河南存在。
  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
  据20世纪的一些老艺人回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兰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据艺人相传,河南梆子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许门两家,蒋门在在开封市南面的朱仙镇,许门在封丘县的清河集村,都曾办过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即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清河集的天兴班,传说都历经明、清两代。
  民国五年(1916年2月15日)的《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
  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的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知名演员李剑云、阎彩云、林黛云、时倩云、贾碧云并称五大乾旦。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和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参加演出。豫剧进入茶社演唱之后,与早已进入茶社的二簧(京剧)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
  民国五年(1916年12月29日),出版的《嵩岳日报》载:“汴省簧戏屡演屡辍,惟梆戏颇持久”。除省城开封之外,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地也先后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并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叫好之声,连连不绝。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同乐、永乐和国民四个戏院,各地豫剧演员荟萃开封,广受欢迎。
  民国十五年(1926年),义成班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由河南省教育厅在开封成立河南游艺训练班,审编剧目,对数百名演员进行“高台教化”、“服务社会”的教育,被名家称为“河南梆剧改革的第一声”。
  民国十七年(1928年),河南省教育厅又成立了戏曲审查会,颁发各种《章程》。以樊粹庭、王镇南、邹少和、蒋文质、张介陶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的介入,使河南梆子舞台面貌一新。
  民国十九年(1930年),豫剧五大流派逐鹿开封,形成唱腔大融合,特别是知识分子改革家的参与,使之豫剧吸收各派之长相互学习竞争,开创了豫剧大繁荣时期。这种融合后的豫剧声腔随即又影响各地。这也为1950年豫剧在全国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豫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豫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樊粹庭在开封创办豫声剧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河南省教育厅推广部主任樊粹庭在开封组建豫声戏剧学社,对戏剧的科白、词句、腔调、做工、化装、行头进行改革,对豫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改革因行政力量的介入,戏剧改革形成了一定的声势;镶入时代思想,提高了剧目、唱词的文学品位,发挥了唱念做舞的综合优势,改革了旧曲,合流了唱调,创立了新腔新韵。樊粹庭还将同乐戏院改为豫声剧院,邀请豫剧皇后陈素真及赵义庭等人组成强大的演出班子在豫声剧院售票演出,改编后的豫剧颇受欢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4日)出版的《河南民报》载:“每晚座无隙地”。
  抗战时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樊粹庭陪同陈素真从开封动身赴北平学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爆发,樊粹庭、陈素真二人动身返豫,开启了河南文艺界第一次抗战募捐义演的大幕。义演到商丘改名为狮吼剧团,并编写了《涤耻血》《伉俪箭》《克敌荣归》等抗战剧目。以宣传抗日、募捐演出,支援抗日战士,被称为热心救国之模范。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开封沦陷,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提,黄河泛滥,民众流离失所。有不少豫剧团体进入西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狮吼剧团迁到西安。
  内战时期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崔兰田在西安创办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等,西安成为豫剧的演出的重要阵地。还有一些演员进入安徽界首演出,如毛兰花、马金凤、阎立品等。在抗战中,各流派的演员为了谋生而到处流动,他们打破门户之见,相互搭班演出,使豫剧各流派有了更多的交流。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南京,国军将领黄杰率领近四万官兵撤往越南富国岛,这些官兵多为苏、鲁、皖、豫诸省人,部队中有一军官李久涛,其太太张岫云原是唱豫剧的红角。大家号召张岫云成立剧团(后命名为“中州豫剧团”),专门为官兵们表演,以慰藉乡情。
  解放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职业豫剧表演团体在大陆相继成立,新编曲目、剧目大量出现。河南梆子被官方正式命名为“豫剧”,国家摄制了大量的舞台艺术纪录电影片、电视片,保存纪录了许多艺术家和剧团的表演艺术。
