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三眼】,属【慢板】的变格板式之一,即速度比正常【慢板】慢一倍。曲调和节奏则增加了许多装饰性变化,从而使旋律更加柔婉、俏丽、深沉、隽永。此种唱法最初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但仍称之为【慢板】(【三眼】);新中国成立后,为区别于一般【慢板】唱法,方以【慢三眼】称之。
【中三眼】,也作【中慢板】,即一般【慢板】板式。区别于【快三眼】和【慢三眼】等板式。
【快三眼】,也作【金钩挂】、【快慢板】,由【慢板】速度转换成快速度的唱法。传统程式中的【快三眼】是把中间的八梆大过门全部省略。由于速度很快,因而旋律需要简化,节奏需要明快,曲调力求少用花腔,形成一句接一句,字字相连,丝丝入扣。在传统程式中,虽有这种完全不用上下句之间八梆的典型唱例,但为数极少。大量的是基于人物情感和场景动作和舞蹈的需要,有时也用两梆,四梆和全过门的唱段。【快三眼】与【慢板】比较,除速度有慢速和快速之分,旋律、节奏有简繁之分之外。其起腔,上下句极其变格、【转板】、【压板】、【送板】等基本程式和变化规律也与【慢板】相同。
【反快三眼】,也作【反金钩挂】,属【慢板】变化板式之一,系【快三眼】的变化形式。其结构与【快三眼】略同,所别者,即上下句第一词组(三字)密集排列于慢板之中、末眼,使唱腔搭口紧凑别致,习惯上称这种唱法为【反快三眼】。
【连环扣】,属【慢板】变格板式之一。其整个唱腔结构与【慢板】同,只把上下句“八掷过门”删去一半(四拂),演员直接搭唱,环环紧扣。
【哭剑】,属【慢板】变格腔式之一,源自《哭商剑》(即《头冀州》)中苏妲己哭剑时的唱腔。曲调哀怨悱恻,其三唱、三说、三哭的结构方式,有较强的感染力。
【七折】,也作【七韵】,属【慢板】变格腔式之一,源自《春秋配·捡柴》一折和《白蛇传·断桥》一折中的唱腔。其特点是头句上韵唱词由七个乐汇组成和排序。
【五音】,也作【五音头】,属【慢板】变格腔式之一,系旦角专用唱腔。头句唱腔起伏跌宕,婉转优美,曲调别具一格;第二句则是变化了的“花腔过板”;第三句方转入一般【慢板】唱法。其旋律概出于“河南讴”赝腔部分。
【流水】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连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曲调比较自由灵活,旋律流畅,节奏跳荡,既适用于表
现欢快活泼的情景,也适用于表现压抑、忧伤的情感。它还派生出垛板、两锣钻子等。它的主要特征是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特别多,无论是唱腔的起落,还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转折,大多出现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二八】基本相同,知识起板簧头不同。【流水】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类重点附属性板式主要有【流水连板】和【两锣赞子】等。
【慢流水】,属【流水】变化板式之一,速度上比一般【流水】较慢。
【快流水】,属【流水】变化板式之一,速度上比一般【流水】较快。
【流水连板】,属【流水】变化板式之一。
【两锣赞子】,属【流水】变化板式之一。
【散板】,也作【非板】、【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此外,散板类有【散板】、【滚白】(【哭滚白】)、【导板】(【裁板】)、【回龙】(【倒板】)、【叫头】(【叫板】)等。又有哭韵、行韵、绝韵三种格式。哭韵表现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韵多用于吐诉叙述,绝韵适用于表现果断、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非板】的唱段都较短,四、六、八句即转入其他板式。
【滚板】,也作【滚白】、【哭滚白】,属散板一种变化板,无板无眼、半说半唱的一种表现悲痛之极的哭诉念白。因为常常是许多句连在一起,念时一句接一句,字字紧追,句句相连,节奏短促,扣人心弦。
【导板】,也作【裁板】,属于唱段开唱头句,起到起腔的作用,有引导之意,故称。
【回龙】,也作【倒板】,系豫剧中一种击乐过门程式。其使用是在【散板】或【摇板】唱腔之后,下韵甩腔叫起【导板】时,经【回龙】而导入其他板式。一般唱腔形式为“【导板转回龙】”
【叫头】,也作【叫板】,有【三叫头】等样式。
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二八类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散板类的【滚板】即为有唱有白的散文体句式。
