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戈·沃尔夫(德语:Hugo Wolf,1860年3月13日-1903年2月22日),又译吴尔湖,奥地利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出生于现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温迪施格拉茨(现名斯洛文尼亚格拉代茨)。1875年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两年后被开除。1881年曾短暂担任过萨尔茨堡歌剧院第二合唱指挥,其他生活来源主要靠写音乐评论和友人接济。1897年,沃尔夫精神失常,1903年死于精神病院。
沃尔夫是舒曼之后最伟大的德奥艺术歌曲作曲家。其歌曲作品继承了自舒伯特以来的传统,又深受瓦格纳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沃尔夫非常注重歌词的文学性,强调严格按歌词的重音和分节来谱曲。其歌曲多用通谱歌体,演唱方法近似朗诵调。钢琴伴奏具有极高的独立性,常用复杂的半音和声,有时也用简单的自然音和声。沃尔夫常短时期内集中为某个诗人的诗谱曲,力图表现其作品的内涵和个人的气质。
沃尔夫亦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以常常恶毒中伤诋毁勃拉姆斯而知名。
主要作品有歌剧《市长》,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小夜曲》,默里克歌曲集,歌德歌曲集,艾辛多夫歌曲集,西班牙歌曲集,意大利歌曲集。
人物评价
奥地利作曲家胡戈·沃尔夫(Hugo Wolf,1860-1903)是古斯塔夫·马勒的同龄人和同学。代表作品有艺术歌曲集:《莫里克歌曲集》 、《海涅诗歌歌曲集》、《歌德诗歌歌曲集》、《西班牙歌曲集》、《意大利歌曲集》。自幼喜好音乐与诗歌,随父亲(皮货商人)学音乐。1875年(15岁) 人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因与校方发生冲突,两年后离校。此后成才全靠自学。他大量浏览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潜心钻研了舒柏特和舒曼的歌曲,尤其 迷恋瓦格纳的音乐。自1876年(16岁)起热衷于歌曲写作。1881—1882年当过萨尔斯堡市剧院艺术指导。1884-1887年与《维也纳沙龙花絮 报》(Wiener Salonblatt)合作,撰写音乐评论文章,竭力颂扬瓦格纳,贬低勃拉姆斯。一生靠写歌、教钢琴和写乐评糊口。他生活很不稳定,创作断断续续。 1887—1897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连续写了六本歌集:默里克诗歌53首;艾兴多尔夫诗歌20首;歌德诗歌51首;德译西班牙诗歌44首;德译意大利 诗歌两集共46首;德译米开朗基罗诗歌3首。1897年患精神病,1903年死于精神病院。
沃尔夫把自己主要精力倾注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他一生写了270余首歌曲,此外还写有少量其他作品,如喜歌剧《县长》 (DerCorrnegidor,1895),交响诗《彭特西勒阿》(Penthesilea,1885),弦乐合奏《意大利小夜曲》(1892)和弦乐 四重奏(1884)等。
他对瓦格纳的崇拜不仅反映在乐评中,更体现在创作上。瓦格纳的连绵不断的朗诵调旋律、动荡不定的半音化和声及层出不穷的交响化乐思,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力求真切深刻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他的歌曲的声乐旋律与诗词的声调融为一体,具有宣叙调的性质;歌曲的钢琴伴奏和声织体丰富,具有独立作 品的意味。据说他创作时,往往先构思和写出钢琴部分,然后再填上声乐旋律,也许这就是造成钢琴声部相对独立的原因。
(1)、沃尔夫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艺术歌曲领域,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是,他常用特定诗人的诗谱写曲集,如:《莫里克歌曲集》 、《海涅诗歌歌曲集》、《歌德诗歌歌曲集》等。
(2)、在创作上,运用瓦格纳歌剧创作原则,运用半音化和声和朗诵式的无终旋律。钢琴声部的交响性构思,丰富的织体。强调诗的寓意,音乐从属于内容,文学品位较高,旋律一般不采用民谣,他的歌曲让人感觉是在钢琴伴奏上生成的诗歌吟唱。
胡戈.沃尔夫(1860-1903),沃尔夫是瓦格纳歌剧的热情拥护者,其作品瓦格纳音乐风格的影响。在1887年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小夜曲》后,进入了 歌曲创作的高峰期。在这几年中,他曾为歌德、西班牙诗人和意大利人的诗歌谱写了108首歌曲。1896年出版的第二部《意大利歌曲集》,是在他全身瘫痪期 间凭借一股突然爆发的激情创作的,他的瘫痪可能是梅毒所致。他的歌曲深受维也纳观众的喜爱,但他唯一一部完整的歌剧《长官》1896年首演后并不十分成 功。作为一位歌曲曲作家(他有大约300首作品),他与众不同在于,能以敏锐的心理顿悟,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歌词的含义,这明显受到了在维也纳的弗洛伊德的 影响。1897年秋,他死于一家疯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