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古琴>古琴教程>

古琴吟猱界说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4-12-11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学琴的过程中,对琴谱和论著关于吟猱这两种基本技法的解说,最觉困扰,真是众说纷纭,各师各法。旧论不明确是难怪的,而近年来出版的琴学入门书,也是模棱两可,未能给初学者一个清晰的概念。

吟猱这两个技法,在不同的琴派中有不同的处理,在老师的口传心授下,是较易领会的。然而有时在弹奏的实践和理论上的理解有所矛盾时,就会产生模糊和混乱。即以一代宗师杨时百为例,他在《琴粹》和《琴镜》中的吟猱理论,基本上是以其老师黄勉之的观点为据。然而当他编《琴镜补》时,老师已不在世,他则推翻前说,另提一套解说。而其实,以现今的分析,黄勉之的理论倒是明确合理,反而杨时百的后论却有失偏颇。

在这个琴学复兴,普及琴艺的新世纪,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极需弄清楚的,希望在此能从常见的各种解说论述中,以音乐观点给吟猱理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现据下列常用琴谱和近年来的有关论著中,对于吟猱的各种解说(详见附录)依吟猱的运指方向、幅度和速度作个统计和分析:

琴谱:《五知斋琴谱》、《春草堂琴谱》、《琴学入门》、《琴粹》、《琴镜补》、《梅庵琴谱》、《桐荫山馆琴谱》、章志荪《研易习琴斋琴谱》。

论著:彭祉卿《桐心阁指法析微》、沈草农等《古琴初阶》、许光毅《怎样弹古琴》、龚一《古琴演奏法》、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丁承运《论吟猱》、叶明媚《古琴音乐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吟的运指方向

本位往来动摇:《五知斋》、《春草堂》、《琴学入门》、《梅庵》、《桐荫山馆》、《研易习琴斋》、许光毅、龚一、丁承运。

本位往来动摇,强调先上后下:《琴粹》、《指法析微》、《古琴初阶》、张世彬、叶明媚。

本位往来动摇,强调实上虚下:《指法析微》、丁承运。

本位下:《琴镜补》。

本位上或下:龚一。

猱的运指方向

本位往来动摇:《五知斋》、《琴学入门》、《桐荫山馆》、许光毅、龚一、丁承运。

本位往来动摇,强调先下后上:《指法析微》、《古琴初阶》。

本位往来动摇,强调实下虚上:《指法析微》、丁承运。

本位下:《春草堂》、《琴粹》、《梅庵》、《研易习琴斋》、张世彬。

本位上:《琴镜补》。

本位上或下:叶明媚。

吟猱运指幅度

猱大于吟:《五知斋》(3,4——5,6分)、《琴学入门》(1——2,3分)、《琴粹》(1,2——2,3分)、《梅庵》(4,5分——稍大)、《桐荫山馆》(3,4——5,6分)、《古琴初阶》、许光毅(1——2,3分)、张世彬(3,4——5,6分)、丁承运(3,4——5,6分)、龚一。

猱吟相同:《琴镜补》(2——2分)、《指法析微》(2——2分)。

吟猱运指急缓

吟急猱缓:《琴粹》、《梅庵》、《桐荫山馆》。

要真正区分吟和猱,应该是在余音的效果上:即吟是圆活完满,猱是方折苍劲。从这个基本点上分析,就能确定较合理的吟猱运指方向。

吟要达到圆活完满,运指必须平衡均匀,即在音本位的左右摇动。如果只在本位上或本位下摇动,就会产生偏颇,何来完满。另方面,运指的虚实也不能过于强调,‘虚上实下’就会造成失衡,破坏了圆活。

猱的方折苍劲,应该是由运指力度的虚实造成,或虚上实下,或虚下实上;这样一来,就涉及了运指的方向性。如果运指是在本位音左右摇动,而又要强调运指力度的虚实就会产生本位音游移的现象,那是达不到‘苍劲’的效果的。因此,猱的运指必须在本位音之上到本位音之间,或在本位音之下到本位音之间。无论在本位音之上或下,运指均须向本位音用力。如猱在本位音之上则要虚上实下,如猱在本位音之下则虚下实上,这样力度才会稳定于本位音中,从而得到方折苍劲之效。

