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
月琴乐曲丰富多彩,各民族、各地区又有所不同。彝族较著名的传统独奏曲有:《刮地风》 、《野马过河》、《一对鹅》、《六背腔》、《甘洛调》、《数西调》、《雷波调》、《威宁调》、《大理调》、《草皮调》和《嘎木调》等。哈尼族月琴曲有《过山调》等。
月琴著名演奏家
刘训毅个人简历
天津京剧院实验团月琴演奏员。6岁开始学习月琴,1988年考入天津艺术学校京剧班,199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留校进修。1999年进修毕业后调入天津京剧院工作,至今学习月琴已有22年。在校期间曾先后从师于于学森、张连弟、王志祥、董生、郑伯林、杨建、王志林、王悦、汤振钢、吕玉勇等多位艺术家。
1999年开始由“京胡圣手”燕守平老师介绍跟随月琴演奏家尚长贵老师进行细致严谨的学习,并于2005年拜在尚老师门下成为开门弟子,成为京剧界的一段佳话。拜师后进步更是突飞猛进,是业内不可多得的后起之秀。
在校期间曾多次代表天津艺术学校多次出访国外,年仅15岁时曾被天津京剧团借调参加新编剧目《大山情》的排练及演出。在2005年十月份举办的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中担任主要伴奏,协助剧团的演员共获得五项金奖。在繁忙的排练演出之余还曾在天津市艺术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培养年轻的月琴演奏员。
弹奏名曲
台湾早年最有名的月琴独奏曲,是云南白族月琴演奏家李永年编奏之彝族月琴曲《敉西调》。“敉”字为唱片界误为是“数”字之简体字,故《数西调》作为台湾音乐比赛各弹拨乐器之指定曲,近三十年一直延误至今未改。
月琴的专门书谱,相对于其它弹拨乐器,是比较少的, 甚至少于冬不拉、热瓦普。主要的有: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程午嘉(1902-1985上海)编著《《月琴、秦琴、三弦》》一书,有《双牛耕田》、《挖河泥 》、《挑河泥》、《夜耕》、《春天》、《打麻雀》、《江南三月》、《田边小唱》、《划船小曲》、《引水上山》、《黄浦江灯火》、《锡山之夜》等曲目。
1973年顾永湘编著《月琴弹奏法》一书,有京剧唱腔选段四段。
1976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黑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冯少先(黑龙江,1939—)编著《月琴演奏法》一书,作有《北方生活素描》月琴组曲、《松花江渔歌》(北京音乐出版社,1963)、《百万雄师过大江》、《蝶恋花》、《仓山歌声永不落》、《大象》、《鄂伦春篝火》、《铁人之歌》。四川(西康)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莎玛乌芝(四川彝族,1936—)创作《春天的姑娘》、《春回彝寨百花开》。编有彝族月琴曲《雷波调》、《布托调》、《金阳调》、《威宁调》、《敉西调》、《大里弦》、《括地风》、《甘洛月琴调》等四十几首。
台湾月琴
台湾月琴的颈较长,音箱为木制圆形,偶有6角形或8角形,在台湾,面板常用台湾泡桐(台语称梧桐,玄参科)制,演奏特定曲调(比如台湾恒春民谣曲牌《四季春》)时用纯5度定弦。
早期用蚕丝弦,现常用尼龙弦,颇流行使用钓线。
是台湾歌仔戏、歌仔说唱、民谣说唱重要的特性(特色)乐器。
台湾壳子弦(壳仔弦)、台湾大广弦、台湾品仔(台湾笛)、台湾月琴在台湾合称4大件
4大件在国共战争期间被陈仪主政的国民党当局查禁,邵江海和林文祥等改用南管的皮面三弦代替月琴,尺八洞箫代替台湾品仔,发明六角弦代替壳仔弦,大广弦用民乐低胡代替。
台湾月琴名家有已故的汪思明、温红涂、陈达(屏东恒春,人称“红目达仔”)、吕柳先(吕石柳)、陈冠华、吴天罗和在世的杨秀卿、朱丁顺(屏东恒春)等。
善弹月琴的歌仔戏琴师有已故的洪尧进,在世的简金发(简壬癸,宜兰)、许再添、蔡春安、杨金凤、刘文亮、柯铭峰等。
《月琴》—郑怡演唱歌曲
作词:赖西安(李潼)
作曲:苏来
原唱:郑怡
首唱:1981年(为缅怀台湾已逝民歌恒春老歌手陈达所创作)
专辑:郑怡、王新莲、马宜中合辑(1981年)
张清芳、孟庭苇、许景淳、张雨生、陈亮吟等歌手都曾在不同的场合翻唱过。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谣
走不尽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只老月琴 三两声不成调
老歌手琴音犹在 独不见恒春的传奇
落山风 向海洋
感伤 会消失
接续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唐山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