  中国国民党为表现其文化正统性而提出“弘扬中原文化”的主张,豫剧做为中原文化典型代表在台湾得到大力发扬。1950年,陆军政战文工体系在高雄凤山排出台湾第1批豫剧公演。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湾执政时期,大力推行本土文化,台湾豫剧环境受到影响。在马英九上台后,随着两岸关系的升温,豫台文化交流不断加深,豫剧在台湾的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台湾豫剧团是隶属于台湾地区文化部门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的国家级公立豫剧表演团体。
  19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豫剧职业演出团体,使豫剧已成为中国境内流布较广的戏曲剧种之一。导演杨兰春、作曲王基笑开辟了一条豫剧现代戏道路,创造了以《朝阳沟》为代表的反调唱法,被称做“现代戏流派”,是豫剧中的歌剧。《朝阳沟》成为一部不可复制的经典。但随之产生的大量豫剧现代戏,也令不少业内外人士担心,因优良传统唱腔在现代戏中的异化和丢失,以及选材审美、唱词设计艺术性的严重缺失,豫剧的雅和韵无法在豫剧现代戏中得到体现,致使豫剧的品位和品质严重下降,并且还造成万人一腔的局面。
  1951年,台湾空军成立以毛兰花为核心的业余豫剧团(大鹏豫剧队)。该业余豫剧团开办了台湾史上第1个豫剧科班:台湾地区空军业余豫剧团学生班(大鹏豫剧队学生班),招收第1期学生8人,第2期学生4人,第3期学生8人后停办。台湾地区陆军有黄龙豫剧队、虎贲豫剧队、捷豹豫剧队。
  1953年,黄杰的部队迁台,划为台湾海军陆战队,驻地高雄。迁台后的“中州豫剧团”在时任海军陆战队司令周雨寰及夫人的关心和时任职参谋长于豪章的支持下,改组为“飞马豫剧队”。同年4月初的一天,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在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的介寿堂观看了一场豫剧,在演出过程中,蒋介石连声称好,谢幕后,他脱去军帽,频频向台上招手,并对在座的政府要员说豫剧是最富教育之剧种。
  1956年3月,河南豫剧院成立,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有系统、有计划地培养戏曲艺术的新生力量为己任,以豫剧专业为主的河南省戏曲学校(今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正式成立;同年9月8日,河南省文化局提出在全省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并决定在年底召开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12月举行的观摩大会上,共有23个剧种参加演出,豫剧剧目几乎占演出剧目的一半。
  1957年,随着反右斗争的不断扩大,全国各地有一批豫剧工作者如陈素真、阎立品都被打成右派,遭到批判。1962年整并成立陆光豫剧队。台湾海军陆战队有飞马豫剧队;联勤有四四豫剧团。
  1959年开办的台湾海军陆战队飞马豫剧队学生班是台湾史上维持最久的豫剧科班(后来改成国立国光剧艺实验学校豫剧科),停办前共培养出9期学生。
《豫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豫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台湾第3个豫剧科班,是还没有培养出毕业生就随剧队停办了的台湾陆军陆光豫剧队学生班(在读生转到飞马豫剧队学生班)。
  从1940年到1960年,豫剧开始向全国更广的范围传播,四十年代西进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五十年代南下湖北、四川、贵州、台湾等地,北上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传播至全国二十多个省份。
  1965年,在飞马豫剧队要奉命解编之际,蒋经国在高雄听取了海军和陆战队的长官们的意见后,下令保留飞马豫剧队,蒋经国还想办法解决了豫剧队的经费问题。1965年起台湾军方政战体系开始逐个解散各军种的豫剧团队。
  1966年,台湾空军业余豫剧团在屏东解散(联勤四四豫剧团已先散班)。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人气:134
京剧唱谱
神州万众学京剧(京歌)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人气:273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主要唱段/怒火烧/第八场 雷刚、郑老万、李石坚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人气:115
戏曲知识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人气:184
地方戏谱
上党梆子[咱赵家原本是书香门庭/赵树理/选段]简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人气:93
地方戏谱
泗州戏《拿的起来放的下/金凤还巢/选段》简谱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人气:79
地方戏谱
扬剧曲牌《知心客/宋江闹院》简谱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人气:229
京剧唱谱
京剧简谱[京剧群曲汇编 朱奴儿 2首]
昆曲[荆钗记·见娘]
人气:216
其他唱谱
昆曲[荆钗记·见娘]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人气:217
其他唱谱
粤曲《桃花处外开》简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人气:483
京剧唱谱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锁麟囊》选段、伴奏谱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人气:117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十三姐女花容]十三姐/十三姐/旦/唱段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人气:748
豫剧唱谱
豫剧简谱[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春秋配选段