那么怎样决定在本位上猱或本位下猱?基本上可以旋律的进行方向为准:旋律上行,音从低音上进或绰上,应在本位下猱。旋律下行,音从高音下退或注下,则在本位上猱。否则就会和旋律的走势相勃。

同样,吟也有先上或先下的问题,这就要以本位音的巩固为准:旋律上行,音从低音上进或绰上,吟须先下后上。旋律下行,音从高音下退或注下,吟则要先上后下。否则就会使本位音模糊。

从各种吟猱解说中,可以看到运指的方向的差异外,最混乱的是衡量运指幅度中的‘分’量,从一二至五六不等。究竟‘分’这个单位如何定义?

在彭祉卿的《桐心阁指法析微》中有段很详细的分析:

“分指律分,盖两律相距谓之律度,每一律度,长者中含四律分有余,短者四律分不足,兹取二分,则半度也。合上下两半度为一全度,仍属本律之音,过此则侵入他律界内矣。旧谱于吟云往来三四分许,或云二三分许,所取何分,并未注明。如以寸分言,则三准之度,实相倍半。中准用三四分者,下准当用七八分,上准只用一二分,不得统云三四分也。若谓徽间之分,则更有广狭不同。六七徽间之二三分,在十与十一徽间,当加倍而为四五分,更就下准再加,必为八九分,以至全徽矣。尤不得以二三分概之也。今据律分为准,自能随律度伸缩,以通用于全弦。”

从现代的律学观点看,彭祉卿的分析是很对的,五度律的小半音(90音分)即‘短律’,半个大全音(102音分)是‘长律’,平均的二个律分(约50音分)即相等于十二平均律的半个律(50音分);也即是四分之一音。将吟的运指幅度规范为二律分,或四分之一音,是很合理的。很巧,这幅度刚好和小提琴吟音波动的幅度(构成吟音的原音和另一稍高的音在高度上的差距)一样。(参考:缪天瑞著《律学》)

吟的运指幅度如从本位音上四分之一音至本位音下四分之一音,即是在半个音之内。那么猱的运指也应该相应地在半个音的幅度内,即从本位音至上半音或从本位音至下半音。由于吟是游移于上下四分之一音内,而猱则是游移于上半个音或下半个音内,因而造成‘猱大吟小’的错觉。这也是为什么上述解说中吟猱幅度分数大都相差整倍的缘故。

吟和猱这两个基本指法,还可以依运指幅度的加大或减小而有相对应的大吟、大猱和细吟、细猱的区分。而不论吟或猱,按指的摆动须先大后小,最后以定吟或定猱收音。定吟或定猱是在吟猱后,指下继续以骨节微微起伏,血脉动荡;是外观不觉的意中律动。

吟和猱的摆动次数,有‘五吟’和‘三猱’之说:

‘五吟’是在按弹得音后,在指所按本音位上和下四分之一音幅度内,先大后小,往来动摇五次。如旋律从低音上行进入本音,就先下位左,转上位右,又下位左,又上位右,复归本位。旋律如从高音下行入本音,就先上位右,转下位左,又上位右,又下位左,复归本位。最后以定吟收归本音。

‘三猱’是在按弹得音后,在指所按本音位上或下半个音幅度内,先大后小,向本位音往来移动三转,运指均向本位音用力。如旋律从低音上行进入本音,先下位左,转上本位,又下位左,复上本位,再下位左,复归本位,指力要虚下实上。旋律如从高音下行入本音,先上位右,转下本位,又上位右,复下本位,再上位右,复归本位,指力要虚上实下。最后以定猱收归本音。

中准和下准音位的吟猱时值约为中板的一拍至拍半之间,相对地上准音位的吟猱就要快些;这是因为上下准吟猱运指幅度差别的缘故。另因吟时指力平均地左右移动五转,猱则须从左或右向本位音用力三转;从而使人有‘吟急猱缓’的错觉。其实,‘五吟’和‘三猱’中手指移动的总距离是很相近的,两者速度相差无几。

