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古筝演奏必须先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才追求“韵”的味道。其实,如果一开始就不注意韵味,即使练到很熟练的程度,也很容易练成一个古筝“演奏机”,就是我们说过的“乐器匠”。
反而有些学员,从一开始就注意对古筝韵味的理解和把握,学琴不到一年,技术上虽然还不能演奏大曲子,但是三四级的曲目已经弹的有板有眼。也只有这样学习日后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韵味这东西说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似乎难理解,难是因为它是个抽象概念,不像其他事物可以具体描述。其实如果明白了也很简单,因为美感就在你心中,演奏时学会理解和共情,把乐曲当做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工具,而不是永远只停留在模仿阶段,就好比一个三岁小孩背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是三岁孩童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表达出李白的豪情,只因他无法理解与共情。
古筝学习也是这样,初期模仿只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和掌握演奏技巧这个工具,但是要表达的内容却不是模仿来的,“美”在我们心中。我们要用音乐语言表达的是我们内心的美,是乐曲给我们带来的触动,是生活给我们的感悟。
问:学古筝还弹不出优美、有韵味的曲子来,听的声音硬梆梆,到底是哪方面做得不好?
王中山:古筝这个乐器它是很古老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这样一个乐器。它这个乐器一般是右手行声,左手做韵,真正是右手来发声的,左手是逸韵古声的。右手在发声之后,左手在发的原音上进行修补,韵味或者地方风格的表达,通过左手柔暗滑颤来表现。这个时候一般老师教的都是右手的单音,比方说323564165,老师教的323564165,但是如果有经验的老师,表现出风格和古筝特点相结合,必须加上左手,就要通过左手按滑颤音才能做到,软化它的旋律,使它具有中国的旋律和特点。
而对于一般初学的人,一般老师很少教左手这种揉按滑颤等等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数字的变化,音色的变化,强弱的变化。因此大家只知道把很生硬的旋律音通过右手把它给弹奏出来,甚至抓出来,我们说抓,很形象的说了,挠。所以他弹的声音出来不可能很好听,因为他没有左手的修饰,缺少中国音乐的特点,没有古筝的各种变化,因此硬梆梆。但是相信通过老师的教学的逐渐深入,会在这些相关的问题上逐渐得到改善。
主要是左手相关问题处理不好,我指是初学的孩子。如果是很大弹不好,那一定是他右手触弦的角度、速度、部位影响音色发挥,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王中山老师自己是怎么练琴的?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三九天放在院子里面弹筝
天上那是鹅毛大雪,我在院子里练着古筝
琴弦一会断一根一会断一根,就这么练
没有专门的琴房,就在走廊上练。
练琴是件枯燥无味的事,
困得不行的时候或者不想练的时候,
他就掐自己的胳膊和大腿。
为了激励自己,他还在墙上画了一幅金字塔。
最早在上中专那段时间以及在剧团工作的时候,基本上能保证每天八个小时。
大学就少一些了,大学的时候就每天练四、五个小时。
但是这个必须保证,作为一个量的训练――训练你的耐力啊,和你的一切
如果假如说你只知道方法,你没有一个练习的过程,这个不行的。
孩子应该怎么学琴?
对于孩子来说3到4岁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已经是个常态了
5、6岁也未尝不可,但是不能太晚。
因为乐器的演奏有一个技能的问题,还有一个机能的问题。
如果不是从小训练,他的机能通过后天的训练是得不到的。
等孩子玩的时候你就要制止他,
但是要巧妙、讲方法。
必须保证孩子的兴趣,
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兴趣是第一位的。
让孩子从小感受美,热爱美
发自内心的对美有所感悟
而且想去追求这种美
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成功地。
弹筝的孩子们不能整天练琴,一头扎在古筝里,
要注意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
“功夫在弦外”,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成人需要怎么学琴
白领等等练习古筝,大可不必像专业一样练习
一些基本功训练啊练习曲啊这些都练根本没那么多时间
一天练一个半小时就已经很不错的了。
所以就需要有一个成年人的训练方法:以曲代功。
通过弹曲子练习他的基本功
通过弹大量的曲子
通过弹一些他熟悉的流行歌曲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