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古乐器埙开始有了一定的认知。音乐工作者通过对100多件出土文物埙的考察与测音工作,认识到埙这样一件有着7000历史的古老乐器,却是从来没有标准、没有定制,更没有音准的。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对埙进行研制与改革的工作中来。由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把音孔数由6增加至8,但依然存在下列诸多问题:
一、从个体来看
1、音准难以控制。
音准是作为乐器的第一要素,没有音准只能是一种摆件,不能称之为乐器, 而传统烧陶
工艺无法人为控制音准。
2、高音吹奏困难,难以吹响。
3、中高音区音色不统一。
4、音量不足。
5、易损坏。
二、从整体来看:
1、形制不规范。
人们根据出土文物制出的埙不仅有卵形,还有鱼形、牛头马面、人头形、鬼脸形等多种
形制,对于乐器来讲缺乏严肃性。
2、指法排律不统一。
一种乐器,总是有它固定的指法排律才能方便学习者和演奏者使用,指法排律不规范,
使人们无所适从,不利于学习和掌握。
3、整体制作水平低,没有高品质。
正是因为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因此,埙的演奏即便是对于专业的民族管乐器演奏
人员来讲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更不用说是普通爱好者了。所以埙依然是无法作为独
立乐器登上现代的舞台。
为了严肃埙的专业制作,确立埙的乐器身份,发掘埙的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使埙的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我们采取了以下五个步骤:
一、全面改革埙的制作工艺,使制出的埙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符合专业使用的各项指
标。
二、规范指法排律,出版相配套的教材、CD/VCD。
三、专业推广。
四、社会广泛开展普及埙的讲座、培训及演出。
五、成立埙的乐团,进行校际、城际以及国际演出交流活动。
其中,埙的制作是关键环节,惟其成功,后面几项的实施才有保障。
●主要内容
埙的标准化制作工程,
——完成了从陶土埙到树脂埙的工艺上的革新
——完成了由单一品种到系列化产品的发展
——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埙的标准化认证
——完成了由出土文物到专业乐器的演变,由专业乐器到收藏珍品的价值的延伸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制作材料上突破了传统工艺纯陶土烧制,运用现代高科技产品,调以高分子树脂,增强
了埙的抗震性能,大大提高了实际应用价值。
2、制作工艺上,将原来的先调音后成型,改为先成型后调音,保证了音准。各项指标都进
行了数据化、标准化。
3、埙的成套、系列化史无前例,按照现代音律,在四个八度内作出全调子的埙。
4、将埙的指法排律科学规范,音孔位置人性化,转调方便,有利于学习,有利于传播。
5、从传统美学与现代音律两个方面考虑,规范埙的形制和外观。
6、宽音域的埙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埙的音乐表现力。 7、外观制作工艺考究,利用现代烤
磁漆工艺,多次水磨精制而成,既有古典韵味,又具现代审美,具备了国际品牌的高
度。
专业性、标准化制作工艺使埙具备了乐器三要素,因此有了更为全面的音乐功能。
●埙的音乐功能体现在:
在方便演奏的前提下,可按不同指法排律,准确制作各八度间的关系调,根据乐曲的需要将埙进行完美组合,可以演奏音域在四个八度内的各种乐曲,可以独奏,重奏,可以组成乐团。多声部的和声使人聆听到像无伴奏合唱一样的优美音乐。
●应用情况:
埙的专业性、标准化制作一经完成,迅速受到各方专业人士的极大关注与极高的赞誉,并在各专业团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央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省歌舞团、浙江小白花艺术团……更受到了广大吹埙爱好者的青睐。标准乐器,为专业演奏人员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聆听到埙的美妙音乐,也增强了普通埙爱好者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大大推动了埙教学的开展。北京市少年宫、西城区少年宫都有了小型的埙乐队和乐团组织。
埙有了专业性、标准化的制作,标志着埙始成为一门真正的乐器进入民族音乐艺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