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
传统的根卡
传统的根卡造型非常别致,它和新疆维吾尔族流行的艾捷克非常相像,也与中亚乌兹别克、土克曼、塔吉克等民族的吉查克琴和南高加索以及中东各国的卡曼贾琴相似,它们同是起源于古代波斯的拉弦乐器。
根卡的琴箱呈峻坛形,是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的,前口小蒙羊皮或鱼皮,后口为一较大出音圆孔,外壳绘有藏族风格的深色图案花纹。琴杆为上粗下细的圆锥体,无指板。琴头顶端和弦轴顶端都雕成葫芦形。琴头、琴杆和琴箱笔直相连,犹如一把带柄的宝剑插在西瓜上。有3 条琴弦。琴箱底部有一铁柱支撑琴身,适于席地坐奏。
改革的根卡
改革的高音根卡,全长78 厘米,琴箱和琴杆用色木制作,箱体用16 块木板拼合车旋而成。琴杆缩短,增加了指板。增大了共鸣箱和皮膜面积,改蒙蟒皮,并在共鸣箱内近后口处设置内皮膜,以增加共鸣,使音量显著增大,3 条琴弦发音均匀,便于下把位按弦和演奏技巧的发挥。由于琴座改成月牙形,还利于将琴置于腿上坐势演奏。
根卡的定音
琴弦按五、四度关系定音,常定为e1、b1、e2,有效音域在三个八度以上。它保持着传统根卡的民族风格和音色,音响宏亮,音色清柔动听,富有浓厚的高原韵味。适于独奏、重奏和参加乐队合奏,或为古典歌舞囊玛和民间歌舞堆谢伴奏,擅长演奏民族民间曲调和外国乐曲。与它配套的还有中、低音根卡,它们已成为藏族新型民族乐队中的主要拉弦乐器。
种类
在西藏民族乐队中,已使用系列根卡乐器,它包括有高音、中音和低音根卡三种,它们已成为藏族民乐队中的主要拉弦乐器。
高音根卡
1958年,北京乐器研究所姚文林所长,在传统根卡的基础上,改革制成高音根卡。全长67厘米,琴箱、琴杆均采用色木制作,琴箱用16块木板条拼接胶粘后车旋而成。缩短了琴杆,增加了指板,琴箱前口改蒙蟒皮为面,并在琴箱内腔近后口处设置内皮膜,两皮膜间置有音柱,以增加共鸣,使音量显著增大。张三条钢丝弦,用小提琴弓在弦外拉奏。由于琴座改为弯月形,可左右转动,利于将琴置于腿上以坐姿演奏,它保持着传统根卡的民族风格和音色特点,音响洪亮、音色清柔动听,更富有浓厚的高原韵味。??
50年代中期,西藏歌舞团陈大林、张祥生等音乐家,先将传统根卡用于乐队演出,后于1963年和1965年先后两次改革根卡,制作出高音、中音根卡,并广泛地用于音乐演出中。他们的高音根卡,全长77厘米。琴箱呈横置的小坛,琴箱前口蒙以蟒皮,面径12.6厘米,往后渐大,坛底最大处直径16.5厘米,坛底为木制底板,中央开锥形音孔,外径5.2厘米。琴杆设有乌木指板,板长35.2厘米。琴头置三轴,张三条小提琴弦,琴弓用小提琴弓。琴箱下设木制弯月形底座,用金属杆与琴箱相连。置琴于左腿上坐奏,音色清亮优美,可奏多种双弦和音。?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有一间改革乐器陈列室,在玻璃橱窗里,并列着两支高音根卡。其中一支琴箱呈坛形,箱长13.5厘米,箱壁用色木板条拼粘而成,坛底也用色木制作,箱前口蒙蟒皮为面,面径12厘米,坛底最大处直径17.2厘米,底板中央开有一个圆形出音孔,孔径5.6厘米,改革者在琴箱内腔近出音孔处,设置横断面内皮膜,将内腔分为前、后两腔,前腔的箱壁两侧,各开有由五个小孔组成的花朵状音窗,两皮膜间支有音柱,蟒皮的振动通过音柱传导到内皮膜上引起共振而增强音量。琴头、琴杆用一整块色木制成,长67厘米。琴头为圆柱形,顶端呈葫芦状,下开长方形弦槽,两侧置三个弦轴。弦轴花梨木制,轴长13厘米,轴顶亦为葫芦形。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上窄下宽,其上粘有红木按弦指板。皮面中央置木制桥形琴马,马高2.5厘米。张三条钢丝弦。琴底设木制缚弦和弯月形木制可调琴座。此琴为1958年北京乐器研究所改革之高音根卡,选料考究,制作精良。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另一支高音根卡,则为西藏歌舞团改革之作。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根卡竖立于左胸前,琴底的弯月形琴座置于左腿上,左手扶持琴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均可用于按弦,右手执小提琴弓于弦外拉奏,演奏中琴体转动较小,主要靠右手运弓调整马尾擦弦角度。根卡按五度关系定弦,高音根卡常定弦为:d1、a1、e2,音域d1—e3。高音根卡音色清脆明亮。演奏技巧丰富,右手有长弓、跳弓、顿弓、碎弓、拨弦等,左手可奏双音、和弦、泛音、颤音、揉音等,凡一般拉弦乐器的弓、指法和换把等,都可用于根卡之上。可以独奏、重奏、合奏或为古典歌舞“囊玛”、民间歌舞“堆谐”和藏戏“堆嘎”伴奏,擅长演奏藏族或各民族曲调,富有浓郁的高原风味。较著名的乐曲有:《阿玛勒火》、《仲巴囊松》和《啥林林萨拉拉》等。
中音根卡
20世纪60年代,中国音乐工作者对根卡进行改革,制成3弦的中音根卡中音根卡定弦为:g、d1、a1,音域g—a2。中音根卡音色柔和浑厚。共鸣箱为半球形,用羊皮蒙面。琴头和琴杆成直线,琴头上雕塔式装饰。弦轴与小提琴弦轴相同。琴杆正面为指板,用小提琴弦。
低音根卡
继1958年改革制成高音根卡后,姚文林在保持根卡造型风格的基础上,将规格尺寸放大并改革共鸣箱的结构设计,又研制成功皮面和木面两种低音根卡。
皮面低音根卡,共鸣箱与高音根卡相同,所异之处是在前口皮膜的里面装置了一个皮膜控制器,可以减轻或消除噪音和调整音色;在琴马与皮膜之间垫有圆形桐木薄板,以扩大琴马压力面积和增加皮膜弹性,防止气候潮湿时皮膜发软塌陷;在系弦板与皮膜之间塞以圆木球一枚,可加强皮膜的弹性;在共鸣腔四周和后音窗周围分别开4个——6个花朵形出音孔,以开放音量,减少闷音。木面低音根卡,共鸣箱前口蒙以梧桐木或白松木薄板,板面呈拱形,中央略厚,四周较薄,为使其易于振动发音,在板里四周开有环形凹槽。低音根卡全长150厘米、琴头长24厘米、琴杆长60厘米、琴箱长26厘米、最大外径46厘米、前口直径34厘米、后出音孔直径22厘米,张四条琴弦。
演奏时,宜采用坐姿,奏者坐于椅凳上,将三脚形可旋转琴架支于地面,琴体直立于奏者左侧。也可采用马头琴的演奏形式,将琴箱靠于左腿内侧,琴杆斜向左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在弦外拉奏,亦可弹奏。音域两个多八度。音色浑厚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