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Biography
让·西贝柳斯(Jean·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又译西贝流士,芬兰著名音乐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早年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其音乐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图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弦乐四重奏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
其父为外科医生,在西贝柳斯未成年时即去世。西贝柳斯9岁开始学习钢琴,成绩虽并不突出,却喜即兴演奏。15岁又学习小提 琴,并热切希望成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但毕竟由于学习开始得过迟,他的愿望不能实现。尽管西贝柳斯在中学时已显示出很好的音乐才能,但还是遵从母亲和祖母 的意愿,考入了赫尔辛基大学的法律系。同时又以特别生的身份入音乐学院从匈牙利教师H.奇拉格学习小提琴,并从学院院长M.韦盖柳斯学习音乐理论。不久西 贝柳斯终于放弃了法律,完全转向音乐专业。
生平经历
西贝柳斯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父亲为一名医生,但在他3岁时便因长年照顾饥荒灾民而惹上伤寒而过身,后随母亲回娘家生活。因历史因素、地域原因及文化差异,西贝柳斯自少便在瑞典语的环境下长大,反而是后来因想考进一所能直升中学的芬兰语学校,才开始学习芬兰语。
童年时期外婆为西贝柳斯提供了不少学习音乐的机会,转入芬兰语学校后,西贝柳斯开始学习小提琴,亦参与了学校的乐团训练, 也开始写了一些小品乐曲,中学毕业后,他考进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同时也获特别安排,于赫尔辛基音乐学校(今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师随韦格流士 学习作曲;华斯耶夫(Mitrofan Wasiljeff)学习小提琴。西贝柳斯对音乐的兴趣与日俱,最后决定留在赫尔辛基音乐学校学习。24岁时赴柏林和维也纳深造。三年后回芬兰作了第一首 音乐诗《萨迦》(“传奇”),立即轰动。1899年,他创作了著名的《芬兰颂》。西贝柳斯不喜欢城市的喧嚣,而选择居住在乡村,靠政府的年金过著舒适的创 作生活。1911年,他接受了喉部大手术。1926年后,基本停止了创作活动,其原因成为音乐史上的未解之谜之一。
1889年,西贝柳斯以两部颇受好评的室内乐──A大调弦乐三重奏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 ,结束了在音乐学院的学习。随即获得一笔奖学金,去柏林深造,从A.贝克尔学习作曲理论。柏林的音乐生活使西贝柳斯的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受益不浅。 1890年秋,西贝柳斯回到芬兰,短暂停留后,又去维也纳进修,受教于R.富克斯和K.戈德马克。
1891年回国后不久,受聘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任教,同时从事创作。他的创作成就,逐渐受到国内舆论的重视。从1897年起,西贝柳斯得到皇家议会给予的年金,使他得以减轻教学负担,用更多时间从事创作。
至20世纪初,他终于辞去教学工作,除专心创作外,也应邀去过美国、英国等国进行教学和演出活动。
西贝柳斯最初的作品主要是室内乐,但他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是在管弦乐方面,并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杰出作品。他的管弦乐作品,多 取材于民族史诗或民间传说。根据由芬兰民间诗歌和神话编成的史诗《卡勒瓦拉》中的题材进行创作。如交响诗《库莱尔沃》(1892,乐队与声乐)、传奇曲 《勒明基宁组曲》 (1893~1896)、交响幻想曲波约拉的女儿(1906)等。其中《库莱尔沃》是西贝柳斯第1部成名之作,全曲共分5个乐章,故事表现库莱尔沃和一个 少女相爱,后来发现这个少女竟是他幼年时失散的同胞妹妹,结果导致悲剧的结局──妹妹投水自尽,库莱尔沃也拔剑自杀。《勒明基宁组曲》也是一部颇受人欢迎 的传奇曲,它包括4个部分,即《勒明基宁和少女们》 、 《勒明基宁在图奥内拉》 、 《图内拉的天鹅》和《勒明基宁的归来》 。勒明基宁是传说中生活放荡类似唐璜式的人物。在这4部传奇中以《图奥内拉的天鹅》最为突出。图奥内拉是芬兰神话中的冥府,它被一条黑水河环绕,河上游着 一只天鹅。乐曲在加弱音器的弦乐的背景上,突出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有如天鹅悲凄的歌声,意境幽深。这些作品,从题材内容到音乐风格,都富有鲜明的民族特 点;是在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入侵,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创作的;虽然没有直接的现实政治意义,但却鼓舞了芬兰民族意识的觉醒。
1899年,是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斗争史上更加尖锐的一年;西贝柳斯在这一年内完成了几部富于爱国热情并给芬兰人民以鼓舞的作品。如童声与男声合唱《雅典人之歌》 、乐队组曲《历史场景》和第音诗《芬兰颂》等。
