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将口风琴教学引入初中音乐课堂,对于帮助初中生顺利度过变声期,提高学生识谱视奏能力,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合作能力、音乐的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加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谈谈口风琴进课堂的实践和体会。
(一)手指操,学习前的准备。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做手指操,可以活动手指关节。嘴里练唱:“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每只手都有五个手指头,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我用手指来弹琴,真呀真快乐。”手指随着歌声动作,活动各个手指关节。
开始学习口风琴最好用上长长的吹管,放在桌子上进行平奏练习,也叫桌奏。让学生能在琴键上找到每个音的位置,要求手型呈圆球形自然状态,手指关节突出,不能伸直,在琴键上保持好姿势扣指。吹奏时掌握好呼吸,换气。吹奏平稳、均匀。练习从最简单的C大调进行平奏,练习曲可选择《划船歌》、《粉刷匠》、《摇啊摇》、《小宝宝要睡觉》、《小小鸭子》等简单的小曲开始学习。
接着学习用短吹嘴练习,注意姿势,琴身稍向下倾斜,与身体呈45度,身体站端正直立,两腿与肩同宽,头放正,两眼平视前方,基本演奏熟悉后,可以进行花样练习。如吐奏练习,用双吐法能轻松地演奏一首乐曲的前提。教学时,要求学生把口风琴平放在课桌上,学生视谱随老师的琴声轻声模唱,唱会乐谱后再在琴上找音符的位置并逐步熟练。
口风琴的教学应重视多声部的训练。多声部训练可以先进行分小组吹奏练习,一小组吹奏时,其他小组用心聆听,分小组练习熟练后再全班合奏。《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轻快活泼,描写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练习时把学生分成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三个小组,先分声部视唱乐谱,同时手指在口风琴上作无声练习直至熟练,再分小组视唱、吹奏乐谱,各小组吹奏准确无误后,高中低三声部合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奏能力和合作能力。
我们把优秀的经典歌曲如《爱我中华》、《大红枣儿甜又香》、《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阳光路上》等经典作品编成口风琴教材,让孩子们了解乐曲创作背景,在音乐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生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还选编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进入教材,如学习吹奏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哆来咪》。学习这首乐曲有利于帮助孩子们认识七个唱名,加深对七个唱名的认识,也有利于掌握气息的运用和换气方法,搭建实践展示平台。
“义务教育阶段学会演奏1至2件乐器”是教育部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小乐器进课堂,人人会乐器的音乐教育理念,将促进音乐课堂的有效开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应根据口风琴携带方便的特点,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如在课外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合奏表演,吹奏出自己心怡的乐曲。鼓励学生在学校艺术节、班级器乐比赛中展示出自己的口风琴演技,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余时间遇见一群背着口风琴的孩子从校园的小路上走过,听见他们发自内心的问声老师好,这是音乐教师内心最快乐的时刻。多年以后还能被孩子们记住当年学习口风琴的情境,听到家长们由衷的感激,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本文发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