流派艺术
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如祥符五朵云、杞县三亭、豫东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组合,而更早期的演员组合已无从查证。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象徵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剧评家、表演家、剧作家、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流派”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影响所及,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 [10] 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流派的出现对豫剧有正面意义, 其表演特色是豫剧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名家流派
清朝双门
蒋门、许门
清末双绝
孙延德、许长庆
(民国初)三大须生
陈玉亭、刘金亭、程玉亭
(民国初)五大乾旦
李剑云、阎彩云、林黛云、时倩云、贾碧云
豫西十八家老国公
老生:老盛三、刘喜连、张姐、张庆员
旦行:张小无、列灿柔、老百合、纪喜来、大金城
花脸行:李合群、况膏云、老庆和、鲍公义、李留柱
丑角:老赵奶、唐诚、黄曹城
小生:郑金城
(民国)沙河三少
李家玉、易湘山、王仲华
(民国)四大名旦
坤旦:陈素真、王润枝、司凤英、马双枝
(民国)豫东五杆旗
大花旗:花桂荣
大红旗:唐玉成
杏黄旗:黄儒秀
雪白旗:刘玉梅
小蓝旗:陈素花
(民国)三鼎甲
1930年代:陈素真、司凤英、常香玉
(民国)十八兰
组一:毛兰花、崔兰田、王兰琴、郭兰仙、祁兰芳、李兰菊、罗兰梅、汪兰、秦兰花
组二:车兰玉、黄兰祥、范兰荣、司兰荣、张兰宝、冯兰青、刘兰玉、马兰凤、周兰凤
(建国初)四大名旦
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
(建国后)三鼎甲
1950年代:陈素真、常香玉、桑振君
(建国后)汴京三王
王敬先、王秀兰、王素君
(建国后)四小名旦
宋桂玲、吴碧波、张桂花、李志贞
大陆个人荣誉称号
豫剧皇后:陈素真
豫剧大王:陈素真
民国豫剧小皇后:宋桂玲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逝世后国务院追封)
台湾个人荣誉称号
豫剧皇太后:张岫云豫剧皇后:王海玲
豫剧小天后:萧扬玲
六大(名旦)流派
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流派/创始人/行当/备注
唐门/唐玉成/老生(即红脸)/唐门,亦称唐派
唐派/唐喜成/老生
刘派/刘忠河/老生
王派/王二顺/武生/其武生艺术独树一帜,创立豫剧王派武生流派,其兼工老生
黄派/黄儒秀/小生
刘派/刘法印/小生
赵派/赵义庭/小生
王派/王素君/小生
李派/李斯忠/正净(即大花脸)
牛派/牛得草/丑
高派/高兴旺/丑
张派/张岫云/旦/台湾地区
王派/王敬先/武旦/其武旦艺术在豫剧独树一帜,首创以武旦为主的豫剧流派
王派/王秀兰/旦
宋派/宋桂玲/旦
吴派/吴心平/正净(即大花脸)
获奖记录
豫剧梅花奖获得者涉及6省20家院团。 下表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名单及其所属院团,排名不分先后 [11] 。
王红丽(二度梅):河南省小皇后豫剧团
章 兰(二度梅):山东省聊城市豫剧团
李树建(二度梅):河南省三门峡市豫剧团、河南省豫剧二团
汤玉英:河南省豫剧三团
王清芬:河南省豫剧二团
牛淑贤(梅花奖榜首):河北省邯郸东风豫剧团
陈新琴:商丘市豫剧院
刘雯卉:河南省济源市豫剧团
虎美玲: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
胡小凤:河北省邯郸东风豫剧团
李喜华:湖北省豫剧团
李金枝:河南省豫剧一团
谷秀荣:河南省豫剧一团
陈淑敏:河南省洛阳豫剧团
小香玉(梅花奖榜首):山西省太原豫剧团
朱巧云:河南省开封豫剧团
周 桦:甘肃省兰州市豫剧团
张春玲:湖北省十堰市豫剧团
朱桂芹:山东省菏泽市豫剧团
颜永江:河南省平煤集团豫剧团
金不换:河南省鹤壁豫剧团
苗文华:河北省邯郸东风剧团
汪荃珍:河南省豫剧三团
贾文龙(梅花奖榜首):河南省豫剧三团
李新花:山东省济宁市豫剧团
杨红霞:河南省豫剧三团
王 惠:河南省豫剧一团
刘晓燕:河南省平顶山豫剧团
田 敏:河南省豫剧二团