这些作品中,《芬兰颂》是一部具有广泛国际声誉,为世界各国交响乐队经常演奏的名作。该曲初为一部配乐中的终曲,曾在巴黎 博览会上以《祖国》为名演出过。后因沙俄禁演,不得不改名为《即兴曲》。1917年芬兰独立后才以《芬兰颂》命名。该曲以严峻深沉的引子开始,引出抒情悲 叹的主题,随着音乐的发展,情绪趋向高昂,充满战斗的激情;最后以充满信心的辉煌壮丽的尾声结束。这部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把芬兰人民的民族苦难、战斗意 志和必胜信念的时代精神熔于一炉,被认为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西贝柳斯在创作上最重要的成就是他的7部交响曲;这7部交响曲均为非标题性作品,代表了他在创作道路进程中哲学思想和美学 观点的变化;第一交响曲(1899)是按古典传统方式写成,具有史诗般的气氛;其中既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也有抒情的自然景色;全曲结束在胜利的音调中,洋 溢着青春的活力;《第二交响曲》 (1902),标志着一种新风格的开始。全曲从忧郁神秘的气氛和烦躁不安的激情,达到宏伟庄严的凯旋结局,具有从苦难经过斗争走向光明的哲理性;《第三交 响曲》(1907)只有3个乐章,是一部明朗、抒情的交响曲,充满了光明和欢乐。 《第四交响曲》 (1911)气氛晦暗,富于冥想性,是一部独特的表现内心世界的作品;第五交响曲(1915)是一部欢快、嘹亮而庄严的作品。作者写此曲时,第一次世界大 战已经爆发,尽管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西贝柳斯在这部交响曲中却对人类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第六交响曲》 (1923),表现出很强的克制。 《第七交响曲》 (1924)只有1个乐章,它以较为亲切温柔的音乐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欢乐——西贝柳斯的交响乐创作,以其深邃的意境、内在的力量和严谨的构思而独具一 格。
西贝柳斯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1926年写的交响诗《塔皮奥拉》;在1929年以后,他的旺盛的创作活动令人不解地中断 了,从这时到他去世的近30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没有再创作什么重要作品;对此,西贝柳斯在其晚年曾作过这样的解释:“专制和战争使我厌恶,只要想起暴政和 压迫、集中营和捕人,就使我心理上和生理上发病。这就是为什么我在20多年中未能创作的主要原因。”
西贝柳斯是继格里格之后,北欧乐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受到芬兰人民的极大崇敬,从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每年举行一次“西贝柳斯音乐节”,许多国际著名音乐家都前来参加演出活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也以西贝柳斯命名。
纪念 年份 |
|
||
---|---|---|---|
全名 | 让·西贝柳斯 西恩·西贝柳斯,又译西贝流士 芬兰语:Jean Sibelius |
国籍 | 芬兰音乐家 |
出生 | 1865年12月8日 海门林纳 | 逝世 | 1957年9月20日(92岁)耶尔文佩 |
时期乐派 | 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 | 擅长类型 | 交响诗,交响曲,协奏曲 |
代表作 | 七部交响曲,交响诗《芬兰颂》《传奇》《波希奥拉的女儿》《大洋之女神》《夜骑与日出》《塔皮奥拉》,管弦乐《卡累利亚组曲》《列敏 凯宁传奇曲四首》(包括《图翁涅拉的天鹅》)《悲伤圆舞曲》(出自戏剧配乐《库奥莱玛》),小提琴协奏曲,戏剧配乐《暴风雨》 | ||
主要成就 |
西贝柳斯的音乐对英国和美国作曲家影响尤大,在英美两国他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当代作曲家。许多英国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尔兰等都曾模仿西贝柳斯的创作风格。另外,勋伯格也认为他是当代最重要的交响曲作者。但是,随着浪漫主义的退潮,对西贝柳斯的评价也逐渐归于理性化。 |
||
家庭背景 |
让·西贝柳斯,芬兰作曲家,1865年12月8日出生在芬兰中南部小市镇海门林纳,1957年9月20日卒于耶尔文佩。 其父为外科医生,在西贝柳斯未成年时即去世。西贝柳斯9岁开始学习钢琴,成绩虽并不突出,却喜即兴演奏。15岁又学习小提琴,并热切希望成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但毕竟由于学习开始得过迟,他的愿望不能实现。尽管西贝柳斯在中学时已显示出很好的音乐才能,但还是遵从母亲和祖母的意愿,考入了赫尔辛基大学的法律系。同时又以特别生的身份入音乐学院从匈牙利教师H.奇拉格学习小提琴,并从学院院长M.韦盖柳斯学习音乐理论。不久西贝柳斯终于放弃了法律,完全转向音乐专业。 |
||
生平经历 |
西贝柳斯出生在芬兰海门林纳,父亲为一名医生,但在他3岁时便因长年照顾饥荒灾民而惹上伤寒而过身,后随母亲回娘家生活。因历史因素、地域原因及文化差异,西贝柳斯自少便在瑞典语的环境下长大,反而是后来因想考进一所能直升中学的芬兰语学校,才开始学习芬兰语。 童年时期外婆为西贝柳斯提供了不少学习音乐的机会,转入芬兰语学校后,西贝柳斯开始学习小提琴,亦参与了学校的乐团训练,也开始写了一些小品乐曲,中学毕业后,他考进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法律,同时也获特别安排,于赫尔辛基音乐学校(今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师随韦格流士学习作曲;华斯耶夫(Mitrofan Wasiljeff)学习小提琴。西贝柳斯对音乐的兴趣与日俱,最后决定留在赫尔辛基音乐学校学习。24岁时赴柏林和维也纳深造。三年后回芬兰作了第一首音乐诗《萨迦》(“传奇”),立即轰动。