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一个较为平常的年份,在交响乐领域,标题交响曲大行其道,以柏辽兹、李斯特与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推崇标题音乐与综合艺术。无标题交响曲的创作处于较为低迷的阶段。这一年,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才刚刚重见天日。勃拉姆斯还在苦苦酝酿第一交响曲,距离诞生还有11年。似乎只有东欧民族乐派的一些作曲家们在无标题交响曲领域跃跃欲试,德沃夏克已经完成第一和第二交响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第一交响曲》也刚刚完成,柴科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则是在一年后才写出。
1868年5月9号,布鲁克纳在林茨指挥他的第一交响曲首演,实际上这是他的第二次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第三次任指挥。首演后他很快离开了林茨移居维也纳,并在那里度过余生。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布鲁克纳在维也纳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改进”,这个修订版通常被错误的称为“林茨版”。林茨的听众初次听到这部作品时感到迷惑,这并不奇怪,因为这部作品的写作十分大胆,而且充满创意。Carragan教授在1998年比较了这两个版本总谱的差别,在前三个乐章中这两个版本的差别不是很大,比方说增加或减少一个小节,但在第四乐章则在配器和音乐行进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
这部作品以第一小提琴上极其柔和、同时显得有点突兀的附点节奏进行曲音调开始,圆号紧接着回应。轻柔歌唱性的第二主题分为两部分,首先由第一、二小提琴奏出第一部分,然后圆号、大管接奏第二部分。一个十分富有英雄气概的段落将乐曲引入到一个引用了著名的“汤豪塞”序曲的弦乐片断的部分。布鲁克纳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是在1863年,由他当年还很年轻的老师Kitzler指挥;1865年他专程到慕尼黑去听“特里斯坦”。尽管布鲁克纳作品中所受瓦格纳的影响并不如人们所认为的大,他对瓦格纳的景仰却确实覆盖毕生。人们现在无法知道到底是“特里斯坦"的强大冲击力还是过劳(或是两者一起)造成布鲁克纳持续紧张的精神崩溃。他被送进一所疗养院治疗,几个月后才能够重新工作。
持续引用“汤豪塞”的音调是这个乐章中唯一可以看到瓦格纳的影响的地方。乐章的展开部分没有使用主部进行曲主题的材料,直到逐渐转入再现部这个进行曲音调才再次出现。我们在再现部中省略了引用“汤豪塞”序曲的部分,整个乐章在第一主题的进行曲音调中粗犷地结束。
第二乐章以即兴风格的段落开始,带有一种探索的意味,这里我们听不出明显的旋律和明确的调性,直到一个舒伯特式的华彩出现才将基本调性明确为降A大调。在布鲁克纳的作品中舒伯特的影响总是被过低的估计,实际上这种影响可能比瓦格纳的影响作用更深远。一个富于变化的歌唱性旋律出现在第一小提琴上伴以中提琴的五重奏将乐曲引入到一个扩展部分——这个部分出现在主调上,3/4拍。再现部分回到了4/4拍并进行了大量的装饰,这时候舒伯特式的华彩由圆号奏出,后接由第二小提琴组奏出的五重奏。这里要提一句的是:在这个最有原创性的乐章的一个早期未完成的版本中,除了中间部分以外,其他的部分所使用的材料几乎是一样的。
强有力的谐谑曲原创性不是很强烈但仍是典型的布鲁克纳风格,我认为布鲁克纳早年写的一段具有切分色彩的短小的谐谑曲更加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不过在1866年以前布鲁克纳就把它放弃了,也许是因为觉得它过于简短?美丽的三声中段和前后两段谐谑曲一样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号角之声。
辉煌壮丽的终曲对弦乐演奏者有很高的要求——天知道当时林茨的业余水平的乐队是怎么对付这个乐章的。这个乐章用传统的热闹方式开场,随后出现第二个旋律,这是一个柔和的切分旋律。展开部篇幅长大,主要展开主部的材料,这正好与第一乐章的展开部形成了对比。虽然终曲很嘹亮辉煌,不过它的结尾听起来或许没有达到布鲁克纳所希望达到的那种凯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