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习尺八的朋友,尺八假名谱学习就是一大障碍,它不同于五线谱,简谱。而且不同流派和分支流的记谱法都有所不同,大致分明暗流,琴古流,都山流,分支出去的还有民谣记谱,竹保流记谱等等,以下讲琴古流记谱法:
琴古的记谱法,是主要依靠音符的拍点,以贯穿音符的线为辅来表示节拍长短。一开始学习琴古谱,很多人会觉得点很麻烦,看不懂,索性直接看线,这是错误的习惯。因为主要使用点来标拍,有的本曲的谱子很少标线甚至不标线(少数),所以学好琴古谱最主要的,是要看懂音符两边点的表达的意思。
首先,我们先以菅原久仁义先生的《尺八入门(琴古流)》中的一张表来看一下。
(上图)
由表中,可以清楚得出,一拍以上的音符,基本上就是右边的点一个为一拍(四分音符),两个两拍(二分音符),三个三拍(附点二分音符),四个四拍等以此类推(全音符)。
那一拍以下是怎么表示的呢?
这里就要涉及两个概念,就是“表拍”和“里拍”。
(上图)
简单地说,右点就是表拍,左点就是里拍。但除此之外,他们是“一体的”,即——一个表拍加一个里拍等于一拍,即一拍平均分为两份。就像我们都见过的太极图,一个圆形的太极图是一个整体,而一黑一白各占一半,只有两半在一起时才是一个完整的太极。同理,琴古谱中一般每一拍都是完整的,不会缺少任何一半,不然就不是完整的一拍。由此,再次得出:
一拍(1)=一个表拍(1/2)+一个里拍(1/2)
而确定拍子有几拍,一般看表拍的点数。(当然也有要看里拍的情况,这个情况相对较少,之后再说)图中的四个音符时值分别是1/2+1/2+1/2+1/2,共两拍。
接下来说说十六分音符(1/4拍)的写法(图中线穿过的返点为连续音的略记符号)
(上图)
当搞清了表里拍关系后,这个部分就好理解多了。1/4拍就是把一拍平均分为四份中的一份,而一个表拍或一个里拍的拍值是1/2。那么将一个表拍或一个里拍平分为两份,得到的便是两个1/4拍。在谱例中每个拍点对应两个音符,就相当于那两个音符平分了那一个点的时值(表或里拍的时值),而拍点也不是随便标的,表拍平分给第一、二两个音符,第一个音符必须标表拍点,而第三、四的音符平分了里拍的时值,所以必须在第三个音符标里拍拍点,以此类推。图中音符时值具体分布为:1/4+1/4+1/4+1/4+1/4+1/4+1/4+1/4,总时值为两拍。
这里,我再说一下打拍子的方法。尺八谱中有两种打拍子的方法,我们先看其中一种。这种打拍方法(也指一种标拍方法)叫“小间拍子”。这种打拍方法和普通的学习音乐的打拍方法一样:用手从击打大腿发出声音那一下开始,到抬起挥往空中某个节点,再往下击打大腿,循环往复。这个在菅原久仁义的教程里也有描述:
(上图)
这里描述的,就是在标1、2、3、4的节点,击打膝盖,而所有标と(ト)的节点把手抬起,而一打一抬就是一拍的长度。
明白这个后,请多拿着谱子试着打下节拍,这个对尺八学习很有帮助。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些特殊的节奏型和符号。依旧借用菅原久仁义先生的资料说明。
(上图)
壹、这个上面说过,图中也表述得非常清楚,就不再赘述。顺便一提,尽管琴古谱主要依靠点来表示节拍,但竖线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让节奏更加明显,目前所有正式出版的琴古谱几乎都是有竖线的。但如果是个人写谱时省略也没多大关系,看得懂就好。
(上图)
贰、虽然这个节奏型很普通,但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符号,就是格子中的小三角△。这个小三角难倒了不少初学者,我也是弄了很久才搞清楚是什么用法。小三角△位于里拍的位置,而且只能存在于里拍,因为它是“上一个表拍的音延长到里拍的位置的符号”。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图中的第一个ro是一拍的时值,各占据了一个表拍和里拍,ro是从表拍开始,而延伸到里拍——即这个音是从上半拍延伸到下半拍(所以这个音是一拍)。而为了表示这个性质,里拍就要加上一个小三角△“占拍”。如果把它用非常“白话”的方式表达的话,差不多类似这样:
(上图)
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每个ro的后半拍的ro和连音线被换成了小三角△表示。
不过,一般一拍二拍三拍等等整拍的拍子,正式写法是省略三角的,这里标出来只是为了说明小三角的用法。后面,将会更详细地说明小三角的用法。
(上图)