此外,吟猱也可以依运指的速度有急吟、急猱和缓吟、缓猱的区别;或依时值的长短分出长吟、长猱和少吟、少猱。长吟、长猱是吟和猱的加倍,按指摆动次数倍之,幅度也加倍。少吟、少猱是吟和猱的减半,按指摆动次数和幅度也相应减半。

至此,吟和猱可定义为:

吟——按弹得音后,在指所按本音位上和下四分之一音幅度内,先大后小,往来动摇五次,(旋律如从低音上行进入本音,先下位左,转上位右,又下位左,又上位右,复归本位。旋律如从高音下行入本音,先上位右,转下位左,又上位右,又下位左,复归本位。)然后以定吟收归本音。时值约为中板的一拍至拍半之间。吟的余韵效果是圆活完满。

猱——按弹得音后,在指所按本音位上或下半个音幅度内,先大后小,向本位音往来移动三转,运指均向本位音用力,(旋律如从低音上行进入本音,先下位左,转上本位,又下位左,复上本位,再下位左,复归本位,指力虚下实上。旋律如从高音下行入本音,先上位右,转下本位,又上位右,复下本位,再上位右,复归本位。指力虚上实下。)然后以定猱收归本音。时值约为中板的一拍至拍半之间。猱的余韵效果是方折苍劲。

以上定义仅是个约略的规范,而在实际的演奏实践中,运指的幅度、转数和速度,须依琴曲的内容和琴派的风格作适中的调整。

〖附录〗:常见琴谱和论著对吟和猱的解说

《五知斋琴谱》

吟:吟者,按弦以取音,在指所按之位,往来动摇,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后小,一转一收,约四五余转,仍用定吟方收本位而止。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有恰好之理,以圆活完满为度。吟之缓急,俱要圆满,若吟哦然,致有音韵耳。

猱:指于按处,往来摇动,约过本位五六分,大于吟而多急烈。音取阔大苍老,兼求古淡,有如猿猱升木,音取恰好,圆满为度。…又曰:轻清小者为吟,重大带急者为猱;吟取韵致,猱取古劲,各有所宜。

《春草堂琴谱》

吟:所按之位,往来摇动。

猱:随声向徽下注摇得音。

《琴学入门》

吟:吟者,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收归本位定吟而止。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以恰好二字为真诠,即圆湛饱满之谓也。凡吟之缓急长短,俱不外圆满一诀,若吟哦然,方有音韵。

猱: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取音大于吟者,苍老浑厚,亦以恰好圆满为法。大抵小者为吟,大者为猱;吟取生动,猱取古劲,各有所宜。

《琴粹》——黄勉之用吟

吟:五转,如以某徽某分作直线为本位,得音后自本位绰上一二分,随注下过本位一二分,再上过本位一二分,复下过本位一二分,即还上本位而止。上下俱以腕力行之。审其音,则先一声微停,次二声相连,又次二声略停顿,凡五声。四转,如前法,得音后即下,随上随下,复上至本位而止。审其音,则先二声相连,次二声略停顿,凡四声。或五或四,审其节奏而用之。旧谱所谓四五余转,以圆满为度者也。

猱:定为三转,得音后自本位注下二三分,急上至本位,再如法上下两次而止。运指纯用腕劲,如物有伸缩力,随伸随缩。审其音,则三声缓急相等,连而不断为佳。大致吟略急,猱略缓。

《琴镜补》

吟:有五吟四吟两种。五吟者,从本位退下二分,复上至本位,又作两退复。若唱弦,则略去首一退字,唱为复退复退复。论板,则第一复字一板,第二退字一板。四吟者,即如前法,唱为退复退复。论板,则第二退字一板。

猱:得音后,就本位进二分,复本位,再作两遍,为三进复,皆以复为猱。凡猱必在本位之上,吟在本位之下。《琴粹》以猱在本位下,吟在本位上下,实传习之误。…… 欲扬以连下声,则用猱,欲抑以连下声,则用吟。

