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尺八有一定了解的小伙伴
可能已经知道了
现行的尺八乐谱中一般以
“ロro ツtsu レre チchi リri“
这5个日语假名来表达音符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偏偏是这5个假名
而不是最简单基本的
“アa イi ウu エe オo“呢?
这里我们必须要了解
“一节切尺八中兴之祖”
大森宗勋
通过前几期的一声一世小课堂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日本安土桃山时期,有不少逐鹿天下的武将、名满天下的名人都是尺八演奏家,如一休和尚、织田信长、北条幻庵等。
大森宗勋曾是织田信长的部下。在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后,他遁隐于世,一心研究一节切尺八。有一说本能寺之变时大森宗勋也陪同在织田信长身边战死,但据考证这一说法立不住脚。况且如果大森宗勋真的殁于本能寺之变,尺八的普及和发展历程可能会因为他的缺席而更缓慢。
大森宗勋以擅长尺八制作闻名,有名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时的天皇后阳成天皇亲自下令,命令他制作尺八并献给宫廷。其中有一支铭为“灵音”的尺八现为纪州德川家康家所藏。
大森宗勋所作尺八,长约14.5英寸
同时,大森宗勋的尺八演奏技艺也十分精湛,“大森宗勋墓碑”中曾提到大森宗勋的尺八音乐——“一日与诸生、共游于郊野、酒酣曲罢、宗勋吹一曲、其声鸣鸣、野鸡惊阳、入于幕中、音律相协、同声相求、云龙风虎、物必有邻。”
《日本国志・礼俗志》中也记载:“大森宗勋号策翁,自幼好音律,特以尺八著名于时,常登楼奏曲,有黄鸟来和之。天正中,奉诏制五调之尺八,至今言尺八者以宗勋为法。”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战国武将们都是多才多艺:一休会尺八善茶道水墨画,织田信长会尺八会作战会筹谋,北条幻庵会做尺八会做马鞍会设计庭院......
而大森宗勋不仅会做尺八,他还有文学底蕴,很会给尺八取名字。前面已经说到他有一支尺八命名为“灵雨”,可以想见在雨天时用“灵雨”演奏会更有一番趣味,他的其他作品也不遑多让:迎凉草、余音、白雨、迟凰......
在安土桃山时代之前,一节切的学习是靠着师父的口耳相传,很难推进普及,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森宗勋收集了传承下来的曲目,在1608年写成了《短笛秘传谱》,这也是最古老的一节切乐谱。自此谱本出现后,一节切不仅在知识阶层,而得以在普通大众之间传播。后人因此也将大森宗勋称之为“一节切中兴之祖”,认为17世纪一节切文化的鼎盛建立在大森宗勋的贡献之上。
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尺八乐谱为什么用「ロツレチリ」来表示呢?
其实,「ロツレチリ」比起说是音符名称,不如说是对指法的说明,即每个假名表示不同的指法。而在尺八都山流的始祖中尾都山发明用「ロツレチリ」表示乐谱以前,尺八乐谱都是用「フホウエ」来表示的。
日本传统乐器中,一般会用文字表示管乐器和弦乐器的指法,然后用唱歌的方式记住旋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字就不是用省略或首字母的方式表示,而是用接近的拟声词表示。
也就是说这时候奉行的原则是:比起“易说”、优先“易记”。具体使用的字符也与对应旋律下字符是否发音流畅有关,因此不同的乐器所使用的这些字符也完全不同,与音阶理论也完全没有关联。
据考证,一节切尺八的演奏继承了雅乐理论,规则建立与此理论之上,如与四季配套的“时之声”“宫、商、角、徵、羽”的五音音阶等、与西乐音阶中的长短音阶对应的“律、吕旋法”等。
我们前面提到,大森宗勋所作的《短笛秘传谱》是现存最古老的一节切乐谱,而这本乐谱中就是使用「フホウエタ」来标注的,在它之后的古尺八乐谱都用雅乐用于来进行标记,但又不同于雅乐的规则。
太南了.gif
这里又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中国古代十二音律,具体是指: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日本古代音乐受中国影响颇深,十二音律传入日本后名称有所变化,但在《短笛秘传谱》及古尺八乐谱中,依然可以将音符与十二音律对照起来,有日本网友综合几个乐谱做了如下对比:
フ=林钟(la)
ホ=南呂(si)
ウ=黄钟(re)
エ=太簇(mi)
タ=姑洗(fa#)
チ=林钟(la高八度)
ヒ=南吕(si高八度)
如上所述,在一节切尺八和古尺八时期,「フホウエタ」表示的是“la、si、re、mi、fa#”,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re、fa、so、la、do”的音阶。
据记录,中尾都山一开始也沿用前人的「フホウエタ」,而关于他创作“ロツレチ”的原因,曾有人问他本人,他表示是由于在某次和筝、三味线一起合奏排练的时候,音符发生细微的变化,而传统的「フホウエタ」音说起来很不顺口导致练习受到干扰,晚上回去就把用于第二天乐谱上的音符都写成了“ロツレチ”,也并没有赋予每个假名确定的含义。
本文资料全部来源于网络
如有不妥请大家后台留言指出
来源:尺八一声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