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西洋乐器>弦乐器>

鲁特琴(Lute)简介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1-14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鲁特琴(LUTE)也称琉特琴,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一般这个词主要指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的总称,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最风靡的家庭独奏乐器。另外在广义的乐器分类中,把类似的乐器统称为“琉特属”,此时就不限于年代国别,因此吉他、中国琵琶、日本琵琶等都可以包括在内。
  欧洲鲁特琴上可以演奏和弦、旋律、跑句、各式各样的装饰音,甚至对位乐曲;它是用作伴奏歌唱的独奏乐器,也可用于重奏中,技艺娴熟的演奏者可以奏出多姿多彩的效果。他的源起与名称来自于阿拉伯人的 “Al’ud”,约在9-10世纪间经由回教徒传入欧洲,阿拉伯文Al‘ud原意为木头,这种梨型的拨弦乐器,与亚洲的琵琶。中世纪的鲁特琴仅有五组琴弦,,用羽毛制成的拨子弹奏,因此,大都是以合奏的方式演奏舞曲或作歌曲的伴奏。
  欧洲的鲁特琴,在图书中最早可追溯到1270年的Cantigas de Santa Maria , 大致上来说, 中世纪的鲁特琴无论在外型、演奏技法、乃至于音乐都与他的阿拉伯祖先十分接近, 直到15世纪末, 欧洲的鲁特琴才有他特有的发展, 主要是由于技法的改变, 人们开始使用手指弹奏, 因此多声部作品得以在鲁特琴上演奏, 新增了第六弦组, 外型显得修长而优雅, 之前鲁特琴常常用昂贵的材料制作,尺寸不一,做工精致。但是标准的鲁特琴是梨形的,它有一根单弦和五组复弦,调音为G——c——f——a——d’——g’琴颈上有琴格,弦钮箱向后弯成直角。在鲁特琴上可以演奏和弦、旋律、跑句、各式各样的装饰音,甚至对位乐曲;它是用作伴奏歌唱的独奏乐器,也可用于重奏中,技艺娴熟的演奏者可以奏出多姿多彩的效果。鲁特琴演奏者用一种经济简便的记谱法,叫做tablature (图表记谱法),其原理是符号不用来表示每个音的音高,而是表示手指需要在弦上的哪一点上按下以便发出需要的音高。种种因素的发展, 使得鲁特琴的演化进入完美的成熟期, 造就出将 近150年鲁特琴鼎盛的黄金岁月。
  不难想像鲁特琴为何如此吸引当时的人, 轻巧可携带, 比键盘乐器便宜而容易保养, 用途极广, 可用来弹奏舞曲, 流行的旋律, 甚至复音的声乐曲, 伴奏歌曲, 并且很快的产生了专属于他的独奏曲目, 如前奏曲, passemezzi以及较大型精致的幻想曲及ricercare, 鲁特琴最令人着迷的是其银铃般的音色, 六弦组的设计, 非常类似现代的吉他, 但声音却相当不一样, 低张力的羊肠弦加上梨型音箱特殊的共鸣, 造就出无比丰富细致的音响, 是吉他所无法取代的。
  16世纪末期, 主流的音乐风格有了重要的变化: monody的形式, 歌剧的诞生, 鲁特琴也随之有一些新的演进与实验, 第七组低音弦加上, 然后第八组, 第九组, 最后可加到十四组。
鲁特琴(Lute)简介
  在鲁特琴漫长的历史中, 根据学者Arthur Ness的估计,约有25000首文艺复兴鲁特琴作品, 在巴洛克时期也有同样的数目, 这仅只是以Tablature 记谱的曲子, 不包括以一般记谱法的作品, 难怪现今大多数的鲁特琴家都是以吉他开始, 却受到鲁特琴丰富的曲目的引诱而改变, 鲁特琴见证了连串作曲的黄金岁月, 最早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其登峰造极的演奏作曲家为Francesco da Milano, 他与Michelangelo(米开朗基罗)同时被称为'il Divino', 比喻他们是受神所启发的, 他的演奏让一切思绪转向天堂, Da Milano 及他同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沿用文艺复兴复调对位作曲法则, 均衡, 高雅, 音响饱满, 精神上与文艺复兴早期Botticelli(波提切里)等画家的绘画相似。