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弦鸣乐器>

必汪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必汪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4-29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必汪,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因方言不同又称必庸、必央、巴汪、日阿杂、则则、扎尼等。汉族称弦子、牛角胡或胡琴。历史较为悠久,形制与汉族二胡基本相同,发音明亮、音色优美,常用于独奏和为歌舞、戏剧、说唱伴奏。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尤以川、藏、滇三省区交界的巴塘、芒康和德钦一带最为盛行。

  中文名: 必汪

  地    区: 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

  类    型: 弓拉弦鸣乐器

  特    点: 发音明亮、音色优美

必汪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必汪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古代必汪的地位

  在古代西藏,必汪是弦鸣乐器的总称,它还包括弹弦乐器,就像胡琴早期也包括弹弦乐器一样。元代藏族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乐论》中已载有必汪,建于公元1037年的西藏萨迦县萨迦寺的壁画中,已有其图像。在藏文史籍《五部遗教》(作于13世纪末)和《王统世系 明鉴》(作于14世纪》中,前者记述了公元7世纪——9世纪时,西藏已有了必汪,后者记述了文成公主进藏后曾演奏必汪抒怀,以上所述均为弹弦乐器琵琶。到了近代,才将必汪作为拉弦乐器的专称。藏族民间热巴艺人罗布占堆认为:他们使用的必汪,源于内地汉族地区,但传入的年代和途径不详。

  必汪形状结构

  结构同汉族二胡,由琴筒、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构成(图)。形制无固定规格,一般多为民间艺人自制自用,全长55厘米——68厘米。琴筒为圆筒形,有牛角、木或竹制三种。牛角琴筒是必汪的最早形式,多采用较粗大的野牛角制作,并以雌野牛的角质最佳,将角根、角尖截去,用中间偏根部分制成,筒身后部略向上弯,后因野牛角难以寻找,才逐渐改为木制琴筒。木制琴筒常使用核桃木、桦木、杉木或松木制作,用一段原木,将其中掏空即成,筒长13厘米——17厘米、前径10厘米——13厘米、后径9.5厘米——11厘米。竹制琴筒使用经 长年自然干燥的老毛竹制成,数量很少。将琴筒上下开出插入琴杆的方孔,筒前口多蒙以野山羊皮为面,近年来也有少数蒙以蟒皮者,筒后端敞口。琴杆为上方下圆的柱状体,多使用质地较坚硬的木材制成,藏区常用当地所产的杜鹃木、青冈木或白杨木等制作,弦轴及其以上部位呈方柱形,顶端为琴头,多雕刻成方塔形或圆球状,琴杆右侧横置两个木制弦轴。轴头为圆锥形,轴顶为多棱形、不规则圆柱形或旋成圆球形。琴杆中、下部呈圆柱形,其上系有丝弦千斤,琴杆下端插入琴筒方孔中。琴筒皮面中央置有木制琴马。张两条琴弦,传统多用黑色马尾弦,四川巴塘则以黑马尾作外弦,白马尾为内弦;近年来已开始使用丝弦或钢丝弦。琴弓用竹条或剌巴树细枝作弓杆,弯成满弓状或半圆形,两端系以黑色马尾为弓毛,弓长34厘米——57厘米,长短因奏者而异。必汪的外表装饰,以四川巴塘一带的最为精美,一般则在琴头饰以彩雕,琴筒和琴杆上绘有鲜艳的民族图案。

  必汪演奏方法

  演奏时,可采用坐姿或立姿。坐姿与演奏二胡相同,两腿分开或将左腿架于右腿上,将琴筒置于左大腿弯曲处,琴头稍偏向前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立姿演奏时,则须用腰带或绳扣将琴筒固定于左边腰部。必汪按五度关系定弦,常定弦为c1、g1或a、e1,音域a—g2,近两个八度。发音明亮,音色优美。由于琴弓短小,多一弓奏一拍,故换弓较为频繁,旋律中的长音,则以分音连续奏出。可以独奏或为歌舞、戏剧、说唱伴奏,主要用于民间歌舞弦子和热巴弦子。藏族人民平时常在家中独奏弦子乐曲以自娱,男女均可演奏。

  必汪演奏形式

  在民间歌舞弦子(藏语称谐或页)中,必汪是十分重要而又是独一的伴奏乐器,众歌舞者围成圆圈,由男子一人在前演奏弦子领舞,他一边为舞蹈伴奏,一边做着踏脚、转身、踢脚等舞蹈动作,其余的人随着轻快活泼的音乐节奏、强烈的舞蹈韵律,边歌边舞,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曲调丰富,歌词多为对劳动、爱情、宗教和自然景物的赞颂。在热巴弦子(藏语称热巴谐)中,由热巴男艺人操琴边奏边舞,动作幅度较小,女艺人则随乐声甩动水袖、翩翩起舞。热巴是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弦子、锅庄、踢踏等说唱、舞蹈和杂耍等综合表演艺术形式,相传为11世纪的流浪僧人米拉热巴第一个创作。所以从事这种表演的艺人也就被称为热巴。必汪还用于藏戏和民间说唱“宣肯”的伴奏。

相关文章 推荐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63
体鸣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19
弦鸣乐器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79
弦鸣乐器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055
膜鸣乐器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9
弦鸣乐器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8
体鸣乐器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499
弦鸣乐器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99
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8
弦鸣乐器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82
膜鸣乐器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14
弦鸣乐器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93
体鸣乐器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