1899年,他创作了著名的《芬兰颂》。西贝柳斯不喜欢城市的喧嚣,而选择居住在乡村,靠政府的年金过著舒适的创作生活。1911年,他接受了喉部大手术。1926年后,基本停止了创作活动,其原因成为音乐史上的未解之谜之一。 1889年,西贝柳斯以两部颇受好评的室内乐──A大调弦乐三重奏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 ,结束了在音乐学院的学习。随即获得一笔奖学金,去柏林深造,从A.贝克尔学习作曲理论。柏林的音乐生活使西贝柳斯的艺术眼界大为开阔,受益不浅。1890年秋,西贝柳斯回到芬兰,短暂停留后,又去维也纳进修,受教于R.富克斯和K.戈德马克。 1891年回国后不久,受聘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任教,同时从事创作。他的创作成就,逐渐受到国内舆论的重视。从1897年起,西贝柳斯得到皇家议会给予的年金,使他得以减轻教学负担,用更多时间从事创作。 至20世纪初,他终于辞去教学工作,除专心创作外,也应邀去过美国、英国等国进行教学和演出活动。 西贝柳斯最初的作品主要是室内乐,但他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是在管弦乐方面,并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杰出作品。他的管弦乐作品,多取材于民族史诗或民间传说。根据由芬兰民间诗歌和神话编成的史诗《卡勒瓦拉》中的题材进行创作。如交响诗《库莱尔沃》(1892,乐队与声乐)、传奇曲《勒明基宁组曲》 (1893~1896)、交响幻想曲波约拉的女儿(1906)等。其中《库莱尔沃》是西贝柳斯第1部成名之作,全曲共分5个乐章,故事表现库莱尔沃和一个少女相爱,后来发现这个少女竟是他幼年时失散的同胞妹妹,结果导致悲剧的结局──妹妹投水自尽,库莱尔沃也拔剑自杀。《勒明基宁组曲》也是一部颇受人欢迎的传奇曲,它包括4个部分,即《勒明基宁和少女们》 、 《勒明基宁在图奥内拉》 、 《图内拉的天鹅》和《勒明基宁的归来》 。勒明基宁是传说中生活放荡类似唐璜式的人物。在这4部传奇中以《图奥内拉的天鹅》最为突出。图奥内拉是芬兰神话中的冥府,它被一条黑水河环绕,河上游着一只天鹅。乐曲在加弱音器的弦乐的背景上,突出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有如天鹅悲凄的歌声,意境幽深。这些作品,从题材内容到音乐风格,都富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在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入侵,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创作的;虽然没有直接的现实政治意义,但却鼓舞了芬兰民族意识的觉醒。 1899年,是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斗争史上更加尖锐的一年;西贝柳斯在这一年内完成了几部富于爱国热情并给芬兰人民以鼓舞的作品。如童声与男声合唱《雅典人之歌》 、乐队组曲《历史场景》和第音诗《芬兰颂》等。 这些作品中,《芬兰颂》是一部具有广泛国际声誉,为世界各国交响乐队经常演奏的名作。该曲初为一部配乐中的终曲,曾在巴黎博览会上以《祖国》为名演出过。后因沙俄禁演,不得不改名为《即兴曲》。1917年芬兰独立后才以《芬兰颂》命名。该曲以严峻深沉的引子开始,引出抒情悲叹的主题,随着音乐的发展,情绪趋向高昂,充满战斗的激情;最后以充满信心的辉煌壮丽的尾声结束。这部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把芬兰人民的民族苦难、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的时代精神熔于一炉,被认为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西贝柳斯在创作上最重要的成就是他的7部交响曲;这7部交响曲均为非标题性作品,代表了他在创作道路进程中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的变化;第一交响曲(1899)是按古典传统方式写成,具有史诗般的气氛;其中既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也有抒情的自然景色;全曲结束在胜利的音调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第二交响曲》 (1902),标志着一种新风格的开始。全曲从忧郁神秘的气氛和烦躁不安的激情,达到宏伟庄严的凯旋结局,具有从苦难经过斗争走向光明的哲理性;《第三交响曲》(1907)只有3个乐章,是一部明朗、抒情的交响曲,充满了光明和欢乐。 《第四交响曲》 (1911)气氛晦暗,富于冥想性,是一部独特的表现内心世界的作品;第五交响曲(1915)是一部欢快、嘹亮而庄严的作品。作者写此曲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尽管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西贝柳斯在这部交响曲中却对人类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第六交响曲》 (1923),表现出很强的克制。 《第七交响曲》 (1924)只有1个乐章,它以较为亲切温柔的音乐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欢乐——西贝柳斯的交响乐创作,以其深邃的意境、内在的力量和严谨的构思而独具一格。 西贝柳斯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1926年写的交响诗《塔皮奥拉》;在1929年以后,他的旺盛的创作活动令人不解地中断了,从这时到他去世的近30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没有再创作什么重要作品;对此,西贝柳斯在其晚年曾作过这样的解释:“专制和战争使我厌恶,只要想起暴政和压迫、集中营和捕人,就使我心理上和生理上发病。这就是为什么我在20多年中未能创作的主要原因。” 西贝柳斯是继格里格之后,北欧乐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受到芬兰人民的极大崇敬,从1950年起,在赫尔辛基每年举行一次“西贝柳斯音乐节”,许多国际著名音乐家都前来参加演出活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也以西贝柳斯命名。 |