16世纪中期, 西班牙也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曲家, 所不同的是他们演奏vihuela, 简单的说就是吉他形状的鲁特琴, 关于为什么在鲁特琴流行全欧时, 西班牙却独钟vihuela众说纷纭, 不过应与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有关。这些作曲家及其音乐, 在20世纪中, 由于西班牙(Catalonian)吉他家Pujol的努力, 得以公诸于世, 并广泛的被演奏, 鲁特琴下一个高潮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皇时期, 以John Dowland甜美善感的鲁特琴歌曲 (Lute Air)及独奏曲为其翘楚。
  鲁特琴几乎全部由木材制成,音箱形状类似对半切开的梨,和古典吉他一样,正面有面板和音孔,但音孔通常都有精美的镂空雕花图案,成为“rose”(意为玫瑰)。背面不是扁平,而是突出的圆弧状,并有木片高低镶嵌的肋骨状结构。音箱中空,内部没有支柱。
鲁特琴(Lute)简介
  琴颈使用轻质木材制成,琴格的指板使用硬度较高的厚板,弦钮箱向后弯成直角。文艺复兴时期的琴颈是平直的,之后弧度逐渐增大,最终成为现在的曲颈形状。
  琴弦一般采用羊肠线,在17世纪初还曾经使用铅等金属来制造低音部分的弦,17世纪中期开始使用羊肠线的芯,并在外面卷上细密的金属钢丝。现代也有用尼龙等合成纤维材料。
  在天使的手中, 鲁特琴象征天堂的美, 进一步, 他象征和谐, 历史上, 鲁特琴充满了象征的意义,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 可看出鲁特琴在艺术中独特的地位。历经19世纪的沉寂之后, 鲁特琴在20世纪后半期, 逐渐复兴, 其中有相当的原因是唱片工业的兴盛所致, 但录音无法真实保留鲁特琴特有的魔力, 相较起来实际的演奏仍十分罕见珍贵。
  一般的鲁特琴具有一根单弦和五组复弦,编号从最细的一个开始,第一组是单弦,称为旋律弦(chantrelle,法语意思为歌手),之后是五组复弦。不过巴洛克鲁特琴第二组也有单弦的。复弦一般八度重音。一般的调弦和吉他一样,以4度为基础。
  6组弦的文艺复兴鲁特琴的常用调弦,从第一组开始为4度、4度、3度、4度、4度。注意3度的位置和吉他不一样。
  到具体的音高,一般第一组定为g音,之后为 g-(d/d)-(A/A)-(F/F)-(C/C)-(G/G')。不过绝对音高在当时并不存在,鲁特琴可因琴的尺寸,羊肠弦的供给情况,与合奏的场合等而改变其音高。目前最常见的调律,以G-tuning为主,但标准音可以是a=440,或早期音乐常用的a=415。
  巴洛克调弦是在追求鲁特琴演奏技法的过程中,将上述文艺复兴调弦法增加演奏难度,多使用2度音程的不协和音的“变则调弦”的一种。现在的巴洛克调弦法主要指d小调调弦法,这种方法从历史上的17世纪开始盛行,已经成为一种事实标准。早期的变则调弦法有“山羊调”(ton de la Chèvre)、“水银调”(ton du Mercure)等。

相关文章 推荐

雷斯庇基:“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古代鲁特琴歌谣与舞曲”组曲
人气:371
交响乐下载
雷斯庇基:“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古代鲁特琴歌谣与舞曲”组曲
鲁特琴(Lute)简介
人气:182
弦乐器
鲁特琴(Lute)简介
古典吉他名曲[鲁特琴前奏曲]巴赫
人气:154
吉他曲谱
古典吉他名曲[鲁特琴前奏曲]巴赫
鲁特琴介绍
人气:140
吉他维护保养
鲁特琴介绍

大家都在看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