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弦鸣乐器>

多朗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多朗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4-28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多朗热瓦普,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因流行哈密地区而得名。又译称刀郎热瓦普、多兰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等地。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是“哈密 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中文名: 多朗热瓦普

  性    质: 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

  流行地区: 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

  乐器形态: 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

多朗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多朗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名字来源

  多朗热瓦普,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因流行多朗地区而得名。又译称刀郎热瓦普、多兰热瓦普。

  流行地区

  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等地。

  乐器传说

  相传,多朗是古维吾尔语的“吐兰”(即“群”之意)。古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一带的人合群从事劳动、生息,形成了维吾尔族的一个支系,所以被叫作多朗人。也说这是对塔里木河畔人的通称。

  乐器形态

  传统的多朗热瓦普,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全长80厘米左右。共鸣箱的上半部与较宽的琴杆相连,其上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共鸣箱的下半部呈中空的瓢形,正面蒙以驴皮、马皮、牦牛皮、山羊皮或蟒皮,面径22厘米左右。琴杆短而粗,上窄下宽,正面按弦指板较宽,不设品位。琴头向后呈直角弯曲,弦槽通透,两侧置有三至六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五或六轴,用于张主奏弦。琴杆左侧面置有四至十三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七至十轴,用于张共鸣弦。琴弦全部采用钢丝弦,也有个别共鸣弦使用肠衣弦的。皮面上置竹或木制长桥形琴马,琴底设有缚弦。

  乐器改进

  形制多样、造型各异的多朗热瓦普,是多朗人不断改进乐器制作的真实写照。最早的多朗热瓦普,是用一整块桑木挖制而成,共鸣箱为扁圆形,正面蒙以驴皮,体积硕大,琴杆较短而指板宽阔,琴头在弦槽处向后呈直角弯曲,与古代的曲项琵琶相似,琴头两侧和琴杆左侧面置有若干个弦轴,分别张有若干条主奏弦和共鸣弦,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的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装饰,它起着平时保护共鸣箱、演奏时稳定琴身和美化乐器的作用,这也是多朗热瓦普的显著特征和标志。这种古老的多朗热瓦普现在已不多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作技术的提高,在流传过程中,为了携带和演奏方便,共鸣箱逐渐缩小,但要比喀什热瓦普较大,形状也演变为半葫芦形。

  演奏姿势和方法

  演奏多朗热瓦普,常采取坐姿,将琴斜抱于腰间,共鸣箱置于右腿根部,皮面斜向上方,琴头在左方抬起、呈45°角,左手虎口托持琴杆,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拇指、食指执握拨片弹拨琴弦发音。主奏弦多为双弦同音,定弦为:c1、d1、g1,十条共鸣弦的定弦:g、c1、d1通常为双弦同音,其余四弦定弦为:e1、f1、g1、a1。音域g—d2。演奏以原把位为主,高音旋律常在共鸣弦上弹奏。主奏弦音色深沉、浑厚,共鸣弦音色清脆、明亮。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音响铿锵、豪迈奔放的独特风格。可用 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也可自弹自唱。是民间演奏“多朗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演奏姿势和方法,均与多朗热瓦普相同,但琴头抬起的角度较小,约为30°角。五条主奏弦,其中有两组为双弦同音,定弦为:e、a、d1,七条共鸣弦定弦为:g、a、c1、d1、e1、g1、a1。音域e—a1。演奏以原把位为主,一般不换把位,高音旋律常常在共鸣弦上弹奏。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也常用于自弹自唱的热瓦普弹唱,并已成为“哈密 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乐器收藏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多朗热瓦普多件。其中一件为桑木制,全长85.5厘米,共鸣箱呈瓢形,正面蒙牦牛皮,面径18.4厘米。琴头平顶,弦槽处较厚、呈扁方形,上置六个T形弦轴(左四右二),张六条钢丝主奏弦。琴杆长而宽,表面平滑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左侧面置有七个T形弦轴,张四条钢丝、三条肠衣共鸣弦。琴杆下端与琴箱相接处两侧,置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竹制山口,木制长桥形琴马。乐器造型古朴、工艺细致,出自南疆民间艺人之手,为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赠品。此琴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另一件核桃木制多朗热瓦普,全长75.5厘米,共鸣箱瓢形,正面蒙以山羊皮,面径21厘米,琴头在弦槽处后弯,上置五个T形弦轴,左三右二,张五条钢丝主奏弦。琴杆窄而长,左侧置有四个T形弦轴,张四条钢丝共鸣弦。此琴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之藏品,1958年,程先生将其捐献国家。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哈密热瓦普一件。核桃木制,琴身全长91.5厘米。共鸣箱呈瓢形,正面蒙以牛皮,面径23.7厘米。琴头呈钝角后下弯,上置五个T 形弦轴(左二右三),张五条钢丝主奏弦。琴杆长而宽,表面不设品位,指板上嵌以三个铜钱和三块铜片为饰,琴杆左侧置八个T形弦轴,张八条钢丝共鸣弦。琴杆下端与琴箱相接处两侧,置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琴杆上端山口骨制,竹制长桥形琴马,琴底设有缚弦。琴背通体雕刻出凸条图案纹饰。这件制作精细的热瓦普,出自哈密民间艺人之手,1963年,音乐研究所的民族音乐学家简其华先生赴新疆采风时,将其由哈密带回。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63
体鸣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19
弦鸣乐器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79
弦鸣乐器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055
膜鸣乐器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9
弦鸣乐器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8
体鸣乐器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499
弦鸣乐器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99
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8
弦鸣乐器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82
膜鸣乐器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14
弦鸣乐器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93
体鸣乐器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