||
评价 |
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和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并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宣称自己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但是,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应该在贝多芬的旁边。 西贝柳斯的音乐对英国和美国作曲家影响尤大,在英美两国他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当代作曲家。许多英国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尔兰等都曾模仿西贝柳斯的创作风格。另外,勋伯格也认为他是当代最重要的交响曲作者。 西贝柳斯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但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且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西贝柳斯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以交响乐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七部交响曲,若干首交响诗,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内涵丰富,形象多样,有的富于英雄的史诗性,有的着意内心情感的刻画,而这一切都散发着北国大自然的气息,渗透出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 西贝柳斯去世后,芬兰人在赫尔辛基市为他树立了一座由600多根不锈钢管组成的纪念碑,类似管钢琴,芬兰的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图南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纪念碑的建造,每个钢管的处理都表现了芬兰金属处理的不同特殊工艺。 |
||
全部作品 | 西贝柳斯的全部作品 | ||
主要作品 |
|
评价
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和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 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并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宣称自己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 家,但是,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应该在贝多芬的旁边。
西贝柳斯的音乐对英国和美国作曲家影响尤大,在英美两国他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当代作曲家。许多英国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尔兰等都曾模仿西贝柳斯的创作风格。另外,勋伯格也认为他是当代最重要的交响曲作者。
西贝柳斯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但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且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西贝柳斯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以交响乐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七部交响曲,若干首交响诗,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都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内涵丰富,形象多样,有的富于英雄的史诗性,有的着意内心情感的刻画,而这一切都散发着北国大自然的气息,渗透出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
西贝柳斯去世后,芬兰人在赫尔辛基市为他树立了一座由600多根不锈钢管组成的纪念碑,类似管钢琴,芬兰的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图南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纪念碑的建造,每个钢管的处理都表现了芬兰金属处理的不同特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