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家博泰西尼
博泰西尼(Giovanni Bottesini,1821——1889)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低音提琴演奏家和单簧管演奏家。他幼年就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低音提琴演奏从师于路基·罗西(Luigi Rossi)。他一生为低音提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且很多低音提琴独奏曲都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为低音提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技巧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如《b小调第二协奏曲》、《旋律》、《爱的热情》三首作品,在世界性的重要低音提琴比赛中都会作为重要的演奏曲目。
台湾低音提琴之父
已故计大伟教授献身台湾音乐教育工作逾四十年,其从事乐教范围涵括: 交响乐团、基础教学、空中广播、作曲、合唱指导、教科书编辑、口琴 演奏、期刊编辑等领域,任职中央部会期间,更肩负统筹全国音乐教育 计划执行、推广,堪称是全方位音乐教育前辈。素有“低音提琴之父”、 “合唱指挥先驱”、“音乐留学生保姆”等敬称。
陈子平--中央音乐学院低音提琴教授
陈子平是当今国际享有声誉的华人低音提琴演奏家,其演奏足迹遍及亚洲及欧洲各国。他曾在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捷克、英国、台湾、中国等地举行多场独奏音乐会,2000年发行了首张中国低音提琴独奏CD专辑,在英国权威音乐杂志Orpheus-Double Bass的CD介绍中获得好评。
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及大学,师事符达及叶正凯教授; 以特优成绩毕业于国立维也纳音乐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曾师从低音提琴泰斗史特莱谢(Ludwig Streicher)教授;1995年获捷克第十届国际低音提琴大赛第三名,为华人首次获国际低音提琴比赛大奖者。此外并曾获颁多项给予年轻音乐家的奖学金,包括了世界著名的Alban Berg 基金会奖学金;Dr. Martha Sobotka基金会奖学金;Charlotte Janaczek基金会奖学金;Ziehrer基金会奖学金;以及奥地利国家科学研究部颁给优秀青年艺术家之奖学金。
曾任职于有两百年历史的德国德萨歌剧院低音提琴领奏;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长荣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演奏之余,陈子平还忙于担任国际与国内音乐比赛评委工作,包括担任捷克第十二届国际低音提琴比赛评审;匈牙利第二十届国际低音提琴节评审;参加英国2000年音乐节评审;台湾省音乐比赛评审;台湾行天宫音乐比赛评审等。
热情专注于教育,分别在匈牙利第二十届国际低音提琴节举行讲座;英国2000年音乐节开设大师班授课;西安音乐学院开办低音提琴大师班;任教于中山大学及高雄师范大学。学生曾获美国IBS国际低音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三名(2003);台湾音乐比赛低音提琴第一名、第二名。2004年获聘为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低音提琴教授。回国后致力低音提琴事业发展,于2005年11月创办首个中国低音提琴网站“中国低音提琴网”,使中国低音提琴界有了交流的平台。为提升本专业,推动成立低音提琴教研室。2006年4月中央音乐学院低音提琴教研室成立后,受聘为首届主任。 [1]
文学作品
作品简介
《低音提琴》
我有一位当官的父亲和一位是音乐家母,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宠爱。父亲希望我子承父业个官员,母亲希望我当个艺术家。我反其道而行之,违背父命当了个乐手,又为了报复亲选择了乐器中最丑陋、最笨重、最不起眼的低音提。在十八年的演奏生涯中,我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低音琴表现出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同时对乐队里的女歌手萨拉也倾注了想爱又不敢爱的痛苦矛盾的暗恋之情……
作品奇特诠释低调人生,是一部描写悲剧性小人物的佳作。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ǖskind)1949年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施塔恩贝格湖畔的阿姆巴赫,早年在慕尼黑和法国的埃克斯昂普罗旺斯攻读与研究中世纪史和近代史,后一度靠写电影分镜头剧本维持生活。他发表的处女作是剧本《低音提琴》。该剧于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次演出,后来许多剧院纷纷上演,其间被译成多种语言,为聚斯金德在文坛上赢得了声誉。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香水》,出版后轰动了德语文坛。继《香水》之后,聚斯金德用古典主义的笔调创作了中篇小说《鸽子》。小说描写巴黎某家银行一个看门人单调枯燥的生活,1987年初第一版销量即高达十万册。据《明镜》周刊统计,《鸽子》与《香水》一道,自1987年4月起同属德国严肃文学十本最佳畅销书之列,聚斯金德以此轰动了德语文坛。
话剧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11-06-24 至 2011-06-26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
演出场馆:蓬蒿剧场
演出简介
导演:刘立滨
原著: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德国)
作品介绍
作品简介
这是一出描写一个人在他窄小的房间里生存的戏。《低音提琴》剧本中的主人公——低音提琴手生活空间、物理生活环境,这里面所说的是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空间,一个人得以立足的存在感,主要强调的是精神生存空间。剧本中所描写的是一位不得志的国立乐团的低音提琴手的内心生活,他不被父母疼爱,平时只是在家里练练琴,几乎没有朋友,35岁未婚,已经两年没有女朋友,甚至现在暗恋的对象萨拉从来都没有正眼注意过他。他把这样的命运归罪于他的低音提琴上,可是当他酒过三巡之后,把内心话慢慢倾吐出来的时候,可以看到:如果我辞职了,我还能做什么,我只有流落街头。这也就是作者所强调的,哪怕是狭窄的空间也要带上它的意思。剧本中主人公愤世嫉俗而又无可奈何的大段自我嘲讽,是极其符合和贴近这样一个失意者的矛盾心态。
导演阐述
观众可以看到社会中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人物的坎坷经历和悲惨命运,舞台上生活的人会引起观众们的同情。观众会在演出中体会到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对这样一个充满小市民气的古怪乐手总是把自己的不得志归罪于别人,而全然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给予批判和讽刺。这种人不仅在德国,在我们身边也是比比皆是。
导演介绍
刘立滨,博士、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导演作品,话剧:《一仆二主》、《都市牛仔》、《小野猪》、《第十二夜》、《文那,从树上下来吧》、《雷雨》、《皆大欢喜》、《足球俱乐部》、《走进莎士比亚》,音乐剧:《伪君子》、《想变成人的猫》、《饼干人》。曾获“话剧导演金狮奖”等。
编剧介绍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ǖskind),1949年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施塔恩贝格湖畔的阿姆巴赫,是长居法国的德裔作家。1980年,发表他的处女作独角戏戏剧剧本——《低音提琴》,被译成多种语言,成为欧洲话剧舞台上长盛不衰的经典剧目。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香水》,该书一经推出便迷倒了众多读者,先后被译成近四十种语言,各种版本在全世界的总发行量高达1200万册。在随后的几年里,聚斯金德又陆续出版了《鸽子》和《夏先生的故事》两部小说,均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的交口称赞,从而也奠定了他在当代德语文坛引人注目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