《梅庵琴谱》

吟:得音后,将指急急摇动约三四转,犹吟哦之余韵,上下不出四五分。虽动摇不离其位,要至匀至实,不可轻摇漫动。然必松活,得灵动之机为妙。

猱:得音后,稍偏下复摇动约一二转。如猱 之悲啼,较吟稍大而缓。

《桐荫山馆琴谱》

吟:按弦得音后,左指按弦的地方,在距离三四分内往来摇动,约四五次,距离先大后小,以至结束。

猱:指在按处往来摇动,距离按处约五六分,比吟的摇动距离大,并且稍慢。

章志荪《研易习琴斋琴谱》

吟:所按之位,左右摇动,以二次为度。

猱:随声向下徽注,复上又下摇得音。如弹性然,以三次为度。

彭祉卿《桐心阁指法析微》

吟:按弹得声后,带音上位右二分,转下位左二分,又上位右一分,又下位左一分,复上至本位为止。凡五音四转,两转一收,先大后小,以归本位。运指如旋规,取音须圆活,犹吟哦之有韵致也。

猱:按弹得声后,带音下位左二分,折上位右二分,又下位左一分,又上位右一分,复下至本位为止。凡五音四折,两折一收,先大后小,以归本位。取向与吟相反,运指如折矩,出声贵苍劲,犹猿猱升木,得其摇撼之声也。……吟从绰,须实上而虚下。猱从注,须实下而虚上。

沈草农等《古琴初阶》

吟: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然后仍回到得音的位上。上下动作的范围不得超过二分。指法取势要圆。

猱: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下后上,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仍回到得音的位上。动作范围稍大,但不得超过三分。指法取势要方,或直上直下。

许光毅《怎样弹古琴》

吟: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归本位定吟。以圆湛饱满,仿佛吟哦,方有音韵。

猱: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取音。以苍老浑厚圆满为妙。

龚一《古琴演奏法》

吟: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左右作小幅度快速摆动。传统‘吟’法中,也有得声后,在音位的右侧或左侧作两三次固定节奏的小幅度摆动。

猱: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两侧作较大幅度的摆动。

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

吟:得音后,在指所按之位往来移动,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而后小,约四五转,仍于本位用定吟而止,要以圆满为度。

猱:指于按处轻下重上,过本位五六分,重大带急,须避指甲声,然后动荡有情。

丁承运《论吟猱》

吟:左指于按弹得声后,带音在本位上摇摆三四分许,动荡有声,须实上虚下,约四五转,先大后小,仍归本位为止。取音圆活生动。

猱:左指摇摆幅度约五六分许,较大于吟,须虚上实下,约四五转,运指如折矩,取音苍老浑厚。

叶明媚《古琴音乐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吟: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转动三四次,最后收音于本位。除本位音外,其余渐次转动之音因右手已无弹奏,故此余音已是虚音。…这些余音是应当只取其意而非以实音出之的。

猱:得音后,于本位音之左或右往来移动数转,幅度先大后小,最后仍归本位收音。无论在本位音之左或右,用猱运指均向本位音用力,如猱在本位音之上则指法动作虚上实下,如猱在本位音之下则指法动作虚下实上,这样力度才会稳定于本位音之上,指法虚实相间,动荡有情。

相关文章 推荐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人气:141
古琴百科
传世古琴是怎样制造的呢?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人气:214
古琴教程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按》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人气:281
古琴曲谱
古琴乐谱[楚歌/降B调]简谱+减字谱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人气:157
古琴百科
古琴美文|听人弹琴请保持礼仪距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人气:433
古琴曲谱
管平湖古琴谱《良宵引》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人气:184
古琴教程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人气:185
古琴演奏视频
梵呗相遇古琴演奏《藏传大悲咒/常成梵音心灵音乐会》视频欣赏
古琴的三层境界
人气:134
古琴教程
古琴的三层境界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人气:428
古琴赏析
明代传世古琴《壑雷.落霞式》简介
古琴鉴藏要领
人气:118
古琴百科
古琴鉴藏要领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人气:253
古琴曲谱
现代古琴谱《残月》徐超然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人气:220
古琴曲谱
古琴谱大全[关山月]五线谱+减字谱

大家都在看

古琴减字谱解《游吟》古琴减字谱对照表

古琴减字谱解《游吟》古琴减字谱对照表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yuyn 游吟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游吟两字的减体式。 弹法:用指乘绰弹得声后,即退下一位,再绰上本位,又退又上,接用常吟。往来下上,指以游荡,所以名...

