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它尔,维吾尔族弓拉弦鸣乐器。又称“塞他尔”,波斯语“萨”为“三”、“它尔”是“弦”,意思是3根弦的乐器。其历史悠久,外形与弹布尔相似,音色明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演唱“十二木卡姆”伴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十四至十五世纪已流传在南疆喀什一带,后传至北疆和东疆,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称塞他尔。《律吕正义后编》:“司二弦一人,回名塞他尔”。
中文名: 萨它尔
回 名: 塞他尔
属于民族: 维吾尔族
类 型: 弓拉弦鸣乐器
可 用: 独奏、合奏、伴奏等等
历史发展
历史较为悠久,据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记载,早在十四、十五世纪时,维吾尔族民间已经出现这种乐器,并已有著名的演奏家了。它最早流行于南疆喀什、莎车一带,后来逐渐传至北疆各地。清《皇朝礼器图式》将其列入宫廷回部乐,称其为塞他尔。《清史稿》(卷一一)载:“塞他尔,形如匕,丝弦二,钢弦七,木柄通槽,下冒以革。面平背圆,柄有线箍二十三道,如琵琶之品。以九轴绾弦,柄端二轴绾丝弦。……以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这一记载与后来的萨它尔已有很大区别。20世纪50年代,萨它尔又流传到哈萨克族人民聚居的边城伊宁。如今它已流行全疆各地,成为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拉弦乐器。
形制结构
民间传统的萨它尔,形制和维吾尔族弹弦乐器弹布尔非常相似,外观像一支长柄水瓢,通体用桑木制作,全长130厘米——148厘米(图)。共鸣箱呈瓢形,系用一整块桑木挖凿出腹腔后,其上蒙以桑木薄板而成,面板上部开有出音孔。琴杆较长,呈半圆形柱状体,上端为琴头,平顶无饰,正面和左侧设有九至十七个T形弦钮,下设山口。琴杆正面为按弦指板,其上缠有十八个丝弦品位,有的还在面板上设有高音品位。面板下部中央置有木制长桥形琴马。张有九至十七条金属弦,其中右侧第一条外弦为主奏弦,使用铜弦,其余均为钢丝共鸣弦,弦的下端系于尾柱上。琴弓为木制弓杆,张以马尾弓毛,与小提琴弓近似。
改革萨它尔
改革萨它尔,又称中音萨它尔,维吾尔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乌鲁木齐市依堤伯克乐器厂在维吾尔族音乐工作者的协助下,制成改革萨它尔。琴体仍用桑木制作,较传统萨它尔稍短,全长120厘米。共鸣箱较大,系用十一块木板条经浸泡、烤弯后拼粘而成,正面蒙以拱形鱼鳞松薄板,以抗琴弦压力。琴箱最宽处20厘米、最厚处14厘米。琴杆稍短,上窄下宽,正面增设了一层按弦指板,其上的品位也由丝弦或牛筋弦品改为固定塑料品。有的还增加了木制缚弦板。张十三条琴弦,主奏弦采用大提琴弦,定弦c,十三条共鸣弦定弦分别为:c、c、d、e、g、a、c1、d1、e1、g1、a1、c2,音域c—c2,有两个八度。音色明亮浑厚。与此同时,还制成高音萨它尔,琴体全长87厘米,共鸣箱等部分相应缩小。
改革萨它尔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它与高音萨它尔在乐队合奏或伴奏中,音色和谐、音响效果良好。独奏的曲目不多,常采用“木卡姆”的音乐,较著名的有《木夏乌热克木卡姆间奏曲》等。在乐队合奏中,常为“木卡姆”和“麦昔若普”伴奏。演奏“木卡姆”时,多以“弹弦”奏法开始,待歌声出现后,才用弓拉来伴奏。它演奏“木卡姆”的散板序唱,多采用长弓、连弓,音调悠扬、节奏自由;而用短弓、快弓演奏“麦昔若普”乐曲时,旋律欢快、热烈活泼,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