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天地是一个大化流衍、生机浩荡的生命整体。中国艺术也追求这种生机勃勃之趣。中国艺术美学强调,一切艺术生命都是整体中的生命,必自一物之生命表现宇宙全体之生命,“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从一花一草可洞尽宇宙之奥妙。
图源电影《卧虎藏龙》
所以古代的《乐记·乐礼》有云:
仁近于乐,义近于礼,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而同化,而乐兴焉。春作夏长,仁也; 秋敛东藏,义也。 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这段文字是说,音乐是一种生命、生机的体现。古代中国人把“乐”当作和上天互通信息的媒介,音乐能拉进天人之间的距离。
图源2001年电视剧《笑傲江湖》
因而古典音乐的创作过程,是音乐家抒发生命情趣、释放全部心理能量的过程。在音乐的流淌间,感受万物生命的气息。
就像嵇康的《广陵散》,没有固定的旋律,结构松散,乍一听很难懂。然而,这些没有逻辑的,看似飘飘然如风中飞絮的音乐,才是中国古典乐的灵魂。如果我们不去纠结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如何,而是用全身五感去聆听它,就会发现,中国古典乐不只有“听音”,而是调动全身的感官在体验“活着”这种感觉。
管平湖 - 广陵散,豆瓣时间,22分钟
那是怎样一种感觉呢?仿佛闭上眼,就是潺潺流水,巍巍高山。仿佛古琴、洞箫、埙这些乐器根本不是乐器,而就是这个自然界的声音。来自于自然,回归于自然,一种天籁。我们步入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受,都是那样地美妙。这是大自然最美丽的一面,摄人心魄。
图源电影《刺客聂隐娘》
没有音乐基础,我们该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前面为大家介绍了许多中国古典音乐的知识,明明我们自己的古典乐成就如此之高,为何绝大多数人对它们一无所知?
在台湾音乐大师、曾任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研究所所长的刘岠渭老师看来,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音乐不像西洋音乐被系统化的整理。我们知道西洋音乐的传统就因为教会的缘故而被保存得很好,所以2000年来,西洋音乐都维持着那个传统。
可是中国音乐就没有这么幸运,一次改朝换代就什么都改变了。我们找不到像西方音乐那样的,像教会一样的机制去保存和延续我们音乐的传统。
西方交响乐团(via unsplash)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人对音乐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他们很早就把音乐当做一种艺术,长期以来已经积累了许多音乐鉴赏的资料文学。可是在中国,我们对待琴棋书画的态度,只不过是把它们当做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并不会把音乐当做一种很严肃的很高深的艺术来追求,顶多就是生活上的点缀,或者是用来修心养性的,所以对音乐本身并不是那么在意。由于没有很早把音乐作为一个美感的对象来探讨,所以中国音乐它的发展的轨迹一直都不是很明显。
最后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客观因素,就是留声机的发明。在这之前,音乐研究的最大阻碍就是没办法把声音保存下来,1877年留声机发明之后,才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如果音乐研究没有西方音乐这种扎实的传统,那么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听到1877年以前的作品。不像绘画、雕塑这些视觉艺术,音乐没有实体。所以这也造成了我们研究中国古典乐的困难。
尽管研究中国古典乐是困难的,但作为入门级选手,我们依然能通过传承下来的、有限的古典乐曲去理解它们。
为此,豆瓣时间特地邀请台湾音乐大师刘岠渭老师,集合刘老师对中国音乐20年的研究精华,带领我们这些音乐小白们走入中国古典音乐的殿堂。
我们在这里听到的这些乐曲,比之于滔滔不绝的那条中国音乐的大河,也许只是一勺水而已,可是它毕竟是这里边的一勺水,就足以令人欣慰。
从古典《诗经》到现代交响乐,从传统器乐到民间歌曲,在这里,我们可以真正把音乐当做一种艺术来欣赏,借由少数可贵的音乐来回望中国音乐传统,这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当我们真的把这些乐曲当作艺术来聆听时,我们才能获得一种美的感动。这种感动,甚至能够将我们从生存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无数的烦恼、无尽的痛楚,都是能够在音乐中找到归宿。那些琴瑟,就是入定前的一支檀香,宁神清心。排除这个世界的冗杂与喧嚣,到达心灵最深处的岛屿,坐看云起,漫随花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