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
京胡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京胡、染竹京胡和白竹京胡。此外还有罗汉竹京胡和凤眼竹京胡。
早期的京胡,只有一种规格,经过制琴师与演奏者长期实践,根据京剧曲牌的不同,而发展为多种规格,创制了西皮、二黄、娃娃调和拨子等几种专用京胡。放大了低调门京胡的尺寸,以适应京剧音乐发展的需要。
制作流程
选料
(一)担子
做京胡担子的材料主要是紫竹,其次是凤眼竹(斑竹)、罗汉竹、龟背竹等等。
紫竹产于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上等紫竹(花紫竹)不仅花纹颜色好看、独特,而且质地坚实,是做京胡的上选之材。
当然凤眼竹也有纹若凤眼、花似斑豹的上等材料。不过凤眼竹虽然质地一般都很坚实,但尺寸往往不甚理想。
好的罗汉竹、龟背竹也可做成高档的京胡来。总之选料第一要看品相,即颜色与花纹。常见的花紫竹有黑紫竹(俗称黑老虎)、白紫竹、黄紫竹(俗称黄老虎)、芝麻点、阴阳脸、鳝鱼黄等。第二要看尺寸:(1)粗细:即直径,一般应在φ18mm——φ20mm之间。(2)长短:京胡担子共分五节,通常要求第一节长80mm,第二节长90mm,第三节长100mm。
西皮担子自第一节至第四节应小于400mm(370——390mm);
二黄担子自第一节至第四节应大于400mm(400——430mm)。超出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
凤眼竹往往第一节偏短,那没关系,只要第二节、第三节合适就行。而罗汉竹和龟背竹则要看其下三节的尺寸,尤其是第五节最为重要,不应长过120mm;也不应短于100mm。
罗汉竹总节数一般都是奇数,所以罗汉竹琴常见的是:“三节棍”、“七节鞭”、“九节鞭”、“十三太保”等,当然最难得的“十八罗汉”是偶数节。
(二)筒子
筒子是毛竹取其内径为φ42——φ52mm的竹节锯下而成。筒子要质地坚实,竹黄厚且匀。铁心里当然最佳。其尺寸:西皮筒长115mm,内径:φ42——mmφ44mm;二黄筒长117mm——120mm,内径:φ45mm——φ52mm。
(三)蛇皮
京胡用的蛇皮乃野生的乌鞘蛇。产于湖北、湖南、浙江、云南、贵州等地。一般从颜色上分三种:黑色、褐色、绿色。其中以黑色为最好。又因捕蛇的时间不同而皮子的厚薄质量不一样。惊蛰后的蛇皮最好,而夏天蜕皮后的蛇皮最好不用。
蛇皮的花纹大小与蛇的粗细有关。花越大越好。花纹要黑白分明。常说的“白如线,黑如缎”就是对好皮子的最精辟的形容了。
一张蛇皮能取6——8张。尾端的皮子最厚,但花也最小,适用于西皮琴;靠近肚皮的皮子薄,可用于二黄琴。
(四)琴轴
一般琴轴常用的木料有枣木、黄杨、红木、乌木、檀木等。长短尺寸为:148——152mm。
其中枣木轴最为好用,因枣木又硬又有韧性,因此能“咬住”坚硬的竹子。但因价值低而往往被人所忽视,所以高档琴上的轴子大多都是屋木或紫檀的。
(五)琴弦琴码
市场上的京胡弦有河北、北京、上海等产的各种品牌。
琴码是老竹子刻制而成的,分空心码和马蹄码两种。琴弦和琴码是京胡发音的关键部件,一把琴做出来而经过多次调弦和换码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来。
制作
烤担子
因为竹子是在山里自然生长的,故而其外形扁、园、弯、直不一。一旦选好料后,必须对其进行加工烤制校直调圆达到要求
工具
烤担子的工具有:炉子、板凳、校圆钳等。
炉子就用普通的蜂窝煤火炉即可。
板凳用平常家用木凳即可,但必须在上面钻一个斜孔。
在烘炉用的火钳头上焊上两块铁板,铁板上用螺钉镶上木块。木块是特制的,上面各有一个半圆孔。这就是校圆钳。
烤制
将要烤的担子上打上工业用蜡,当蜡被溶化后渗透竹皮内,使担子色泽光亮。这种自然色是任何油漆都难以比拟的。
然后将担子放在蜂窝炉上方约5、6厘米处进行烘烤。烤至担子本身温度达70——80℃立即拿下用校圆钳将其夹圆,快速转动担子,用钳子给与压力,这样,扁的就变成圆的了。夹至担子的椭圆度不超过0。5mm即可。在校园的同时,利用板凳上的斜孔,将担子调直。这两样工作可交替进行,而且必须进行多次加工,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加工过程中,千万不要心急,否则容易造成担子的劈裂。在校圆和调直的同时,担子也烤干了。
加封头
烤制前的担子一般为6节,烤完后须将最上一节锯掉,然后锯第五节。
西皮F调琴(娃娃调琴)最后一节为:103mm;
西皮E调琴(旦角琴),最后一节为:105mm;
二黄F调琴(生、净琴)最后一节为:107mm;
二黄D调琴(旦角琴),最后一节为:110mm。
下料后,将锯口挫平,然后加封头(如图三)。用502快速胶粘好。
封头的木料一般用红木或乌木车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