这里的第二、三个ro后面,出现了小圆圈○,它的用法和小三角是 完!全!一!样!的!区别是,小三角只能写在里拍位置,而小圆圈只能写在表拍位置。所以,小圆圈就是“上一个里拍的音延长到表拍的位置的符号”,一样具有“占拍”的性质和用法。如果也使用“白话”的方式表达的话,差不多类似这样:
(上图)
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正式的写法是吧第三个ro和第四个ro及其各自的连音线换成了小圆圈○表示。
一般来说,需要标小圆圈的地方都是必须写出来的,但有的谱子也会省略,但是,一般只会省略整拍的地方,如果是不足一拍或者掺杂一拍以下时值的,都是会标出来的。
(上图)
肆、尽管开头的ro的时值看起来都是“二拍”,但其实并不是。这里正好体现了琴古谱必须看“整体”读拍的特点。第一个谱例中,第一个ro是两拍,并且每一拍都是完整的,第二拍的后半拍(里拍)没有被占用;而第二个谱例中,第一个ro的第二拍拍的后半拍(里拍)被第二个ro占用,所以,这个ro的拍值是而二拍-半拍=一拍半。用打拍子的方法表示,就是这样:
边唱谱边打拍子更能体会出区别。
(上图)
伍、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复合的例子,里面同时使用了小三角和小圆圈。旁边的日文写的是,在A处的里拍(小三角)与下一个表拍B(第三个ro的表拍)之间有音符A(第二个ro)时要把小三角在谱上明确写出来。什么意思呢?即小三角原本是第一个ro的音符长度延伸,占了半拍;而小三角的下一个表拍(第三个ro的表拍)是表示第三个ro音符的长度,没有占用上一拍的长度,因为它就是表拍开始的地方。而现在第二个ro平分了原本占第一个ro的半拍,于是,小三角的长度从原来的半拍变成1/4拍,第二个ro的长度也是1/4拍,至此第一个ro的长度,为1/2+1/4拍=3/4拍。而小圆圈的部分和小三角的情况相似,只不过表里拍位置反了过来。倒数第三个ro占了第三拍的里拍(后半拍),小圆圈则原本是占了第四拍表拍(前半拍),但由于倒数第二个ro和小圆圈平分了表拍的拍值,所以小圆圈和倒数第二个ro的长度都是1/4,而倒数第三个ro的长度为1/2+1/4=3/4拍,这些是琴古谱中经常出现的情况,需要好好认识。
这些谱例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节奏型,书中有非常详细的拍子解释和五线谱提示,大家要好好对照练习熟悉一下。
(上图)
至于休止符没有什么好讲的,和普通音符一样标拍就好,写法都是一个写在音符中线位置的句号。注意:休符和占拍的小圆圈不一样,休符写在中间且比较大,而小圆圈只能写在表拍位置且比休符小很多。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大间和小间拍子。
按原文(部分):小间拍子为右点到下一右点间的长度为一拍,大间拍子则是右点到下一左点间的长度为一拍。即,大间拍子的右点到下一右点间的长度,是小间的两倍——即大间的一拍等于小间的两拍。
详细解释的话,我们先看一下谱例。其实上面的的两句,长度是一样的,尽管看起来小间的时值是大间的两倍,其实并不是这样。这里还要涉及不同间拍子打拍的方法。我们在上面的内容里已经说过小间的打法,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间的打法:
打第一拍时,右手打下右膝,打出上半拍,然后左手抬起,打出下半拍(第一拍打完);此时当左手再打下左膝,打出的是第二拍的上半拍,右手此时抬起,打出第二拍下半拍(第二拍打完); 再把右手打下右膝,打出第三拍上半拍,然后左手抬起,打出第三拍下半拍(第三拍打完)。。。循环往复之。虽然比较复杂,但习惯就好。
这里,你有可能发现,为什么说大间是小间的两倍了。因为你打大间拍子的时候,就像在打两个小间的拍子。其实大小间拍子都是视不同曲子的曲谱打拍子,有的曲子用小间拍比较合适,但用大间打效率不高;同样,有的曲子用大间可以打得比较精确,而用小间比较容易含糊或者节拍节点不够明显。有的曲子甚至还有大小间拍子切换的情况,书中也有说明:
值得一提,琴古谱传统上是没有小节线的,全程用散拍记谱,但有内部节奏,这个要老师来教了。现代曲的琴古记谱就非常现代化了。
琴古的记谱模式比较特殊而古朴,一开始可能比较难以接受。但当适应了之后,我相信你会喜欢上这种古风的记谱方法。当然多看谱、抄谱、唱谱打拍子也不能少,这是培养节奏感非常重要的过程。
如果这篇文字有错漏之处,还望指正(土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