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马克拉斯(Charles Mackerras,1925年11月17日—2010年7月14日),澳大利亚指挥家。出生在美国纽约州谢涅克塔迪;他早年就读于悉尼的新南威尔斯音乐学院,后前往布拉格音乐学院进修。他在1948年担任英国的塞德勒威尔歌剧院(后改为英国国家歌剧院)指挥,1954年任BBC音乐会乐团首席指挥。1966年到德国的汉堡国家歌剧院担任指挥,1985年任里兹爱乐协会音乐总监。后任苏格兰室内乐团的音乐总监,捷克爱乐乐团的首席客席指挥,三藩市歌剧院的首席客席指挥等。由于在布拉格修习指挥之故,使得其对于如雅那切克等捷克音乐较为熟悉,除此之外对于歌剧的指挥也有丰富经验。
经历
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Sir Charles Mackerras,1925—2010) ,1925年生于美国,双亲是澳大利亚人,他在悉尼(Sydney)及布拉格学习音乐。他的首演歌剧则是在萨德勒之泉(Sadler's Wells)举行的。也曾被任命为汉堡国立歌剧院(The Hamburg State Opera)的首席指挥,任期自1966年到1969年;以及萨德勒之泉(后来的英国国家歌剧院English National Opera),任期由1970年到1977年止。他非常精擅于捷克的音乐,尤其是雅纳切克(Janacek)的作品;并与维也纳爱乐(Vienna Philharmonic)灌录了一系列雅纳切克的歌剧。
1993年2月,马克拉斯爵士被任命为皇家爱乐管弦乐团(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首要客座指挥(Princioal Guest Conductor),并于1995年9月率领该团在英国做第一次的职业性演出,于皇家节庆厅(The Royal Festival Hall)与布来顿节庆合唱团(The Brighton Festival Chorus)演出雅纳切克《节日弥撒》(Glagelitic Mass)的“原版“。
马克拉斯负责许多18、19世纪演奏习惯的研究。1991年音乐季最重要盛事之一,便是布拉格“庄园剧院“(The Estates Theatre)于十二月再度开幕,此剧院是莫札特的歌剧《唐·乔凡尼》(Don Giovanni)最初首演之地;马克拉斯爵士将该剧以新制作搬上舞台,并指挥演出,以纪念莫札特逝世二百周年。他为Telarc唱片公司录制了莫札特的所有交响曲和小夜曲集,均是与布拉格室内乐团(The Prague Chamber Orchestra)合作;并在成为苏格兰室内乐团(The 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的首席客座指挥后,和苏格兰室内乐团及一群享誉国际的声乐家,为Telarc唱片公司录制了《魔笛》(The Magic Flute)、《女人皆如此》(Cosi Fan Tutte),以及《费加洛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他在1993年,于爱丁堡国际音乐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中,指挥苏格兰室内乐团演出了《女人皆如此》的音乐会版本;并在1994年的音乐节中,指挥“启蒙时代管弦乐团“(The 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和爱丁堡节庆合唱团(The Edinburgh Festival Chorus),演出《费加洛的婚礼》音乐会版、贝多芬的《雷欧诺拉》(Leonore),以及二场贝多芬交响曲的音乐会,其中包括了《第九号交响曲》。他并与同一合唱团演出了艾尔嘉(Elgar)的神剧《吉伦金斯之梦》(Dream of Gerontius),为该音乐节拉下闭幕。
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同时也是位著名的韩德尔(Handel)学者,他于1994年五月在罗马指挥“圣科西里亚国家学院“(The Accademia Nazionaledi Santa Cocilia)演出了韩德尔的《埃及的以色列人》(Israel in Egypt)。马克拉斯爵士是威尔斯国家歌剧院(The Welsh National Opera)1987-1992年间的音乐总监。任期中较特别的演出,包括《特洛伊人》(The Trojans)、一系列史特劳斯(Strauss)的歌剧,以及灌录了杨纳杰克《欧苏德》(Osud)的唱片。他与威尔斯国家歌剧院的最后制作有《多米尼欧》(Domeneo)及《陶德的伊菲贞德》(Iphigenteen Taunde)。1993年二月至三月,他以威尔斯国家歌剧院“荣休指挥“(Conductor Emeritus)的身份,指挥该团体在皇家歌剧院(The Royal Opera House)及柯芬园(Covent Garden)演出了二场《崔斯坦与伊索德》(Tristan and Isolde);而下一季,他亦将再指挥威尔斯国家歌剧院,在皇家歌剧院演出《禁卫队》(Yeoman of the Guard)。
