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十号小提琴奏鸣曲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10
第十号小提琴奏鸣曲,G大调,OP.96,作于1811—1812年,系第七、第八交响曲后的作品,这首奏鸣曲中洋溢着丰盈的幻想与晚年的达观心境,专为法国小提琴演奏家洛德(Jacques Pierre Joseph Rode,1774—1830)而作。1812年2月29日由洛德与鲁道夫大公首演,又呈献给鲁道夫大公。
乐章
这首作品充满了自由浪漫气息,共4个乐章:
- 1. 中庸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呈示部两件乐器的对话,形成两个主题的交替,发展部极为简短,是形形色色的和声处理。
- 2.感情丰富的慢板,降E大调,两段歌曲形式谱成充满田园风味的乐章,这个乐章可与《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媲美。
- 3.谐谑曲,快板,G小调,三段体。
- 4.稍快的快板,G大调,极巧妙的变奏曲式。各段变奏均呈示出丰富的即兴性,对主题的依存稀薄而富幻想风味。主题有9段变奏,尾奏以稍慢的慢板平静地回想主题,突然转成急极,形成高潮而结束。
赏析
贝多芬共写了10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他的最后一首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于 1812 年完成。贝多芬把它献给其赞助人鲁道尔夫公爵。同年,这首奏鸣曲首演时,由公爵演奏钢琴,皮埃尔·罗德演奏小提琴。
第一乐章,有节制的快板,以三拍子的段落开始,首先由小提琴演奏,然后由钢琴重复。随着从早先的曲调中发展出每一个新的旋律,乐章继续向前。第二个主题体现了贝多芬对军队强烈的爱好。
第二乐章,充满感情的柔板,如同赞美诗一般,被公认为贝多芬室内乐中最具美感的慢乐章之一。演奏者似乎必须慢慢地呼吸以表现抒情的、不间断的音乐线条。
第三乐章,谐谑曲在G 小调开始,这是作品中唯一使人容易情绪激动的乐段。乐章中间的三声中部为降E大调,三拍子的舞蹈风格,与G 小调形成对比。
第四乐章,稍活泼的小快板,民间曲调风格,是一系列松散的变奏曲,与第一乐章有相似的流动性。在乐章的中间为充满感情的柔板变奏,有大量装饰音,与赞美诗般的第二乐章相似。在降E大调上出现不完整的插曲之后,乐章的主题再次返回。尽情的快板变奏很快由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接过,从D 大调迅速地迈向其发源调G 大调。在最终返回到原来的主题之前,突然以卡农的变奏接上。听众或许会再次对转换到稍缓的柔板感到惊奇,随后音乐即被虽短但令人激动的八小节急板打断,直到G 大调最后的一个和弦。
唱片
这首奏鸣曲的版本,可选:
- 1.奥伊斯特拉赫与奥伯林合作版,Philips,CD编号412 570—2(全集,4张),《企鹅》评介三星。
- 2.梅纽因与肯普夫合作版,DG,CD编号415 874—2(全集4张),《企鹅》评介三星。
- 3.弗兰西斯卡蒂与卡萨德絮合作版,Sony,CD编号SK 46342。
- 4.谢霖与海布勒合作版,Philips,CD编号446 514—2(第六至第十,廉价小双张)。
这首奏鸣曲的历史录音:
- 1.戈德伯格(Goldberg)与克劳斯(Kraus)有1938年录音,MUSI,CD编号MACD-665。
- 2.海菲茨与巴伊1952年版,RCA,CD编号GD 87706。
- 3.格吕米奥与哈丝姬儿1956年录音,Philips,CD编号442 625—2(全集,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