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练琴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演奏者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练琴方法和心理调控能力,演奏时才会游刃有余,悦耳动听。在练琴的过程中,演奏者应充分发挥和借助自己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研究和摸索练琴的方式和手段,争取准确的表达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怎样练琴?怎样调节练习时的心理因素呢?每个热爱和学习板胡的人都应当长期坚持不懈的练琴,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天不练就会生疏。由于每个演奏者的个性、经验、目的、情感不同,因此对客观事物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情感表达,然而表现出来的作品会各有其常。
初学琴时,老师总是强调“慢练,不能急于求成”。但足讲归讲,做归做,总认为那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要精雕细琢,反复推敲呢?可是等到真正上台表演时,原本认为非常熟练的乐曲,也会出现拉奏不清楚或者其他问题。实际上平常老师所说的“慢练、由简到繁”是符合人脑接收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人脑系统的反射活动要求我们必须按部就班来做。拉板胡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拉奏法使琴声优美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拉琴并不仅是手指在动,更是身心结合的运动。每次练琴都会碰到新的技术问题,而练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在不断的变化,今天因为掌握了一个新的技巧而喜悦,明天又因为遇到无法攻克的难题而沮丧。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曾经说过:“许多练琴者都像奴役般挣扎,忍受不断的失败,各种身心的疼痛乃至心理的抑郁。”板胡练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还是一个心理变化和调节的过程。在研究板胡演奏心理时,我们不妨先从练习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出发,了解其发展规律,获得良好演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