马克拉斯爵士亦经常返回故土澳大利亚,他在1982年到1985年期间,曾是悉尼交响乐团(The 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的首席指挥。近来,他亦与悉尼交响乐团在悉尼演出了几场音乐会,包括有海顿(Haydn)的《创世纪》(Creation),以及为澳大利亚歌剧院(Australian Opera)新制作的《卡蒂雅·卡巴诺娃》(Katya Kabanova)。
除了在欧洲与各大歌剧院和管弦乐团演出大量的歌剧和交响乐作品外-主要在柯芬园、慕尼黑(Munich)、维也纳(Vienna)和巴黎(Paris)-马克拉斯爵士也是美国的常客。1993年五月,他成为旧金山歌剧院(The San Francisco Opera)的首席客座指挥,与该院合作了《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西西里晚祷》(I Vespri Siciliani)、《波西米亚人》(La Boheme)及《马克普洛斯案件》(The Makropulos Case)。1995年,他再次回到旧金山,指挥演出了《鲁莎卡》(Rusalka)、《浮士德》(Faust)及《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过去,他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的演出,包括了制作新剧《卡蒂雅·卡巴诺娃》以及再次搬演《比利·巴德》(Billy Budd)这出戏。他在1996-1997这一季又回到此,演出了《阿依达》(Aida)和《比利·巴德》。他最近则和圣路克管弦乐团(The Orchestra of St. Luke's)演出并灌录了许多海顿交响曲集,以及韩德尔的《水上音乐》(Water Music)。
马克拉斯爵士在1974年获得“大英帝国三等爵士勋位“(C.B.E.),并于1979年因其对音乐的奉献,受封为爵士。
1987年,成为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的会员。他并荣获约克(York)、赫尔(Hull)及诺丁汉(Nottingham)大学,以及捷克布尔诺(Brno)的马萨里克大学(Mosaryk University)和布里斯班(Brisbane)的格里菲思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颁赠荣誉博士学位。
评价
很多指挥大家对音乐的诠释必然导致有人欢喜有人“仇”,而且两派人壁垒分明。想想尼古拉斯·哈农库尔特和其他专工“时代乐器”的指挥大师,以及对立方马泽尔和其他力挺大编制乐队的指挥,莫不如此。
然而,人人都喜欢查尔斯·马克拉斯。他不是托斯卡尼尼那样的挥舞着指挥棒的暴君,也不象巴伦勃伊姆那样喜欢面对公众畅所欲言,他亦未曾运作过柏林爱乐或伦敦交响那样的重量级乐团。但他却是半个世纪以来音乐界最重要并广受喜爱的人物。
富有主见而敬业,马克拉斯将学者风范和内在音乐性深刻地融于他对音乐作品的诠释中,这使他声望鹊起。他没有卷入时代乐器和现代乐器之争,而是在近年另辟蹊径,将这场争执推向用现代乐器发出时代乐器声响的新方向。 他的风格异常灵活多变,因而常常带给人们超常的演出效果,不论所演作品来自英国、捷克、意大利还是德国。
正是人们渴望首席指挥们能够具备的这种灵活性,使得马克拉斯在督导威尔士国家歌剧院和英格兰国家歌剧院时获得非凡成功。
这种灵活性也许源于他本人跨越国界的成长过程——他1925年生于纽约,之后很快移居奥地利,后来又搬到英国。至少就他指挥过的乐团而言,他始终是一位世界公民。
例如,近一两年来他先后执棒多个风格迥异的音乐团体,包括苏格兰室内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以及伦敦皇家歌剧院乐团。 当然,最令马克拉斯欲罢不能的还是他钟爱的雅纳切克作品。
正是通过马克拉斯不计其数的现场演出和经典录音,才把雅纳切克的知名度在全世界提到一个全新高度,这一点怎么说都不过分。歌剧《卡塔·卡班诺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马克拉斯指挥首演这部歌剧之前,这部歌剧在大布列颠默默无闻。他演绎莫扎特作品的非凡能力,同样为人津津乐道。
他早年在悉尼交响乐团作首席双簧管演奏员时,就已经开始为成为世界音乐的一支巨擎而不断进取。他始终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现在根本看不出他已是耄耋之年,算是一个证明吧。在他身上,青春的欢悦和探索音乐真义的渴望依然炽热耀眼。他的成就高人一筹,他已经同时赢得音乐家和听众的爱戴,但他还是渴望奉献更多——我们这些爱乐众生可真是福星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