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号小夜曲,D大调,Op.11,Serenade No. 1 in D major, for orchestra (1857),好像是一首朴实的牧歌,这首作品开始的形态是一个3乐章的八重奏,完成于1858年夏。夏季结束前,杰出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鼓励勃拉姆斯将作品扩充为室内管弦乐,于是勃拉姆斯又增添了3个乐章。这首作品1859年3月28日由约•阿希姆指挥首演后,又在1860年改编成大型乐队演奏本。
《第一小夜曲》最初是为亲王的乐队成员写的三乐章的八重奏。后来勃拉姆斯听从他的朋友,那时的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的劝告,改写成六乐章的小编制室内管弦乐,并于1859年春由约阿希姆指挥了在汉堡的首演。虽然听众反应热烈,但勃拉姆斯对此仍不满意,终于还是采纳了克拉拉.舒曼的建议,一年后再次将它改写成供大型乐队演奏,也就是现在的这个版本。牧歌般的纯朴和具有海顿风格的精巧,是这首美妙乐曲的特征,尤其迷人地表现在中间两个乐章,即“柔板”和两首小步舞曲中。
乐章
6个乐章是:
- 1.极快板,具有农村风味的低沉的低音之上,独奏圆号奏出类似海顿D小调(No.104)交响曲末乐章的曲调,单簧管、双簧管的轻松、嘻游的风格的过渡后,辉煌的全奏展现第一主题,然后让线条优美的第二主题及有力的三连音收尾音型结束呈示部。具有交响风格的大胆发展导向主要主题再以传统方式的再现,最后是充满海顿式的、不落俗套的尾声。
- 2.谐谑曲,不大快的快板,在节奏和和声上纤细、难以捉摸和复杂。在有力的对比三声中部后,是开始部分传统的反复。
- 3.不太慢的慢板,这一乐章木管色彩很丰富:有单簧管、长笛、圆号、双簧管、大管的独奏,也有极富想象力的组合,虽然这一乐章的高潮之一是第一小提琴组和大提琴组之间一段令人激动的二重奏,但大部分情况下弦乐只用作管乐的骨架和背景音乐。
- 4.小步舞曲,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它首演时,有音评家曾评论“乐器的色彩和旋律的优雅使之具有夜曲的特色,曲子充满明月之光和丁香的芬芳。”
- 5.第二首谐谑曲,快板,偏重于粗犷,以独奏圆号和大提琴组的二重奏开始,以表示对海顿与贝多芬之敬意。
- 6.回旋曲,快板,是海顿特别喜欢的形式,但开始的主部主题非常勃拉姆斯化,是一种粗重的感觉。两个抒情插部由主部主题的节奏作为骨架,在这两个插部之后,浪漫的寂静预示了辉煌的结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