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气鸣乐器>

骨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骨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时间:2019-04-27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常用于独奏。是藏族青年喜爱的自娱性吹奏乐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间劳动休息时吹奏自娱。经常吹奏的乐曲有《春播》、《上山》和《下山》等。

  中文名: 骨笛

  地    位 :最早的乐器

  别    名 :鹰笛,鹰骨笛,惹

  代表乐曲: 《春播》,《上山》,《下山》等

  流行地区: 中国西南、西北省份

  最早发现: 距今8000年前

骨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骨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起源和历史

  传说一

  从前有一个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勤劳的苗族人在那里居住。寨子里有一个年轻壮实的小伙子叫竹郎,以编竹筐为生,由于他每天都与竹子打交道,日久生情,他觉得翠绿的竹子是有灵性的,小伙子随手拿起一片竹叶就可以吹出甜美又悦耳的声音。久而久之,他的音乐声打动了一位叫笛妹的美丽姑娘,每当小伙子吹起竹叶时,姑娘都会跟着唱。有一天,调皮的姑娘指着一节节的竹子问小伙子“这个管子你能吹响吗?”聪明的小伙子想了一想,截下一段竹子,把中间钻空,又在上面挖了几个小孔,吹出的声音比竹叶更好听,还能吹出不同的调来。动听的音乐吹进了姑娘的心坎里,小伙子把它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姑娘。因为小伙子叫竹郎,笛妹姑娘动情的把这个定情之物叫做“竹笛”。这也许就是最早的乐器,当然它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真的发现了距今有8000—9000年之久的笛子——“骨笛”!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中国中部)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21支骨头制成的笛子,它们全部是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个孔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这事实也证明了古老的中国音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传说二

  关于鹰笛,塔吉克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居住在“刀山之祖”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还过着狩猎生活,家家户户养着猎鹰,它们白天随主人狩猎、晚上为主人放哨看家。有一个名叫娃发的猎手,住在达卜达尔山谷里,他家祖辈都是有名的猎户,家里有一支祖传的鹫鹰,己活了一百多年。可眼力还非常好,百里以外的小雀也休想逃避,它的尖嘴和利爪能撕碎一只黑熊。远近猎手都羡慕这只猎鹰,都叫它“鹰王”。娃发每天带着“鹰王”狩猎,猎获的鸟兽也和过去一样,全被奴隶主夺去。命运如此悲惨。他只有向“鹰王”倾诉自己的哀怨:“塔吉克奴隶啊,像天边坠落的星星。活着的被吸血鬼吸吮,死去的都闭不上眼睛。凶狠的奴隶主啊!残酷无情,冷硬的心肠,像幕士塔格冰峰。塔吉克奴隶啊!难道永远是天边将要坠落的星星?!”

  这歌声像猎鹰一样张开了翅膀,到处飞翔,传遍了高原、山谷,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下令娃发交出“鹰王”,为他家看门护院。娃发气得几乎昏了过去。“鹰王”对他唱了起来:“娃发娃发,快把我杀,用我骨头,做支笛吧,你有了笛,要啥有啥,就不会受苦啦!”娃发听了又惊又喜。怎舍得杀掉自己心爱的猎鹰呢,他抚摸着鹰的羽毛,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鹰王”又唱道:“娃发娃发,快把我杀,我死以后,会成仙家,若不杀我,主家一来,把我抢走,你也难活。”娃发心想,也许它真能变成神仙吧,就把“鹰王”杀了,抽出翅膀上最大的一根空心骨头,钻了二个洞眼,做成了一支短笛,取名“那依”,吹出了动听的曲调。娃发吹起鹰笛,猎鹰成群而至,狠狠地惩罚了奴隶主,使他再也不敢欺压奴隶了。从此,四苗在塔吉克人巾盛行不短。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可见历史之久远。

  历史

  距今约8000年,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

  状笛子和在化妆版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我国笛子的鼻祖。从约九千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的一批精致骨笛,近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分属于贾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经专家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动物骨骼是远古先民制作生活器物的重要材料之一。进入文字记载的历史,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的显著进展,骨制品已大为减少。“笛”字初写作“篴”,但部首均从竹,说明二字产生的年代,笛子早已采用竹类来进行制作了。甚至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制造过骨笛。然而骨笛并没有因此而完全绝迹。

  自周代雅乐中用竹笛配器以来,古人制笛就常用竹,但偶尔也采用其他材料如铜、铁、银、瓷、玉等,骨亦其中之一,只是似更为罕见。笔者稽诸文献,有这样二例。一是晋代的猿骨笛。唐《酉阳杂俎》载:“昔晋时有人以猿骨为笛,吹之,其声清圆,绝胜竹笛。”一是明代的鹤骨笛。明《玉芝堂谈荟》卷八有冯海粟《鹤骨笛》诗一首,诗云:

  胎仙脱骨字飞琼,换羽移宫学凤鸣。

  喷月未醒千载梦,彻云犹带九皋声。

  管含芝露吹香远,调引松风入髓清。

  莫向岭头吹暮雪,笼中媒鸟正关情。

  鹤有胎仙、九皋等异称。起句中的“飞琼”是主人为这支笛子起的雅号(在古代,这类雅号有的是镌刻在乐器上面的)。

  诗人盛赞了这支笛子,说它声调悠扬清越,好似凤鸣鹤唳。联系到晋猿骨笛有“绝胜竹笛”的评语及贾湖出土的鹰骨笛曾试吹民歌《小白菜》听众为之动容的报道,看来用中空的动物肢骨制作的骨笛与传统的竹笛一类相较,音色风味是自有其独到之处的。

  在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16只完整的骨笛,该笛是用鹤类长骨制成,一般长20多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有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的之分。形制固定,制作规范、精美,多为7孔,且分布均匀。个别笛子在主音旁有调节不孔,有的尚留有制作时的设计刻痕。其中最完整的一支长22厘米,7孔,磨制精细,保存完好,在第六孔与第七之间靠近第七孔处穿一个调音,为竖笛,经测音可发出声音阶,调音孔可以发两变音。

  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同时它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存中最完整而丰富、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它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英国出版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载文介绍了这一发现。据主持挖掘工作的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居中介绍,他们是在发掘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在一些墓葬主人的左股骨两侧发现这些骨笛的。经动物学家鉴定,贾湖骨笛是用鹤类动物的尺骨锯去两端关节钻孔而成,制笛之前贾湖人曾经过认真计算,笛子制成后还运用打小孔的方法调整个别孔的音差,制作方法和过程,与当前民族管乐器的制法很相似。它反映出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之高,令人惊叹。

  专家研究发现,贾湖人已经有了音与音之间距离差别的基本概念,这些音程关系,经过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音乐艺术实践,直至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在计算和理论上加以科学化的总结,才使人们对十二平均律有了新的认识。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早于仰韶文化的裴李岗文化,古代贾湖先民曾在此居住了千年之久。张居中等人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七年,共在此进行了六次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器物。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63
体鸣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19
弦鸣乐器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79
弦鸣乐器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055
膜鸣乐器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9
弦鸣乐器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8
体鸣乐器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499
弦鸣乐器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99
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8
弦鸣乐器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82
膜鸣乐器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14
弦鸣乐器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93
体鸣乐器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