大家都在看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常宝霆白全福的相声《诸葛亮遇险》讲的是一位不懂艺术的剧团领导为了平衡各个演员的关系在舞台上胡乱安排角色的故事。这种对艺术不严肃的事情在现在的舞台上是无论如何不会发生的。...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学京剧好多年,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什么是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 怎样发声才是京剧演唱的正确方法呢? 笔者认为, 京剧唱法的正确发声方法应是在运用丹田气的状态下,根据唱者自身的生理条件,贴住上腭吸着唱,唱出在自己口...

戏曲知识 86 阅读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从《香魂女》到《常香玉》戏曲现代戏创作点滴 李利宏/文 要谈戏曲现代戏,我首先得从豫剧《香魂女》开始说起,因为这也是我和戏曲的初恋。 现代豫剧《香魂女》的创作、启动是在1999年冬...

戏曲知识 143 阅读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四)

四、戏曲表演 (二)表演特性 1、综合性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

戏曲知识 73 阅读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保定老调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

戏曲知识 248 阅读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民国前期秦腔名旦 刘箴俗 简介

刘箴俗(19031924)民国前期秦腔旦角中一颗闪亮的明星。陕西户县人,自幼家贫,随父亲去西安卖羊血为生,民国二年(1913)报考易俗社,被蒋卜王社长以不堪入目而拒收,恰逢创始人孙仁玉...

戏曲知识 193 阅读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野猪林》若非仁兄从天降(唱词注音)

尖团字上口字标注唱词 ( 标注说明: 蓝 :上口字; 红 :尖字;部分 小辙音 /多音字) 若非仁兄从天降 以顺口动听尊重原唱为原则,选择尖团上口 鲁达(白):贤弟! (林白):仁兄! 林冲:【二黄摇板...

戏曲知识 1380 阅读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动现实题材创作 促进京剧高质量发展 全国京剧院团主要负责人建言献策 张帆 上海京剧院院长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海京剧院坚持以京剧小戏为突破口,如以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司机甄选为...

戏曲知识 142 阅读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戏曲管理者要成为抗压者,抵挡伤害戏曲、伤害剧种的操作

为实现戏曲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我们在艺术形态的蜕变、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不遗余力,在戏曲生态环境的治理上想方设法,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但在一些领域,尚未完全达到...

戏曲知识 122 阅读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曲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如果观众没看懂,观演关系就不成立

戏剧需要建立起观演关系才能够成立,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观众没看懂,那么这样的观演关系就不成立,创作者期待的与观众对话的情境更是无从谈起。如何让独特的自我表达为...

戏曲知识 159 阅读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

戏曲知识 84 阅读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经典戏曲是如何守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

为什么一些戏曲剧目能够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得到古今人们的高度赞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雌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点,无论是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戏...

戏曲知识 69 阅读

唱念做打都是啥?

唱念做打都是啥?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戏曲知识 139 阅读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戏迷也分流派?您属于哪一派呢?

伶人唱戏向来分行当流派。受此启发,笔者以为京城戏迷似也可分派。权以清末民初戏迷为例,略作剖别,试分之如下,博方家一哂。 01耳派 只带耳朵进戏园,坐那儿基本不睁眼,就听唱念是...

戏曲知识 133 阅读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

戏曲知识 9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