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梦回,忽闻夜半埙声。半梦半醒之间,分不清是梦是真。初时以为是梦,但觉真切似在耳边。几秒过后,又有悠悠埙声传来。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低沉、忧伤,令人顿起哀伤之情。脑袋一激灵,彻底清醒过来,埙声是由住所旁边的那幢楼里发出的。凝神谛听,若有若无,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有时居然让人感觉毛骨悚然,断没有感受到朱自清笔下描写荷香的那个句子的美感。挣起身子,拿起放在床边的手机,看看时间,凌晨一点三十。
今夜始觉埙这种乐器是最不宜在晚上听的。 对于中国的民乐,我是一窍不通的。但我以为,民乐器及其演奏的代表乐曲却是最能反映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的,类似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国风”一类,虽遭统治者压抑,总还有部分能代表民间的声音。一般民乐吧,比如二胡,比如唢呐等,虽然有《二泉映月》、《江河水》等让人哀痛之曲,但也有《百鸟朝凤》《赛马》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曲子啊!这埙吧,怎的让人这样的忧伤?关于埙,我最早是在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废都》里知道的,小说中庄之蝶的情人的丈夫心里一不高兴,就拿了埙半夜三更到古城墙上吹,吹得人心绪烦乱,恨不得撞墙。那时知道的,不过这是一种乐器。贾平凹曾说,“埙乐像硫酸一样能灼蚀”他。“在整个小说创作中,埙乐一直萦绕在心头,也贯穿于行文节奏里。”后来,贾平凹还和一个演奏埙乐的刘宽忍出版了埙乐专辑《废都》。而我真正见到它,是去年七月在重庆的瓷器口古镇。那里有一条文化街,在一家店里看到一排排的有六孔的器物,陶制的,玉制的,木制的,甚至有石质的,直觉就是那种叫埙的乐器。
老板在旁边现场演奏,吸引了不少围观的人。但少有人买,也许是曲高和寡吧!本想附庸风雅买回一个学着吹,转念一想,自己天赋不高,多半一买回家就束之高阁了,罢了罢了。不过一回家就后悔没下手了,那是后话不提。昨夜又闻埙声,不知何人夜半吹埙,也不知因何吹埙,但总觉有一股幽怨之气。但愿吹埙人通过埙声也吹去怨恨,吹去烦恼,吹去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