古琴教程 109 阅读

古琴节奏谱字《接》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节奏谱字《接》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jiē 接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接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下音与上音,或两句两段之中接弹,用此字旁注。今谱多即用连字代替。...

古琴教程 83 阅读

古琴琴式详解

古琴琴式详解

东晋 著名画家顾恺之《斫琴图》 当小编第一眼看见古琴,除了声音,还被她的形美所吸引。 接触古琴以后,发现她的形美不止一种, 有端庄美、典雅美、中正美、平和美、雍...

古琴教程 218 阅读

古曲《阳关三叠》的初步研究

古曲《阳关三叠》的初步研究

杨荫浏(18991984) 杨荫浏,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中国音乐史家 ,民族音乐学家。1899年11月10日生于江苏无锡,1984年2月25日卒于北京。6岁向道士学箫、笛、二胡等乐器。...

古琴教程 184 阅读

古琴的构造与特点详解

古琴的构造与特点详解

一、古琴的构造 1.琴面 为能充分振动,面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松质木料制成。向内外侧呈瓦弧形,与底板胶合而成琴。古琴的周身髹以生漆与鹿角霜粉屑(或瓦灰)调和的...

古琴教程 115 阅读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

古琴教程 105 阅读

古琴材料探究

古琴材料探究

(一)最传统的琴材 琴象天地万物,万物万事皆有阴阳。琴自然也是如此。 斫琴选材,自然也有阴阳之说。自古以来,琴面与琴底,都是以分别属阳与属阴的两种木材斫制而成...

古琴教程 163 阅读

琴遁集 古琴右手合声法议 锁

琴遁集 古琴右手合声法议 锁

锁 《乌丝栏指法》论长鏁,谓:相接作之,似书人作屈律,皆用大指承食指,食指鏁之。屈律者,弯曲不直,又有圈意,宋人又称屈挛,元杂剧中多见之。鏁右边旁巢字上三曲...

古琴教程 200 阅读

古琴节奏谱字《大慢》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节奏谱字《大慢》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dmn 大慢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大慢两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凡大曲宜作数重结束,所以先有渐慢、入慢,后有大慢,然后曲终。须使字字联络舒畅,声声圆转...

古琴教程 188 阅读

古琴配琴炉的方式介绍

古琴配琴炉的方式介绍

古琴,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声音强弱平衡,深幽有余韵,具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表达力。 古琴的弹奏在文人雅士中,并不是单纯地用来表演。 抚琴一曲,更深远的意味是...

古琴教程 198 阅读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节奏谱字《入拍》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rpāi 入拍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入拍两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起首散板慢弹,至此转入正板,曰入拍。或曰入调,减字体式作 。或曰入弄,即用 连写。也有作...

古琴教程 184 阅读

古琴隔位取音《淌下》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隔位取音《淌下》古琴减字查询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tǎngxi 淌下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淌下两字的减体式。 弹法:按弹后乘音未完,速带音缓缓淌至下位,运指而迂,与注下运指劲而速者不同。...

古琴教程 133 阅读

古琴后两根弦的由来

古琴后两根弦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内合五行,外合五音。那后两根弦呢?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

古琴教程 258 阅读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勾拂》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难检难查减字查询《勾拂》古琴减字大全

古琴减字基本字义 gōuf 勾拂 古琴减字详细解释 是勾拂两字的减字体式。 弹法:准照 的释义,即是以中指勾作拂,而不是勾过之后又再拂。...

古琴教程 168 阅读

琴声十六法/十二曰澹 要点浅释

琴声十六法/十二曰澹 要点浅释

十二曰澹 原文: 时师欲人耳。必作媚音。殊伤大雅。第不知琴音本澹。而吾复调之以澹。故众人所不解。惟澹何居。吾爱此情。不奢不竞。吾爱此味。如雪如冰。吾爱此响。松...

古琴教程 1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