郭英丽:河北省邯郸东风剧团
徐俊霞:河南省豫剧一团
楚淑珍:河南省平顶山豫剧团
张虹:江苏省梆子剧团
燕凌:江苏省梆子剧团
张艳萍:郑州市豫剧院
吴素真:河南豫剧院青年团
豫剧作家
樊粹庭,代表作:四大悲剧《涤耻血》、《三拂袖》、《霄壤恨》和《义烈风》;四大喜剧《洛阳桥》、《凌云志》、《女贞花》和《柳绿云》;四大历史剧《王佐断臂》、《水工郑国》、《宋景诗与武训》和《再生铁》;四大神话剧《红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和《雷峰塔》。
杨兰春,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刘胡兰》、《朝阳沟》、《冬去春来》、《朝阳沟内传》等。同时他还导演了不少现代戏和传统戏。如《血泪仇》、《赤叶河》、 《志愿军的未婚妻》、《秦香莲》、《唐知县审诰命》等。
豫剧剧团
罗列分布在大中华区现存的部分主要豫剧团,按照各省(市、区)字母顺序排列如下:
河南省:河南豫剧院(包含:河南省豫剧一团、河南省豫剧二团、河南省豫剧三团、省青年团)、郑州市豫剧院、商丘市豫剧院、洛阳豫剧团、开封市豫剧院、安阳市豫剧团、濮阳市豫剧团、鹤壁豫剧团、焦作市豫剧团、小皇后豫剧团、三门峡市豫剧团、许昌市豫剧团、新乡市豫剧团、周口市豫剧团、商水县豫剧团,漯河市豫剧团、平顶山市豫剧团、驻马店市豫剧团、信阳市豫剧团、南阳市豫剧团等。(还有河南省的130多县级豫剧团没列其中)、(民营剧团不计其数)
山东省:济南市豫剧团、泰安市豫剧团、鲁新豫剧团、济宁市豫剧团、聊城市豫剧院、菏泽市豫剧团、蒙阴县豫剧团、临沂市豫剧团、藤县豫剧团、枣庄市豫剧团、枣庄市齐声豫剧团、曹县豫剧团、成武县豫剧团、邹城市豫剧团、汶上县豫剧团、泗水县豫剧团、东平县豫剧团、兖州市豫剧团、长清县豫剧团、茌平县豫剧团、莘县豫剧团、单县豫剧团、凤凰湖豫剧团、郓城县豫剧团、梁山县豫剧团、鱼台县豫剧团等
湖北省:湖北省豫剧团、武汉市豫剧团、襄阳市豫剧院、十堰市豫剧团、老河口豫剧团等
陕西省:西安市豫剧团、狮吼剧团、民众剧社、咸阳市豫剧团、宝鸡市豫剧团等
安徽省:亳州市豫剧团、安徽梆子戏团、淮北市豫剧团、濉溪豫剧团、阜阳市豫剧团、阜阳金鹏豫剧团、颍上县豫剧团、涡阳县豫剧团、涡阳百花豫剧团、太和豫剧团、金凤凰豫剧团、高滔豫剧团、临泉县豫剧、献海豫剧团、合肥豫剧社团、利辛县豫剧团等
河北省:邯郸东风豫剧团、邢台市豫剧团
山西省:运城市豫剧团、长治市豫剧团、绛县豫剧团
江苏省:江苏省梆子剧团、徐州豫剧团
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石河子市豫剧团、农九师豫剧团
甘肃省:兰州市豫剧团、甘肃省豫剧团
青海省:西宁市豫剧团
台湾地区:台湾豫剧团
豫剧剧目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以宋朝为背景的戏如杨家将和岳家将等题材,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爱情、婚姻、道德伦理的戏。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
据1956年统计,传统古装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配》《梵王宫》《三上轿》《黄鹤楼》《三拂袖》《涤耻血》《桃花庵》《对花枪》《天地配》《铡美案》《龙凤令》《玉虎坠》《十面埋伏》《南阳关》《金囍记》《贺后骂殿》《对绣鞋》《天国盛会》《秦雪梅》《三上关》《女贞花》《劈山救母》、(《香囊记》又名《抬花轿》)等。
1949年以来,以改编传统、移植改编的古装剧有《红娘》《花木兰》《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破洪州》《五世请缨》《七品芝麻官》《打金枝》《三哭殿》《大祭桩》《刘墉下南京》(即《刘公案》)、《五女拜寿》《冥梦泪》《大登殿》《白蛇传》《程婴救孤》《清风亭》、(《玉簪记》又名《必正与妙常》)等。
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海峡两岸豫剧界又创作出许多新作品,如《香魂女》《焦裕禄》《中国公主杜兰朵》《铡刀下的红梅》《花嫁巫娘》《秦少游与苏小妹》《武后与婉儿》《龙宫奇缘》《美人尖》《田姐与庄周》《斗笠县令》《龙门大佛》等。
保护现状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河南大学豫剧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1年5月2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报的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