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息?
调呼吸,一般通称「调息」,气息和顺舒畅,心境才能平静安稳。要想坐禅淨心,若善调息,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因为人体生理的动静以及心理情绪的波动起伏,与呼吸的气和息,有极密切的依存关系。
(一)如何调息?须知呼吸的现象〈方式〉有四种:
(1)风相:鼻中呼吸有声。刚作完激烈运动之时,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2)喘相:呼吸虽无声,但出入结滞不通。在感到恐惧、紧张、病痛、虚弱、兴奋、疲倦之时,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3)气相:呼吸无声,亦不结滞,但出入不细。正常人平常的呼吸即如是,每分中大约十五至二十次的呼吸。〈不宜久坐〉
(4)息相:没有声音、亦不结滞不粗急,出入绵绵、若有若无、气定神閒、心情愉快。〈最宜坐禅〉风喘气三种现象,都是气息未调之相,而刻意用心去调和,反而成为障碍,不能达到坐禅的静定之效。
此外,《小止观》云:若要调和不良的风、喘、气三相,有三种对治方法:
(1)下著安心:把精神集中在下丹田〈脐下二吋半处〉。
(2)身体放鬆:全身鬆解下来。
(3)气遍全身:用观照力,想像自己气息,不从鼻孔出入,普遍地从全身毛孔出入,而毫无障碍。举要言之,呼吸任其自然,不加控制。但平心泯念,而安住于寂然之境,久而久之,自然气沉丹田,脉解心开。息调,则百病不生,心亦易于安定,这即是我们修习坐禅,初入学时最好的调息方法。
禅观呼吸,以细长、和缓为妙,但初学不可勉强,才不致伤害身体。对于气息之进出,只要了了分明的观察即可,能任其「自然」出入便是如法。又息须均匀,切勿忽长忽短。所以坐须端正,并且注意放鬆全身,坐中不宜随意晃动身体,能相续不断的专注于对气息的念数或观察,呼吸就自然规律、顺畅。修持念息法门,其意在摄心入定,或从息的出入生灭现象,悟入「无常、无我」,以开发智慧,解脱烦恼。所以不宜在身体上用心,在坐禅中的光影、声色上执著,这些与三毒烦恼──贪、瞋、痴的断除是了不相干的!又禅观呼吸,亦须以微密、匀长为准。因此非「风相」:息出入时,如风的鼓盪一样,出入有声,那是太粗了,不是如法的息相。也非「喘相」:这时虽然出入无声,但不通利〈艰濇〉,如刀刮竹一样,一顿一顿的有形可见。也非「气相」:虽然通利了,但口鼻仍有气息出入的感觉。须离此风相、喘相、气相,调得微密匀长,古人形容为「悠悠扬扬」,「若存若亡」,才合于「息相」的标准。